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色新闻"曾经是美国新闻传播事业史上一种非常重要的报道风格和方式,这种模式对于当下新闻报道仍然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本文采用纵向历史梳理与横向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历史的角度,按照"黄色新闻"诞生、高潮、衰落的进程,逐步分析其体现的彼时报刊媒介的经济偏向、政治偏向和文化偏向。  相似文献   

2.
丁汉青 《青年记者》2007,(13):68-69
2007年是戴安娜王妃遭遇车祸、香消玉殒的第十个年头。就在人们将忘而未忘之际,英国第四频道于6月6日晚播出的纪录片《戴安娜:隧道里的目击者》重新将戴安娜推进公众视野,同时也将自己推上风口浪尖。其实早在节目播出之前,英国第四频道就已置身事件漩涡之中。纪录片播出后,一片哗然。6月的英国舆论界激起一场新的风波。  相似文献   

3.
新闻敏感也是新闻记者发现和判断客观事实或事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笔者有幸连续两年参加了2002、2003年度的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颁奖会,学习观摩了众多获奖佳作,并聆听了众多领导和专家对获奖作品的分析评价,对照自己的工作体会,笔者认为,有许多新闻事件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缺乏"新闻敏感"这双"慧眼"而错失了良机.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什么?”作为多年来学界争论的话题,曾经在一定时间里被指责为只关注概念,缺乏学术研究品质。然而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是新闻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实用性和功利性占据新闻学研究主流的今天,一些基本问题却被束之高阁。本文试通过对杨保军先生“新闻形态论”的梳理,提出自己的几点管见。  相似文献   

5.
代宁 《新闻世界》2011,(11):203-204
“谢霆锋张柏芝婚变”的消息曾在网络空间中引起广泛讨论,也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之一。本文避开道德、隐私层面的争论,以女性视角观照整个事件,从报道角度和报道内容两方面入手,浅析媒介在整个事件报道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新闻史上,有两个鼎鼎有名的报业大王。一个叫普利策,另一个叫赫斯特。1883年,普利策在纽约创办了《世界报》,他的名字和报纸震动了美国新闻界。赫斯特年轻时不爱学习只贪玩,但对办报却有着浓厚的兴趣,一直潜心研究着普利策办的《世界报》。1887年,24岁的赫斯特接过了银矿老板父亲的《旧金山考察报》,学着《世界报》的办报方法,使考察报成了旧金山最畅销的报纸。1895年,他发誓要与普利策争个高低,便来到了纽约,创办了《纽约日报》。  相似文献   

7.
李慎波 《青年记者》2004,(10):66-67
一何谓“黄色新闻”?我国部分学者认为:黄色新闻是19世纪末美国纽约两大黄色报纸——《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它是那些为了迎合低层读者的情趣,以犯罪、凶杀、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文章和漫画为内容的“黄色报纸”经常使用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美国新闻学者则认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它是189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报纸主编为取悦读者而将煽情主义与“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等技巧结合起来编辑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9世纪中期美国"黄色新闻"时期为参照,通过比较"黄色新闻"与我国报纸新闻娱乐化现象,以史为鉴,从而分析我国报纸娱乐化的危害及出路。  相似文献   

9.
丁晓旭  刘慧 《今传媒》2013,(2):142-143
戏仿新闻是将"戏仿"引入到新闻实践之中,对传统新闻进行"恶搞式"的摹仿,特别是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与舆论焦点。戏仿新闻最为直接的两个特点是"假"和娱乐性。"假"是建立在一定事实依据之上,并非凭空杜撰,"假"只是呈现给受众的表象,传达的是新闻背后的社会问题及其根源;同样,戏仿新闻以一种娱乐化、戏谑调侃的方式"说新闻",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暗含对社会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郑保国 《新闻与写作》2004,(4):44-44,47
新闻娱乐化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我国,港台地区新闻娱乐化的趋势也早已成定势,大陆新闻也开始出现娱乐化的苗头。本文以英国的太阳报为例,对新闻娱乐化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对"黄色新闻"的来源及定义进行了描述,进而通过对十九世纪末美国的工业经济、移民的涌入、教育的兴起、交通工具的进步以及彩色印刷机的使用等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致使"黄色新闻"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黄色,本是无任何贬意的色彩,可曾几何时,人们却把那些渲染低级下流“性”行为的报道称做“黄色新闻”了,并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了对其他低级下流传播形式的定性表述名称,如“黄色歌曲”、“黄色电影”、“黄色小说”、“黄色故事”,如今又有了“黄色磁带”、“黄色光盘”之类的新名称:由此不难看出,“黄色”在这里的基本表意为低级、  相似文献   

13.
央视《新闻联播》是全国各个电视台必播的新闻节目,反映了国家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进步,央视《新闻联播》也在逐渐发生改版,改版后的央视《新闻联播》改变了过去千篇一律的呆板形象,焕然一新,更加具有亲和力,被称为央视新闻"变脸"。央视新闻"变脸"成功的改变了传统的《央视新闻》的形象,增加了收视效率。  相似文献   

14.
“语言腐败”是官话的一种延伸现象,其危害性与经济腐败一样不容忽视。这不仅产生了恶劣的舆论影响,而且不利于我国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新闻叙事的话语研究角度试图去发现语言腐败形成的要素,只有通过规范权利的使用,诠释新闻的真实性,正确增加大众的话语权,才能不断防止“语言腐败”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社区新闻,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社区里的新闻事件。社区新闻作为社会新闻的延伸,在拓宽新闻报道领域的同时,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存状态,服务百姓生活,有较为广泛的受众,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当前新闻界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走基层接地气,践行  相似文献   

16.
从“烂尾新闻”看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 《今传媒》2013,(11):29-30,39
“烂尾新闻”的产生并非单纯的媒介原因,但是作为新闻“烂尾”的直接执行者,新闻媒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烂尾新闻”实质上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缺失的表现,本文以“烂尾新闻”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媒体问责应当成为舆论监督的着力点,并具体分析了后续报道作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具体呈现方式应该被更加重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新闻“开战”尽显时代本色   从 3月 3号到 3月 15日,我国政协第九届四次会议,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召开,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各个新闻媒体在大会召开之前,早就拉开了新闻战势,准备随时捕捉人们期待的热点问题。大会开始,媒体的直播或再现,多角度地展示了两会的盛况,同时也充分显示新世纪的新闻特色。   “两会”是全球的热点,新闻媒体倍受青睐。截止 3月 1日,报名采访“两会”的记者就达 1680人,不仅境外记者有 360人,而且驻华使馆的新闻官基本加入了“两会”专访的行列。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新闻媒…  相似文献   

18.
新闻要真实,凡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媒体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新闻如何体现真实,却不是仅有良好职业操守就能做到的了.在许多人的概念里,新闻的真实主要是指新闻报道的内容,只要内容真实了,无论怎样编排——谁在前谁在后,谁在左谁在右——对新闻的真实性是不会产生影响的.其实不然,我们知道,自然界的某些物质在独立状态下,性质是稳定的,而一旦混合在一起,就会因化合作用发生变异.一次不经意的排列组合造成的效果也许是媒体始料不及的.新闻也是如此,谎言重复千遍会被误认为真理,真话传播失当也可能造成欺骗.  相似文献   

19.
美国大学传播系的W·约瑟夫·坎贝尔教授在其2001年出版的专著Yellow Journalism:Puncturing the Myths,Defining the Legacies中,发表了大量为黄色新闻正名的观点。本文旨在介绍其中的重要观点,重新探讨黄色新闻的发展之源,并结合今天的新闻实践活动,重新认识这场发源于美国却最终波及全球的新闻思潮。  相似文献   

20.
张少康 《新闻窗》2014,(2):44-45
一、“阿房宫事件”为什么“教训深刻” 2014新年伊始,陕西“阿房宫事件”波澜再起。一篇题为《西安380亿打造“新阿房宫”引舆论质疑》的文章惊动中央高层,中央领导对此作了重要批示。对此,陕西方面称“教训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