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台 《出版视野》2005,(3):41-43
我曾在宁夏人民出版社策划室工作,搞过些策划,有的被采纳了,有的被否决了。被否决的我还不服气,写论文在刊物上发表,论证我的策划有理,但无济于事。于是我有了一个深切的体会:策划是总编的事业,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干的。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没有发布命令的权力,参谋仅仅是个饶舌者而已。有的人可能不服气,说总编不让那么干,要听我的,早就如何如何了!总编也有话,  相似文献   

2.
《山东档案》1998,(1):1
我是第一次参加全省档案工作会议,感到有很多收获.在此,首先感谢国家档案局的领导.王刚局长、其他各位局长和机关的同志对我们山东的档案工作一直非常关心、非常支持.今天,国家档案局的郭局长和中国档案报的于总编、中国档案杂志的吴总编亲临会议进行指导,郭局长又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省档案工作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对新的一年我省档案工作指出了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3.
我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办主任 ,后来担任社领导 ,也主抓编辑部门工作。在抓编辑工作的实践中 ,有过成功的喜悦 ,也吞过失误的苦果。对于总编办工作的重要性 ,有着切身的体验。现概括为“地位、作用、职能”六个字 ,谈谈我的体会。   一、总编办在出版社的地位  我认为 ,总编办在出版社处于“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位置。它的任务是 ,为达到编辑工作目标 ,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工作。它是出版社的一个重要管理部门 ,在出版社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我所知 ,有的出版社曾经撤销过总编办 ,但不久又恢复总编办的建制…  相似文献   

4.
最近见到一位日报总编辑,他对我说,报社现在缺一个能归纳总结点什么的人,并表示要在全国高薪招聘几个这样的人。 这位总编道出了目前新闻界的一个普遍现象:有对理论的渴求,但没有人做理论工作。有人说,理论工作报社老总应该做。可是,看看我们的老总:一手抓报道,一手抓经营;既要抓舆论导向,又要管发行,还要操心报业的发展,老总们有理由说,让我们如何坐下来总结工作、研究理论?一位从浙江嘉兴市委宣传部长调任嘉兴日报总编辑的同志说:“当老总真是太辛苦了。”又有人说,编辑、记者应该及时总结经验、增加理论素养。然而记者、编辑们何尝不同样辛  相似文献   

5.
蔡总编: 你好,工作忙吧. 我接到三门峡市王峡科长说你征求意见的电话后,征求了我局部分同志的意见,并结合我平时读《档案管理》杂志的感受,向你放映以下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38年了,从小兴安岭北坡的新闻干事到《黑龙江日报》记者,再到《黑龙江经济报》总编,再横跨八千里南下深圳,从报人变成杂志人,当《焦点》杂志总编、《鹏程》杂志总编。我走遍全中国,走过十几个国家,但从没走出过北大荒。因为我挚爱一生的职业是兵团给的,我踏破一切磨难的动力是北大荒给的。我走不出北大荒,走不出我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人的一生有两个青春:一个是生理青春,一个是职业青春。人的生理青春是有限的,不过二三十年;而职业青春则因人而异,可以很长很长。我想,我的职业青春也许可以保持50年。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更应该珍惜自己的职业青春。”——摘自本文主人公的话能够认识张赫玲女士,算是我的一种幸运。6年前,我从一家省属事业单位宣传部门调至她身边工作,那时,她是湖北宜昌日报社的总编辑,也是全国地市报界的第一位女总编。  相似文献   

8.
读了第二期《浅议总编辑角色》一文,我这个外行人也认识到一份报纸的好坏主要责任在总编辑身上。人常说文如其人,也可以这样说报如其人,有什么样的总编,就有什么样的报纸。为什么中国青年  相似文献   

9.
据《中外妇女》第二期载文,纪清漪谈“田中奏章”公布的经过:1929年,我是《华北日报》的副刊成员。一天傍晚,我送稿子,总编安怀音正看一个文件,神情很激动,指着文件说:“多叫人气愤,  相似文献   

10.
人常说:师者,教知识;友者,帮工作.我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新闻爱好者》是良师益友. 我担任《水电工地报》总编辑工作,虽然已有一定本事,但是光靠这点本事是远远不够的.人的知识是要不断更新的,特别是在改革的新时期,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想适时采编具有时代性的好新闻,就必须拜老师,交朋友.我甘心情愿拜了《新闻爱好者》这个老师,交了这个朋友. 我的老师知识真够渊博的——新闻理论,教我提高理论水平;新闻经验,输送给我“养分”;写作知识,使我精编、细作更开心窍:“通讯员园地”,提供给我培训通讯队伍的范例;……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学了《新闻爱好者》1988年第5期《探讨总编的学问》一文,开阔了我的视  相似文献   

11.
报纸的总编有大有小,甜酸苦辣各异,但他们的职责可说基本是一样的,是报纸的总设计师、总指挥、总决策人,抓总的编辑。作为一张企业报的总编,除了和大报老总的职责有相同之处,还有很多不尽相同的地方。 根据自己多年从事企业报总编工作的实践和同行们的成功经验,我体会,一个总编对办好一张企业报的作用因素果然很多,但他的新闻意识浓厚与淡薄,则是办好报纸的关键,以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蔡总编: 最近,我看到一则报道,说的是有的观众批评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快成"一家讲坛"了.对于这个问题,《百家讲坛》的编导说,只要观众喜欢,收视率不减,就行.  相似文献   

13.
七八年前,偶然从《新闻研究资料》丛刊上看到《主编〈中国青年〉杂志10年的杂忆》,我就开始寻找其作者邢方群先生了。我为《中国青年》在五六十年代一个又一个轰动效应而激动,为著名期刊背后并不著名的期刊编辑家而陷入沉思。我向曾在团中央系统工作的一位老编辑打听,他未知其详。我听从他的建议写信给工人日报社打听,但没有回信。来北京工作两年,忙乱有加,探访的渴望却一直没有熄灭。98年6月,与一同事闲聊,才知道她就住在工人日报社内。一时激动,我竟连要打听的人的名字也记不起来了,只说是位曾在《中国青年》当总编的老头,想不到她竟脱口而出  相似文献   

14.
“嘿嘿嘿!我这个小报的小小总编,有什么好写的!”在地区报界中广受称道的湖北《孝感报》总编辑张仲彩,一听说我要采访他,连忙幽默打趣,不愿多谈他自己。正面出击未成,只好先来个“迂回战”了。我来到《孝感报》编辑部。年轻的同行们坦诚相待,高兴地向我夸奖自己的总编辑张仲彩。这个说:“老张领会政策精神快,点子多。”那个说:“他甘当‘摆渡人’,带兵有方,使我们年轻人进步快。”有的还说他当了总编,仍然“笔不离手”,每年都写出大小报道、文章几百篇。在与地区报纸总编交往中,我曾不止一次听到有人感叹,工作中有“两难”:报纸要办得上下都满意难;现在编辑、记者队伍的业务素质较差,要尽快提  相似文献   

15.
赵:郝总编,您好! 有个传媒界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段子,说现在的传媒业就好比是在过一条河,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过到一半很多人觉得这条路很艰难,过河的人又多,竞争太激烈,于是想掉转回头.回头发现更可怕的是,又有一大批人正卷起裤脚向这边走来.这个段子很真实地反映了现在不少传媒人的生存状态和对自己职业的一种心态一一爱恨交加、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图书编辑出版看作是一部运转的机器,那么,总编办就是润滑剂,它的作用是让机器的各个部件运转自如.新时代、新技术不断改变着编辑工作的特点、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这对总编办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巨大的挑战,唯有与时俱进,勤于思考,不断明晰和强化总编办职能,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期的总编办工作模式,更好地承担出版社交给总编办的各项工作,保证编辑出版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997年5月,我曾为出版社社长总编岗位培训班讲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之后不久,有一位总编给我写信说,你把公顷、特克斯列为法定单位,这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以下简称《现汉》)不一致,究竟谁对?最近,我参加一个检查组去某电视台检查...  相似文献   

18.
宋三弦 《出版参考》2005,(14):26-27
我就听过一次杂志社总编在工作会上的讲话,他说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像读书人,缺乏基本的阅读热情.不读书不看报只上网的人能当好编辑吗?总编发火是有原因的:一个××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的女孩子,模样看上去老成持重,平时表现得虚心好问.大家对她印象都不错,所以破例让她临时顶夜班编辑,看看清样.在一篇有关台湾局势的评论稿子上,这女孩子在"连战"、"宋楚瑜"名字下打了重重的红色问号,批注"建议在有关人名下面加上注释";又在"个中三昧谁能解"旁火气十足地重重批注"这种拗口的句子以后不要再出现"……  相似文献   

19.
在担任《伊犁垦区报》总编辑7年的时间里,宋卫基本上每天都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有位同事说,别人每天工作8小时,宋总编每天工作12小时;快50岁的人了,工作起来从来不知什么叫累。其实,要  相似文献   

20.
刘汉宏 《新闻世界》2011,(4):118-119
总编的用人之道就是指总编识人、用人的方法和原则及规律。总编要想把报社发展壮大,就要善于用人。用好人才,总编的工作效能就会得到提高,各部门工作就会有效展开。本文提出几点用人原则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