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使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艺术教育的改革目标:改变课堂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生活实际,构筑美术与音乐教学中的内在联系,使教学走向综合,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父母必读》2009,(11):154-156
怎么编一个能把孩子深深吸引的故事?悲伤的故事怎么讲?睡前用什么样的故事孩子更容易入睡……听一听这些经孩子检验万分灵验的实用技巧吧!  相似文献   

3.
少年时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卜劳恩的《父与子》。不记得是初一还是初二的一次运动会上,有同学拿了去,立刻像击鼓传花一样,被同学们传来传去。也难怪,我们这一代是看着革命小人书长大的,即便后来有了《三毛流浪记》这样的经典,其中不乏苦涩的幽默,但感觉还是陌生和压抑的。  相似文献   

4.
5.
《红蜻蜓》2015,(Z1)
<正>我的老家在农村,门前有一株老枣树,是爷爷亲手栽下的。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树干斑驳(bān bó),但枝繁叶茂。每当回去的时候,我喜欢独坐在老枣树下,风儿拂过,飒(sà)飒低语,好像在诉说无尽的往事……勾起了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童年时的夏天,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坐在枣树下乘凉。一轮金黄的明月升上天空,幽蓝的夜空中已聚  相似文献   

6.
·作家故事树·你是一棵树欧内斯特·汤普森·西顿是加拿大人,他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是世界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和野生动物画家。  相似文献   

7.
我爷爷是一名老教师,曾经在柯村乡——一块浸润革命先烈鲜血的土地上,教过十多年书。他经常跟我说起柯村人民革命斗争的故事。这次县"关工委"的老爷爷们携带着数十块图板来我校展示,其中就有柯村人民革命历史的内  相似文献   

8.
谈起英国,人们的脑海里总是会浮现出戴着礼帽的优雅老派绅士的形象,这让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在英国国家馆的公园里悠闲地享用传统的下午茶。然而,年轻的英国设计师赫斯维克却试图颠覆人们对英国的固有印象,他用一个长着6万多根触角的方  相似文献   

9.
《红领巾》2010,(3):50-50
“玉”字在古人的眼中是一个美好、高贵(gui)的字眼。直到今天.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一点。“亭(ting)亭玉立”形容(xing rong)女子身姿(zi)的优美;“君子如玉”形容人品德的高尚(shang)。  相似文献   

10.
我从小就爱听故事,妈妈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哄我。甚至睡觉,妈妈也一边拍我,一边讲故事,我听着、听着,就睡着了。妈妈给我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说从前有个小孩,叫孔融,他的妈妈拿来两只梨,一只大的,一只小的,孔融拿小的,却把大的让给哥哥。他的妈妈问他:“为什么拿小的?”他说:  相似文献   

11.
12.
读无字书     
郭启宏 《学语文》2003,(10):4-5
  相似文献   

13.
<正>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在很小很小的时候——也许在摇篮里吧,就听妈妈讲故事,有些故事不仅内容精彩而且还寓寄着某些道理,从而成为人生中一份珍贵的记忆。比如《农夫与  相似文献   

14.
暑假外出游玩肯定少不了要拍摄,关于摄影文化,你了解多少呢?摄影从1839年诞生起,至今近170多年历史了,围绕着摄影和摄影人,有众多的故事,或好玩有趣,或富有启发意义。这里采撷浪花几朵,闻声知音,绵绵不绝。  相似文献   

15.
早晨,王老师讲了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金黄的秋天里,一位老婆婆的地里收获了一大片玉米。老婆婆十分爱吃玉米,每天都要去地里摘几个。有一个颗粒饱满的玉米棒始终没有被摘走,它不服气地自言自语:我这么大,这么好,老婆婆为什么不摘走我呢?  相似文献   

16.
听作家讲故事,其实就是阅读作家写的书了。而读书有三种境界,一曰为功利的读书,二曰为事业的读书,三曰为人生的读书。  相似文献   

17.
王小鸣可喜欢听故事啦。这天晚上,爸爸妈妈都值班,王小鸣和奶奶一起睡,奶奶把灯关了,拍着他说:“快睡吧,要不明天上学没精神。”  相似文献   

18.
2011年6月29日下午,新四军老战士吴成爷爷给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们讲述当年新四军革命战士艰苦斗争的故事,并送上由他编著的《幸存者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2009,(23)
  相似文献   

20.
奶奶说,几十年前,村子里是一大片近乎望不到边际的地瓜田,浓密的绿油油的,风吹过来时,瓜叶便斜斜地倒向一边,像是海里卷起的浪花。与“绿海”相间的便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池塘,池塘里满是肥大鲜美的草鱼,男人小孩都爱跳进水里捉鱼,捉到一条便乐呵呵地跟岸上的人炫耀。那会儿房子也少,只有“三座里”有几十间破败的土屋。他们的屋常渗水,养鸭的和养鸡的凑在一块。只有一张床,人多,倒也温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