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韬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首倡"恃商为国本",主张学习西方,大力发 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真正揭开了批判封建传统经济思想的序幕。兴利是王韬经济思想的中心议题,他主张通 过国佐工商的途径实现全面兴利,并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主张。他强调"利权归我",强 烈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考察王韬的经济思想的创生性,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 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一种新型的国际交往方式——中国近代出境旅游诞生。在其早期发展阶段中,以王韬于1867~1870年间的欧洲之旅最为典型。一方面是他的出游观光,体现了传统旅游活动的特点;一方面是他的思想在旅游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体现了旅游活动对旅游者的影响。旅游中的收获,使他的思想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也使他的旅游活动升华为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途径之一。从其旅游活动的积极意义来看,王韬的欧洲之旅开创了中国近代出境旅游活动的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关于王韬的研究,尤其关于他复杂的思想转变历程,对于中国近代洋务思想以及维新思想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无疑有着重大意义。在王韬旅英期间,英国发达的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先进的政治制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王韬的思想变化历程﹑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政治制度改革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王韬的研究,尤其关于他复杂的思想转变历程,对于中国近代洋务思想以及维新思想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无疑有着重大意义.在王韬旅英期间,英国发达的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先进的政治制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王韬的思想变化历程、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政治制度改革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韬是中国近代法国史研究的先驱,也是较早试图全面研究西方历史的学者,还是近代第一个没有官方背景走出国门对西方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实地考察的中国史家。他撰写了许多西方史地著作,系统地书写了法国历史,记述了普法战争的始末,对当时东南亚、非洲、欧洲和日本的政治状况、社会风貌也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和描述。王韬的历史著作,追求信史,采取了保存异说的方式;在体裁、体例上,坚持内容决定形式,不拘一体;他注重研究历史与关注社会现实的结合,所作史论充满经世思想;在表述上,他采取了骈散结合的手法,文字优美,同时还体现出较为突出的社会史意识和世界史意识。王韬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史学上承魏源、徐继畬,下启康有为、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史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1862年之前的王韬,受传统思维的影响,其重民思想依然属于传统民本思想特别是明清之际民本思想的范畴。1862年之后,王韬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开始向近代转化,其重民思想具有了新的内涵。而从其重民观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在萌发时便具有的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当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王韬不可能比其同时代人走得更远。即使如此,其重民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史上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位以个人身份访问欧洲的知识分子,王韬在《漫游随录》中对英、法两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让普通民众对相去万里的西方世界有了一个具象化的认知。但受到王韬本人政治立场、知识储量和时间距离等多方面影响,“隐含作者”在塑造异国形象和王韬个人形象时都与真实形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矛盾。这些矛盾中暗藏的不可靠叙述揭示了这一代知识分子努力摆脱思想桎梏、鼓励国民向西方学习、推动近代中国转型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8.
王韬的特殊社会经历成就了王韬和王韬的思想。由于他在与西方的接触当中,看到了早期的民主社会,因此在文章中多次拿西方的社会作为参照物,希望中国也能按其方向发展,体现了先进的早期民主思想,也许他所说的"君民共治"和西方真正的民主还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历史的前进,目标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相似文献   

9.
王韬是中国近代提出改革开放思想的一位先驱者,他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一系列改革开放的哲学理念,对中国社会发生了重要而长久的影响,他的这些思想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王韬对西学的广泛认识与了解使他的文言小说克满了经受西方文化洗礼的浓重色彩.反映了一个游历海外、深谙西学的责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反思。在西学思想影响下,王韬的文言小说显然比以往的文言小说有所突破,西方的科学精神、经济观念、女权意识、民主平等的婚姻观念在王韬笔下都有所体现,为我国文言小说开拓了崭新的题材内容,也显示了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先进知识分子儒学观念的避步解体和向现代文明的艰难迈进。  相似文献   

11.
1867年-1870年王韬对西方的游历,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是极富意义的大事,这是中国文化知识精英第一次以自由身份对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等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同时促进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经过这次游历王韬原有的儒家观念产生了动摇,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认同,并进一步提出了近代变革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关于他的思想属性问题,学术界聚讼纷纭.笔者认为,某一位思想家成熟阶段的思想最具有代表性,因而也就最鲜明地反映出他的思想属性.王韬的思想成熟于19世纪七八十年代,成为这一阶段洋务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韬本人也就成为这一阶段洋务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王琴琴  定莹莹 《文教资料》2006,(17):187-188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办报思想和他所开创的报刊政论文体,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从新闻自由、报刊功能、办报目的以及报刊人才选用四个方面论述了他的新闻思想,这些思想对于近代中国报刊思想体系的初步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韬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物。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众多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提出了改革的思想。尽管王韬提出的教育理念跳出了传统旧思想的桎梏,在当时算是一种极大的进步,但是仔细分析,我们还是可以窥见王韬思想之中西方与中国传统元素的错结。因此,这更需要我们从宏观上来把握王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王韬与香港     
王韬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创始人和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1862年因“黄畹上书”事被迫避居香港达22年之久。在香港,他主要做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协助理雅各翻译儒家经典,向西方传布中国文化,二是创办《循环日报》并自任主笔,宣传学习西方,变法自强,从而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思想史、报刊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他还注意考察香港的历史与现状,羡慕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但他始终心系祖国,卷恋故土,晚年返回上海定居,实现了他的夙愿。  相似文献   

16.
王韬是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派的重要人物,关于他的研究在近代史领域关注较多。21世纪以来,王韬研究在20世纪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关于王韬作为近代改良思想家、文学家、新闻工作者和教育家的研究已在全面综合的基础上深入细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上海的开放把它变成了有名的"十里洋场",作为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批知识分子中的一员,王韬19世纪40年代末初次来到上海时就被发达的西方物质文明所吸引,并成为他后来进入上海墨海书馆从事翻译工作的重要原因.虽然王韬承认西方文明有其自身的优点,虽然进入上海墨海书馆工作是自己主动的选择,虽然其收入之高令人羡慕,可王韬却把自己在上海和西方人合作的生活描写得苦不堪言.他再三表白他不得已而为之的苦衷,希望能获得朋友们谅解.为西方人工作使得王韬受到传统社会的排斥,置身于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之中,成为生活在正统社会文化边缘的"边缘人".在墨海书馆工作的10年中,他一直抱有强烈的"华尊夷卑"的观念,总是为自己不得不为夷人工作感到非常耻辱,一直陷入对自己的"事夷"行为的深深地自责和挣扎之中,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强烈抗拒.  相似文献   

18.
王韬(1828——1897)是我国近代报刊的开拓者之一。1874年,他在香港创办了我国最早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色彩的著名报纸——《循环日报》,并撰写大量评论文章,开创了我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文体。这些年来,从事新闻教育和研究的同志,对王韬的新闻实践活动与办报思想进行了较为深  相似文献   

19.
王韬是中国近代社会第一位走向世界的历史学家,他既了解西方的文化,又自幼饱读中国古代经典;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清醒地认识到现实变革的势在必行。研究王韬历史变易观的形成,既要考察近代西学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作用;既要考虑其置身的积弱积贫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也不能无视中国文化传统的潜在激励。这两对看似矛盾、冲突的对立双方,实际上存在着可以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著名报人王韬一生做了三件大事:上书太平军,游历英法,主持《循环日报》——一张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他是其报言论的灵魂,风行一时。王韬形成了自己的办报理论与新闻思想,是中国近代报刊思想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