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镇江三山     
江南是水乡,因而山成为珍品。镇江三山,就像三兄弟,山不高,最高的焦山不过70米,北固山和金山才50米左右。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金山有"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传奇,焦山因东汉有个叫焦光的人隐居山中而得名,北固山则有刘备招亲  相似文献   

2.
许锡强 《语文学习》2010,(6):F0003-F0003,80
知道镇江有座北固山,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次执教这一名作之后,得有机会“烟花三月下扬州”参加全国语文教学研讨会,我返程时选择去镇江坐火车,就是为了登上北固山凭吊辛弃疾,更为了去凭吊我们金华的先贤陈亮。  相似文献   

3.
玩命北固山     
正5月2日晴今天,我们快乐时光俱乐部的小朋友们一起去北固山玩。来到北固山,已经快到中午了,大家读了北固山的历史故事,然后热火朝天地吃完饭,便开始悠闲的散步之旅。走着,走着,我们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前方是一条危道,一边是山体,另一边是悬崖,旁边的护栏已经锈迹斑斑,关键是就这唯一通道还被一道围墙拦腰截断。我们着急地爬到围墙边,想找出一条回大本营的路,天天妈妈和冬冬妈妈就在下面观望,看看到底有没有路,如果没有路,就只好原路返回  相似文献   

4.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日之行——镇江北固山。北固山不高,名气却不小。刘备招亲之甘露寺雄踞山巅,东吴大将太史慈和鲁肃之陵、北宋词人柳永之墓、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虎口脱险之址等环侍左右……每一处历史陈迹,总能让人回忆起如烟往事。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它接受过无数骚人墨客的咏唱,许诨、沈括、苏轼、陆游、辛弃疾等都在此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王湾《次北固山下》与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广为传诵。北固山是一座历史的山,一座文化的山,一座精神的山。山下有王湾,山上有稼轩,徜徉其间,你也会和刘备一样,发出天下第一江山的感慨。大江东去多少事,北固山水永铭记。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梳理了镇江市北固山景区人文景观的文化内涵和兴废沿革,对该景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①次:路途中停宿。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②江春入旧年:谓旧年未尽,春的气息已到。③"乡书"二句:王湾是洛阳人,意谓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相似文献   

7.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地素无考究者。其实,从此诗中“江”、“海”交汇之情状、张若虚出访友人之可能性、镇江北固山尤其是焦山有关登览诗所涉“江”、“海”对举之描写、“海门”之词屡屡出现之特殊现象,以及有关焦山登览诗审美意境与《春江花月夜》颇为相似等诸种因素,进行一番切情切景的逻辑推理分析,倒亦大致可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作于镇江北固山或焦山,而焦山的可能性则更大。  相似文献   

8.
强弱之道     
正公元1346年,刘伯温隐居于镇江北固山,一面读书治学,一面招村童讲授儒学。刘伯温能谋善断、精通医理,经常为村民排忧解难,不久,就名闻一方,被村民们称为"贤士"。一天,刘伯温立在巍岩之上,骋目遐思。山风浩荡,刘伯温的长衫随风飘舞。这时,山下来了一位年轻人。年轻人修长消瘦,一脸苦恼:"先生,我在东市卖菜。虽然利润微薄,却也过得日子。可惜最近,冒出几个痞子,非要向我收保护费。要是给了他,我的日子就没法维持了!"  相似文献   

9.
正公元1102年的一个春日,大书法家米芾正与几位老友在花园里饮酒吟诗,闲谈中不知谁提议:春光明媚,何不结伴出游?喜山乐水的米芾连声响应:"好!好!还记得数十年前北固山多景楼之行吗?至今难忘呀!不如故地重游……"一位朋友却打断了米芾的美好回忆:"哎呀,你不知道,多景楼在几年前已毁于一场大火了……"大家都惊愕了。米芾沉默半晌,随后起身研墨铺纸,惆怅之中,挥毫写下这首大字行书《多景楼诗》:"华胥兜率梦曾  相似文献   

10.
晚清文学家周伯义著述颇丰,有《扬州梦》、《京江后七子诗钞》、《金山志》、《北固山志》、《焦东阁日记》等传世。周伯义一生与仕途无缘,交游多为中下层文人,全面深入地考察其交游情况,对透析其错综的人生经历、了解其独特的思想状态、感受其丰厚的文学作品,无疑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孤城铁瓮(w色ng)四山围,绝顶高秋生落晖。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咚井二下[解说]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在北固山看长江奔流的壮观景象。孤独的镇江城被周围群山紧紧环抱,秋日里,我在北固山顶看夕阳落晖。放眼望只见长江滔滔向东流人大海,青山却好像正在向西飞退。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景美、意美、情美的诗歌。北固山,在江苏镇江,虽不很高,但峭立长江南岸,三面临江。次,是旅途住宿之意,此处是船舶停留。因此诗人在北固山下,看到的一边是青山翠色,一边是绿水清波。所以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名停宿地点,展示启航的行程,并暗示了以下几句观察的视点,并统领以下各句。  相似文献   

13.
镇江医学院座落在素有“控楚负吴、襟山带江”美称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江市。学院北倚气势磅礴的长江,紧傍游览胜地北固山,风景秀丽,环境幽静,实为求学读书的理想境地。镇江医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级医务人才的本科医学院校,她创办于1951年,1980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镇江医学专科学校,1984年6月,经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验收合格,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改称现名。40年来,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和卫生干部万余人,他们在祖国各地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大多  相似文献   

14.
江苏镇江市的北固山上,有一座著名古刹甘露寺,相传在此有一段刘备招亲的故事。至今甘露寺尚有相亲楼及狠石、走马涧、祭江亭等遗迹,使游人发思古之幽情,为“天下第一江山”生色不少。可惜,传说只是传说,事实并非如此。最重要的事实是,在刘备招亲时,还没有甘露寺。据现存最早镇江方志《嘉定镇江志》记载,甘露寺是唐人李德裕于宝历年间(825~826)为唐穆宗祈“冥福”而建。实际上,甘露寺在李德裕以前已经存在。南宋陈天麟《甘露寺重建多景楼记》说“寺兴于唐”,大概是不错的。梁武帝曾登过北固山,当时山上只有一个小亭,而且山路窄狭难行,可见当…  相似文献   

15.
宁镇山脉蜿蜒于南京、镇江之间,耸峙于长江南岸,峰峦绵延不绝。宁镇山区大小山丘近百座,其中沿镇宁一线的就有金山、北固山、盘龙岭、铜山、武岐山、青龙山、宝华山、栖霞山、笆斗山、钟山、燕子矶、幕府山和狮子山等。群山南部与茅山山脉相毗连。宁镇山脉多低山丘陵,海拔均在五百米以下。钟山主峰海拔四百四十八米,为宁镇山脉群峰之首。宁镇之间,二三百米乃至几十米高的山丘占宁镇诸山之多数。南京、镇江一带何以山丘众多,这要追溯到远古年代。早在晚三迭纪(距今约二亿多年)前,这里还是动荡不定的浅海域,浅海沉积了较厚的沉积岩,经压实与胶结之后形成水平层状且又坚硬的岩石,岩石  相似文献   

16.
古代诗歌的主要类别中国古代诗词曲数量极大,种类丰富,主要有如下类别: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如柳永的《雨霖铃》抒发了与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属于这类诗,写的是作者送友人时的离愁别绪。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表达的是面对越宫遗址的凄凉景象所产生的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表达的是面对古赤壁战场所产生的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的是在京口北固山…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很多名家名作妇孺皆知,但对于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有很多学生甚至老师也不甚了了。其实,王湾能以此诗留名唐朝文学史,已足以说明这首诗的妙处,下面仅谈一下我个人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一点认识,以抛砖引玉。王湾,洛阳人,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年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洲,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诗人一路行来,当舟经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相似文献   

18.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下列全正确的一项是穴雪A.酝酿穴liàng雪抖擞穴sǒu雪水藻穴zǎo雪贮穴zhù雪蓄B.津津乐道:形容味道很好。寥阔:寂静开阔。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高高地挺立。C.骸穴hái雪骨:尸骨。葱笼: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峰峦穴luán雪:山峰和山峦。静谧穴mì雪:安静。D.窸窣穴xīsū雪开膛破肚弱肉强食:形容竞争残酷。倏穴shū雪忽:突然。2.下列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穴雪A.相顾:你看看我,我看看你。B.不一状:不一一说明。C.次穴北固山下雪:停泊。D.堂若者:有的像厅堂。3.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结起来。《春》 …  相似文献   

19.
一、记忆性狱写,在徽线上写出课文原句。29.。,又何妨!(同上) 1.水何澹澹,。树木丛生,30.我欲乘风归去,,__ 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_。,何似在人间。(苏轼《水调歌头》) 2.此中有真意,。(陶渊明《饮酒》)31.,,此事古难全。(同上) 3.,儿女共沽巾。(王勃《送杜少32.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府之任蜀州》)《游山西村)) 4.,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33.箫鼓追随春社近,。(同上)下》)34.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5._,归雁人胡天。(王维《使至塞上》)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闻道龙标过五澳。(李白《闻王…  相似文献   

20.
太阳之子     
太阳古称日。古人说日是"太阳之精"。甲骨文"日"字不圆,因为弧线不好刻,多作方形、菱形甚至五角形,到金文始有圆形的"日"。日中有圆点,太阳黑子也。风沙天肉眼能看见,所以《汉书》记载有"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太阳与地平线结合,孳生出"旦"。金文"旦"字"日"下有大气折射形成的虚像,可见先民观察之精细。太阳与树木结合,孳生出"东(東)",以及"杲"和"杳"。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暗也。太阳与"草""月"结合,孳生出"朝","朝朝暮暮"的"朝"。这个"朝"字,看甲骨文,日出草中,月还未落,是早晨也。如果太阳舍月取水,便是金文"潮"了。臣拜君,有定时,如潮水,所以去掉水旁,又是"朝廷"的"朝"和"朝拜"的"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