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今日科苑》2012,(8):40-41
阅读提示从水能到地热能、从风能到生物能,人类一直试图寻找更清洁、更高效的能源,来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太空,成了一些创想者解开地球能源枷锁的蓝海。在太空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是他们对于主力能源的全新设想。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个梦想遥远。但我们也将在实现  相似文献   

2.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温上升,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是人类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的主动作为和共同追求。碳中和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庞大系统工程,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的指导,碳中和学应运而生。碳中和学的理论内涵包含两个“动态平衡”——全球碳排放与碳吸收之间的动态平衡、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技术内涵包括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捕集、利用、封存和移除的全过程及相关的技术体系。能源消费结构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新能源为主的转型,世界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将由当前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新能源的“四分天下”,向以新能源为主的“三小一大”新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在此过程中,需构建煤炭、石油、天然气、新能源多种能源协同发展。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也将从当前以煤炭能源为主的“一大三小”,向未来以新能源为主的“三小一大”格局发生革命性转变;新能源将主导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转型,最终将力争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独立”。但在能源发展中,始终把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发展新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社会、建设绿色宜居地球的关键。碳中和下新能源是世界能源转型的方向、能源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能源是世界发展的最基本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在享受能源带来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等利益的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无法避免的能源安全挑战。能源短缺、资源争夺,以及过度使用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事实上,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的供应就一直没有跟上人类的需求。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21世纪中叶,即2050年左右,石油资源将会开采殆尽。到那时,如果新的能源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不难想象,那时的世界工业将会大幅度萎缩,最坏的情况下,各个国家甚至可能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资源而发动战争。  相似文献   

4.
碳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时代的基石。人类大量使用含碳资源产生的二氧化碳(CO_2)不应给人类社会带来威胁,更不应是碳资源利用的终结者,而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资源。文章在国内CO_2利用技术研发取得了可喜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未来可能适合于中国的以CO_2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包括化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零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以及温和条件下CO_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等。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短中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以及可再生能源日新月异的发展,化石能源的易获取性和低成本使得其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方案近年来飞速发展,并可能将在近期带来巨大碳减排潜力和经济效益;零碳能源发电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利于核能/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CO_2生产燃料化学品技术的发展,成为中期最具竞争力的CO_2大规模利用技术;远期来说太阳能驱动的CO_2温和转化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碳循环,是远期最有前景的CO_2还原技术。  相似文献   

5.
1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电极反应直接将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燃料电池具有能源转化效率高、噪声低、环境友好,可实现能源多样化。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化石能源的枯竭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峻,能源安全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专家预计化石能源的可使用时间是30—40年,到21世纪50年代,人类社会将逐渐步入氢经济社会,而燃料电池技术是实现氢经济社会的基础。为此,美国、欧盟、日本等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国家燃料电池和氢经济发展路线图。…  相似文献   

6.
全球能源变革呼唤能源经济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能源体系革命性变革的浪潮。当前以化石能源为支柱的传统高碳能源体系,将逐渐被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低碳能源体系所取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将不再依赖地球有限的矿物资源,也不再侵占和损害地球环境空间,从而使人类社会形态从当前不可持续的工业文明向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过渡。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基本都离不开能源的支撑,但能源的过度消耗和一系列不合理的使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能源短缺、能源损耗增加等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更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完善,构建互联网能源,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合理使用能源就成为了可能。本文着重通过分析构建能源互联网的意义,进而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能源,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许多能源却是不可再生的,用完了也就没有了,而我们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正在大量消耗它们。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我们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许多能源却是不可再生的,用完了也就没有了,而我们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正在大量消耗它们。  相似文献   

10.
<正>人们通常把能源、材料、信息和生物技术看作是近代社会发展的四大支柱。在这之中,能源是整个世界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基本驱动力,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对能源的研究与合理利用至关重要。"能够深入能源领域研究,我很自豪。"清华大学电机系助理教授魏韡如是说。从踏入这一领域以来,他就一直将此作为自己的信念,不断前行,突破,实现着作为一名科研人的价值。求学路上积累前行清华是魏韡科研梦开始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下跌之后,能源危机似乎已远离我们,不再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了,进行能源科学研究也不像10年前那么急不可待了。但是,人们也许没有想到,这种因原油价格短期下跌出现的局部范围内能源供过于求的现象,并不能改变世界范围内石油和煤炭资源的储量。随着人口数量的膨胀,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从长远眼光来看,化石燃料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能源需求增长的无限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2.
能源是人类现代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能源往往被看成国家和地区贫富的标志。然而,由于地球上蕴藏的化石能源十分有限,加上人们肆意的开发利用,是当今世界面临这能源资源危机。长此以往,有可能孕育着全球的冲突,把世界经济与我们人类推向灾难的深渊。因此,当务之急,我们人类应该立即转向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是只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其中,太阳能就是当今研究重点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序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人类正走向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可持续能源时代。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人类从工业化以来,以规模化、集中式化石能源为特征的不可持续能源时代转变为以分布式、多样化、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可持续能源体系的关键历史时期。光伏、光热、风能、水电、生物质、地热、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发挥主体作用,核能等其他清洁能源为补充,非常规电力、天然气、氢能将成为交通运载工具新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4.
月球发电     
《中国科技信息》2002,(18):38-38
研究表明,大约50年后,人类目前广泛使用的传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将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严峻的能源危机迫使人类将目光转向浩瀚的宇宙,而月球是人类寻找地球以外能源的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引言 21世纪我们将步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和智力将取代有形资本而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要素之一。人类从认识物质到认识能量,再到认识信息,既是认识上的飞跃,又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标志。物质、能量和信息被誉为当代三大战略资源。能源、材料和信息被称作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资源的大量消耗和能源的不足已经渐渐成为制约工程机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节能,已经成为了当今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如何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人类今后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从双钢轮振动压路机的节能出发,针对其设计结构、功率消耗、施工问题等方面对节能技术作出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轶事     
当今世界,煤、石油、天然气等“黑色能源”弄得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糟,人们盼望着这些污染严重的能源早日“退休”,让更清洁环保的能源为人类服务。太阳能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巨大无比的、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自古以来,太阳能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方面演绎出  相似文献   

18.
<正>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然卫星,也是唯一一颗大质量卫星。科学家设想了多种在月球上建设工厂的情景,以实现利用月球资源的目的。月球上资源丰富月球上有大量的氦-3气体,可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但前提是我们能掌握可控的核聚变技术。月球上还有大量的金属矿产资源、水资源以及热能资源。此外,还有一些地球上不存在的矿物值得我们去开采。  相似文献   

19.
人类进步史是一部对能源使用方式不断进步的历史,当人类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力量时,社会停留在原始阶段;当人类能借力牲畜时,社会进步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当人类学会使用化学能源时,社会进化到了工业化社会;当人类会使用原子能时,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人类社会的进步,意味着对能源更进一步的摄取,而能源紧缺也势必成为制约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下,云南能源产业面对全国性能源来源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变局,将迎来众多发展新机遇: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新电源装机建设势在必行、天然气发电装机有望实现零的突破;绿色载能产业与能源产业协同发展将进入高质量阶段;智能电网、多能互补等新技术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