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阳 《百科知识》2010,(19):23-25
利用干细胞产生新的组织和器官来修复病变和破损的组织和器官便是再生医学。现在,人类可以通过干细胞使血管、汗腺、神经再生,并生产出组织工程皮肤和组织工程软骨,甚至组织工程耳朵和膀胱等。汗腺再生能够使患处皮肤恢复正常发汗功能。这项技术已经在中国15家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正在炎炎夏日,有的人挥汗如雨,而有的人却很少流汗,原因可能与你小时候的生活有关。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的皮肤科研究员称,每个人出生时有着同等数目的汗腺(不包括先天无汗腺的人),它们在人们2岁之内成熟。作为成年人,我们依旧保存着所有的汗腺,但只有一部分汗腺能够流汗,这一比例因人而异。在温暖气候下长大的人通常比那些在温度可调节或者寒冷地区长大的人更容易出汗。这通常与遗传无关,主要是与你童年时生活的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腋臭又称狐臭,是一种发生于腋窝部的特殊臭味。人体皮肤内有两种汗腺,一种叫小汗腺,分布于身体各处,另一种叫大汗腺,只在腋窝、乳头周围、阴部、肛围等处存在。大汗腺较大,所分泌的是一种乳白色或黄褐色糊状或胶状物,与小汗腺分泌的清亮的普通汗液不同。它除了具有普通汗液所有的内容外,还具有较多的游离脂肪酸、氨和羟酸;这些东西分解蒸发出来一种臭味,过去二,三十年,一直认为这是产生腋臭的原因。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近十年来,一些科学家做了一些新的研究和实验。从腋窝部取得纯粹的大汗腺,发现它是无  相似文献   

4.
德国鲁尔大学的皮肤病学家发现,人体表面深0.25~0.4mm的皮肤会直接由体外的空气获得氧气。这一深度较过去的估计值高出10倍。从体外获得氧气的皮肤层包括全部的表皮──最外层的活细胞,以及包含有汗腺及毛囊之真皮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利用能感测氧气的膜,小面积地覆盖皮肤表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众》2013,(Z2):76
我们一直认为,毛发剃得越勤,长得越快、越多、越黑。所以很多人想刮去体毛,又担心越刮越重。实际上,毛发的生长是由皮肤下面的毛囊控制的。当你用刀刮去体表的毛发时,只不过是把皮肤之上,或者是到皮下一点点的这一段毛发削去了。而体表之外的这一截毛发,是由已死的角质细胞和角蛋白组成的,没有生命也没有新陈代谢。真正决定毛发的粗细、颜色和生长速度的是毛囊,而剃须、刮毛等一般是不会影响到毛囊的。虽然研究早已证明刮去毛发不会影响其生长的速度,但还是有很多人感觉毛发就是越刮长得越快越多,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用刀片切断毛发  相似文献   

6.
接触电阻测谎仪是通过监视被测人在回答问题时的皮肤电阻变化情况来判断其说话的真实性,普通人皮肤表面的平均汗腺密度约为500—600条/平方英寸,由汗腺构成的皮肤电阻,很容易用接触压力和面积保持恒定的电极来进行测量,本文所谈到的测谎仪是彩集成电子技术设计,在设计时已使皮肤电阻测量的精确控制具体化,适合用作进一步实验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时代》2007,(10):111-111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直到现在,科学家就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在从猿人的进化过程中失去了天然的外衣呢?传统的解释(过去40年科学家研究所得)是:人类祖先生活在非洲太草原的酷热之下,以打猎为生。为了追逐猎物。。不得不脱去体毛来增加皮肤中的汗腺,使身体容易散热。[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我试着让这副人类的躯体走进那个叫做电梯的小金属盒子里去,这家伙走得可真够慢的!人类的确是个很难对付的物种。你知道,我们的位移方式是“波动”或者“微粒直进”,我们存在于电磁场中,和光一样的敏捷,但人类是生物蛋白实体.只能“走”、“跑”、“跳”、“爬”或者运用四肢干出点别的什么滑稽的动作来——听了接下来的这事儿您可得忍住笑——它们中的短跑冠军,意即全人类中速度最快的那位.居然才10.48米/秒!这是千真万确的,尽管这数字在我们的世界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9.
从来,电力站都是烧煤来发电,或者是利用水力、风力来驱动发电机的。但是,一九五四年六月二十七日这一天,在苏联,一座新的电力站开始发电了,它不烧煤也不利用水力或风力,它所利用的,只是人类伟大的新发现——原子能。千千万万的人们为这座电力站的建成而欢呼——它把人类的动力应用推进到新的阶段。原子能电力站用的燃料,是一种重金属——铀(铀285,也可以用从钍232制成的铀233或者从铀238制成的鈈239)。铀正是原子弹里面的原料。铀在原子弹里面应用,会发生剧烈的爆炸,  相似文献   

10.
《今日科苑》2006,(8):49-49
人类分泌汗液的汗腺有两种。一种是分布于全身的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分泌的汗液几乎没有气味;另一种是主要分布在腋下的泌离腺,泌离腺分泌的汗液中含脂质,经皮肤表皮上的细菌分解后,会产生浓烈的气味。  相似文献   

11.
元极学是人类知识的积累、结晶.它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如何使这门文化与现代结合起来?10年来,我们所做的一些科学实验、理论研究,已有了初步的开创,今天在人类即将迈向21世纪的前夕,我们共同地召开这一个继承、研究、总结的会议,我们即将达到下一世纪的发展.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期,我们是在继承、研究中发展,发长中继承研究.在21世纪前夕,我们总结元极学10年来和人类5000年来知识的结晶,运用现代的方法进行研究,是为了使元极学在21世纪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科学生活》:耳垢,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耳屎”,医学上称之为耵聍,为什么耳垢被称为耵聍呢?人又为什么会有耳垢呢?马主任:人们常说的“耳道眼”就是医学上讲的外耳道,外耳道的表面被覆皮肤,既然是皮肤就有皮肤的附属器官,如毛发、汗腺、皮脂腺等,外耳道的腺体我们称之为耵聍腺。耵聍是外耳道内腺体分泌的蜡状物质和外耳道皮肤混合后的产物,亦称“耳屎”或“耳垢”。正常情况下耵聍可借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可保持耳道清洁,防止昆虫和细菌侵入。它是外耳道新陈代谢的产物,因此无法避免耵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广闻博见     
荤腥吃得过多皮肤粗糙皮肤粗糙和起斑有好多原因,医学家发现皮肤粗糙和起斑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即汗腺的作用发生异常。通过汗腺排汁的东西停留在皮肤的表层,是造成皮肤皱纹的主要原因。如果肉类荤腥吃得过多,素食、蔬果吃得太少,就会造成血液内酸度增高,排出的汗中尿素和乳酸含量也会增多,这种酸性物质随汗来到皮肤表面,久而久之受到侵蚀的皮肤就没有张力,失去弹性。  相似文献   

14.
<正>冬天,你会发现脱下来的内衣上沾了不少白色的皮屑,皮肤也没有夏天光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皮肤分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3层(11期《手指变皱大揭秘》有所提及)。表皮又分5层,最外面一层叫角质层,这层细胞会经常脱落,皮屑就是成群脱落下来的角质细胞。角质细胞脱落速度和皮肤干燥程度有关。冬天气候寒冷、干燥,人体不需要通过汗水的蒸发来散热,汗腺和皮脂腺处于半休息状态,  相似文献   

15.
冬季,天寒地冻、万物凋零,气温低而干燥,极易给人的皮肤带来瘙痒、皲裂甚至冻疮等伤害。这是由于皮肤表层血管收缩,皮脂腺、汗腺分泌皮脂及汗液少所致。那么,隆冬季节应如何保养皮肤抵制伤害呢?对此,可从六个方面着手。保持皮肤滋润,科学洗浴冬季洗浴有四忌:忌太勤、忌水过烫、忌揉搓过重、忌肥皂碱性太强,否  相似文献   

16.
痛快吃雪糕的日子还没过够,不知不觉冬天已经来了。清早出门,寒气扑面而来,禁不住打了个冷颤。这时候若是你穿得不够严实,露在外面的皮肤,比如手腕部分,便会出现一片密密麻麻的小疙瘩。等我们到了暖和的地方,或者穿上厚衣服,这些小疙瘩就消失不见了。 由于皮肤上长疙瘩的样子,像极了我们平时吃的鸡皮,所以中国人就叫它鸡皮疙瘩。可能是欧洲人吃鹅比较多,在英语里,它们叫做鹅皮疙瘩。可是人类既不是鸡,也不是鹅,为什么会长这种疙瘩呢?今天,就给同学们讲一下鸡皮疙瘩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大都脱离人和自然的关系来考察人类社会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趋势,或者把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简单地看成没有变化、没有发展的固定因素,进而在他们关于人类社会历史的研究中复又忽略了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他们的论述中反复指出,人的生命、人的生产活动离不开自然界。“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已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这是人类社  相似文献   

18.
对于生活在陆地的哺乳动物来说,除了身体大得出奇的犀牛和大象之外,我们人类可以说是唯一没有体毛的动物了。这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迥然相异的性状之一。有人自然会问:裸露的皮肤究竟有什么价值?自然选择的过程中人为什么会相中它呢?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交流思想、传达信息,从而达到彼此之间了解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的社会需求,人们需要通过更多的途径来获得对自己有益或者有作用的信息。所以,选择接受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当代人必不可少的获知信息的途径。那么,新闻语言与时代的发展有无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探讨一下新闻语言与时代发展的问题,同时共同来探讨一下中国媒体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存在着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1781年康德在完成了《纯粹理性批判》之后,写了这本书的一个“普及本”:《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开宗明义,他提出了“像形而上学这种东西究竟是不是可能的问题”——当然,其时“形而上学”(metaphysics)还不是辩证法的相对概念。他问:“如果它是科学,为什么它不能像其他科学一样得到普遍、持久的承认?如果它不是科学,为什么它竟能继续不断地以科学自封,并且使人类理智寄以无限希望而始终没有得到满足?不管是证明我们自己的有知也罢,或者无知也罢,我们必须一劳永逸地弄清这一所谓科学的性质,因为我们再也不能更久地停留在目前这种状况上了。其他一切科学都不停在发展,而偏偏自命为智慧化身、人人都来求教的这门学问却老是原地踏步,这似乎有些不近情理。同时,它的追随者们已经东零西散,自信有足够的能力在其他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