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全党同志必须全面把握两个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进入新世纪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的首次盛会。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广大文学艺术工作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3.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从设置研究室开始,有五十五年了,即使从更名为研究所算起,也有二十多年.在中国思想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中,我们得到了学术界各位同仁的支持,也得到了有关方面领导的支持,我们关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开展和推进.我在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长期工作(主要是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进行关于中国思想史的学术研究)中,有以下几点体会,也可以说是关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几个理念,就教于诸位同行.  相似文献   

4.
<正>乡村旅游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日本与中国同属亚洲,互为近邻,两国乡村环境有相似之处。20世纪80年代日本就开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近些年探索出很多成功模式,推进了日本的乡村振兴。这对中国开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其中关于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思想,是我们面向新世纪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采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6.
6月16日,由农业部、文化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隆重开幕。文化部部长蔡武在开幕式致辞中说,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的举办,顺应了亿万农民热烈期盼参与精神文化创造、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迫切需要,顺应了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这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教育经验漫谈之二黄书光循序渐进作为教学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循序渐进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在实践中逐渐领悟出来的。从教学理论上讲,循序渐进必须考虑到教材难易程度、编排逻辑和学生接受能力的一致性,且在教学上需注意由浅而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层层推进...  相似文献   

8.
国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决策的依据,决定了一个国家发展战略与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文化国情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中国一般国情在文化上的表现与反映。中国国情构成的资源禀赋与结构性特征,自然历史地规定了中国文化国情运动的基本逻辑与基本特征。全球化是中国文化国情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和制约了中国文化国情演变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与发展走向。充分认识和把握文化国情是中国一切文化决策的根本基础。中国文化国情是一个处在不断演化进程中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从中国文化国情的实际出发推进中国文化国情治理,实现中国文化国情现代化,是中国文化国情发展演变的大逻辑。开展文化国情科学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川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国画坛的经典作家和世界级的伟大艺术巨匠.2009年是他诞生11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办各种盛大活动,对他进行隆重纪念.张大千是中国现当代的艺苑巨人和画坛泰斗.纪念他可以促进海峡两岸人民加强共识,推进和加速两岸文化交流.此外,纪念和发扬张大千的爱国、敬业、打拼、创新、奉献等等崇高精神,还可以更加增强我们的发展信心与科学创新、锐意进取精神,这对于我国当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诸多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全面推进的一年。一年来,上海世博局编制了世博文化演艺活动规划、并顺利推进各重点项目,与国内外参展者积极谈判,推动对方提供反映本土特色的优秀演艺节目进入上海世博会。在2007年制订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文化活动策划方案》的基础上,上海世博局和日本、西班牙运营专家就活动事务进行多次工作会谈,获得有益经验,根据办博工作的进度,逐步形成文化演艺活动策划、运营等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大禹文化见证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文明的历史进程,是赓续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升华。大禹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观念形成、民族自强求变、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依托。将大禹文化精神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进一步增强大禹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大禹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是当前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重要途径,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纵深推进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崛起表现出欢迎和担忧双重心态。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崛起将建立在各国家各民族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基础上的积极信号,对于推进我国和平发展、优化国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文化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当前外交战略思想,探析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对新时期大国外交的时代价值,分析我国以少数民族文化国际传播促进大国外交的战略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文化要承担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必须坚持重在建设,努力推进文化创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党所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是研究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客观依据。本世纪的头20年,对于我国来说,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  相似文献   

14.
公园是近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封建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过程中政府调试与民众关系,为民众提供公共活动空间的产物。它一方面成为政府进行社会教育和意识渗透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民众生存、生活乃至进行民主活动的场所。在这一舞台上,政府和公众双方相互演绎着合作与冲突,共同推进了近代中国城市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绿化管理——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上海市绿化和林业管理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为加快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夯实生态环境基础。一是按照“完善布局、增强功能,注重民生、提升服务”的思路,推进绿化建设发展;二是坚持“稳定总量、动态平衡,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要求,推进郊区林业发展;三是遵循“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推进湿地资源管理的永续利用;四是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加强节约型绿化发展推进工作;五是着眼基础夯实工作,加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绿化林业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创立了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形式,在世界政党制度中独具特色。这种特色尤其体现在中国政党的基本职能和履行其基本职能的运行模式和特点上。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功能与价值主要体现在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维护稳定五个方面,这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下执政党指导政府、参加政府、组织政府的职能以及参政党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有着必然的联系:政党通过履行职能来体现和实现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运行模式和特点,决定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政党职能履行的三化建设(即: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三化建设主要体现在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关键在于加强党内民主和党际民主建设,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能的组织化水平。这就必须从三化建设入手,建立执政党与参政党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功能与价值的充分实现。是为当代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两黄"文化,就是黄帝文化和黄河文化。因为,河南新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的故里、故都;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把黄帝文化、黄河文化研究透了,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根脉和主流把握住了,也就能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更好地认识河南的历史和现实,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造福中国人民,影响国际社会,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8.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为更切实地探寻各地区推进新时代文艺工作的发展,本文将从激活新文艺群体双创动力的角度,来阐释在新时代发展条件下,区域(地方)如何团结、组织和引导这些创作文艺工作基层和第一线的生产者、发展者和推动者,凝聚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文艺双创能力,为繁荣发展中国文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不可或缺的文艺力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酒的生产和酒的消费所创造出的科学技术知识,所促进的文化繁荣和人际关系文明,提炼、阐释中国酒文化主题,并论及这一主题在当今的时代性与围绕这一主题推进当今酒文化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城市是自然和谐、经济高效和社会公平三者互惠共赢、完美融合的人类居住区形式,是城镇化运动中生态文明发展的内在诉求和必然结果。本文根据新时代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建设路径,以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与生态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进我国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