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相传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常与好友佛印和尚诗联往来。仲秋一天下午,他们二人泛舟长江,对饮倾谈。苏偶见一条大黄狗在岸边啃骨头,随口吟出上联,请佛印对。佛印知是东坡在取笑他,思索片刻,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扔向江中,同时脱口对出下联。这是巧用“河上”即“和尚”、“诗”即“尸”谐音的一副妙联。吟罢,两人相视大笑。  相似文献   

2.
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绕口联,妙趣横生。其中有一副流传最为广泛的绕口联是: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口奄———。联尾是象声词,“咩”读“咪也”,“口奄”读“昂儿”,牛羊嘶叫声,形象生动。这类绕口联又都是语联,意思虽显直白但又颇为巧趣,而且反映的是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群众尤为喜闻乐见。有一副五言谐音绕口联也很有趣:哑丫呀鸭轧;麻妈骂马抹。上联说,哑丫头因鸭子踩在脚上而哇哇大叫,下联说,麻脸婆因马尾甩在脸上而气得大骂。音同字不同,读来拗口,饶有风趣。漏桶漏船,桶漏桶干船漏满;…  相似文献   

3.
一副妙联     
子孟 《初中生》2006,(9):34-34
请看下面这副对联: 猫伏墙头风吹毛。毛动猫不动; 鹰立树梢月照影,影移鹰不移。 这是一副“同音联”。上句的“猫”与“毛”及下旬的“鹰”与“影”有着同音或谐音之趣。而且,这副对联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何其严谨工整,堪称妙绝。  相似文献   

4.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一副妙联:露花倒影柳三变  桂子飘香张九成 这副对联有用人名对人名之妙,柳三变即柳永,是宋代名词人,张九成字子韶,宋高宗时人;还有在人名中以数字对数字之妙,以“三”对“九”;除此以外,这一副对联上联中的“露花倒影”是柳永的词句,而下联中的“桂子飘香”是张九成的句;再,“成”和“变”也可对,两皆为我国古代乐理名词,可知此联对仗是十分工整的。  相似文献   

5.
趣说书斋联     
正"扬州八怪"之一的大诗人、大画家郑板桥在自己的书斋上撰联,联曰: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明月;数椽矮屋,锁不住五更书声。此联体现了主人的书屋环境:清风、明月,茅屋、村舍,书声琅琅,主人在此读到天亮也不疲倦。此联情趣盎然,催人发奋。他后来还写了一副对联,联曰: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此联妙在一个"咬"字,把人们钻研书本的情态及对事业的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展华 《老年教育》2010,(4):49-49
古代有一副以四季入联的妙联:“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令人拍手叫绝的是,此联用复姓“夏侯”、书名《春秋》、地名“南京”、剧目《西厢记》与“春夏秋冬”四季名和“东西南北”四方位完美地结合起来,贴切自然,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7.
中华大地楹联艺苑之中,有许许多多争奇斗妍的“龙联”奇葩。龙年赏析这些“龙联”精品,不仅陶冶情操,增长见识,而且横生妙趣,其乐融融。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师卧龙,友子龙,龙友龙师。此联为川北某关帝庙的一副妙联,联语中含有三国蜀国人物名:关羽之兄刘备(字玄德)、之弟张飞(字  相似文献   

8.
封建迷信活动在不少城乡重又热火起来,使人厌恶,也使人担忧。自古以来,明智者总爱嘲弄那些装神弄鬼求神拜佛之徒,也不断规劝那些愚昧的上当受骗者。因此想到几副对联。明朝文学家徐文长有副联语: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此联有“以毒攻毒”之妙。杭州万松岭下贴神殿有副楹联:我若真灵也不致灰尘处处堆皮肉块块落;汝当顿悟须知道勤俭般般有懒惰件件无。以财神爷赵公元帅的口吻劝世人不要求神拜佛,须知发家致富全靠“勤俭”二字,多实在。某地庵堂的司命殿神柱上有副对联: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是一个平年,农历甲午年,所属生肖马。现撷取几副有关马的趣联,以飨读者朋友。联曰:"沙马过沙河,沙陷沙马脚;水牛吃水草,水淹水牛头。"此联以水牛、水草巧对沙马、沙河,遣词造句如行云流水般流畅,饶有趣味。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另一联:"马足踏开岸上沙,  相似文献   

10.
姓氏联理     
1.我们来看这样一副对联:绣阁团圆同望月;香闺静对好弹琴。这不是普通的对联,而是一副姓氏联。姓氏联是楹联百花苑中一个品类。上副对联就是清代才子纪晓岚祝贺表兄牛稔文娶儿媳的贺联,正是一副姓氏联。纪晓岚还特别注明,此联用了君家典故。原来这一联暗嵌牛家喜婚之意,用了犀牛望月和对牛弹琴的典故,堪称妙联。  相似文献   

11.
南齐武帝永明时代沈约等人成功地创造了一种世称为“永明体”的五言诗,这种五言诗的音节重在二、五,二、五字异声,即一句之中二、五字异声,一联之内上句和下句二、五字异声;它又是四声分用的,即句中的音步配合平、上、去、入四声而不是配合平仄的。这种音节不同于  相似文献   

12.
贺孝恩 《文教资料》2006,(31):142-143
本文的结构艺术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巧极、妙极、神极。1.巧极:一巧巧在作者把小说的情节安排得无处不妥贴,无处不周到,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二巧巧在作者把小说的明暗两条线索安排处理得恰到好处;三巧巧在作者在小说中合情合理地设计了人物活动的场所和矛盾冲突的地点。2.妙极:一妙妙在作者处处设悬念,吊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情感;二妙妙在作者处处用暗示和伏笔,使小说的情节十分曲折;三妙妙在作者用“风雪”来烘托小说的气氛,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3.神极:(1)“前关后联”见神奇。(2)“平”处见风雷,“闲”时隐杀机。(3)小说写尽了杀人之“快”。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掀起以后,上海闸北有一个虫鸟店贴出了这样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鸽鸨;一群卖国鹿獐螬。”下联的“鹿獐螬”即“陆、章、曹”的谐音别字,指的是卖国贼陆宗与、章宗祥、曹汝霖,承上“一群卖国”而用,嘲讽犀利,巧用双关出佳联,别有风趣。  相似文献   

14.
《诗品》流传、研究的历史,可分三个时期。从隋到清是第一时期。以下对第一时期的流传、研究史作一番勾稽评论。一、隋代:刘善经《四声论》的挑战广义上的《诗品》研究,第一次对《诗品》提出批评的是隋代的刘善经。那是钟嵘谢世,隋朝建立,《诗品》传世六十多年的事:刘善经著《四声论》,批驳《诗品》的声律观点。早在齐永明年间,当钟嵘还是年轻太学生的时候,沈约、王融、谢眺等人便同声相求,进行四声制韵、文用宫商的试验。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还宣称:“自骚人以来,此秘未睹”,而“妙达此旨,  相似文献   

15.
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字翰林书。 这是一首谐音、回文兼备的妙联。相传,上联是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的出句,下联是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的诗句,故此联称为“明题清对”。该联顺读倒念,读音不变,或音同字异,或义异而字同,对得十分巧妙,耐人玩味无穷,堪称一绝。  相似文献   

16.
无字对联 :1949年4月1日 ,南京市大专院校学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对假和平、要求真和平”的游行 ,遭到国民党特务、警察的血腥镇压 ,打死学生二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事件。在为死难学生召开的追掉会上 ,有一副无字联颇为引人注目 ,联曰 :“??????;!!!!!!。”此联  相似文献   

17.
古有攀龙附凤之说。宋代吉州某举子就是其中一个。他赴京赶考,为了金榜题名,竟把自己的姓名与一代文宗欧阳修拉上关系,并在牌子上书写成文字挑在担竿头。于是有一好事者为之吟了这样几句打油诗:有客遥来自吉州,姓名挑在担竿头;虽知汝是欧阳后,毕竟从来不识“修”。一个举子乱拉关系,说到底他并不认识欧阳修。显然,这是拉大旗作虎皮欺骗人。此诗妙在末句,一语双关,特别是利用“修”与“羞”的谐音,予以有力的戏谑和嘲讽。好事者嘲某“举子”诗  相似文献   

18.
奸佞贪官乃国之毒疽,政权之恶瘤,祸国殃民,乱党乱国,人人痛恨。自古以来,不少联家义愤填膺,写下了很多奇联妙对予以怒斥。陕西某县令路大尊,横征暴敛,巧取豪夺,滥用刑律,草菅人命。他一次做寿,竟下令全县官民送礼。老百姓切齿痛恨,乘送礼之机,有人送一副对联:“大道生财,财连云汉三干丈;尊古炮制,制死黎民几万人。”横批为“路断人稀”。联语将贪官“路大尊”的姓名巧妙嵌入,对其酷行给予了愤怒申讨。  相似文献   

19.
据说,明朝程敏政自幼聪颖,十岁时即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荐至京师。当朝宰相李贤听闻程敏政的名后,有意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一次,酒席上相逢,李贤指着桌上果品,出了一联:“因何而得藕”,程敏政当即对出下联:“有杏不需梅”。李贤见程敏政才思敏捷,心中甚是喜爱:于是将女儿许配给了他。这副对联究竟有何含义。竟成就了一桩美好姻缘呢?原来,上联谐音“因何而得偶”,意为:你凭借什么可以得到佳偶呢?下联谐音“有幸不须媒”,意为:小生有幸,不需要媒人(即可得此佳偶)。不仅同为谐音对,而且回答得体,谦恭有礼。  相似文献   

20.
精心设计作业,是减轻学生负担发展学生智能的必要措施。我们在语文作业上最近作了一些改进。一、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教了《养花》一课后,我们出了这样一道作业题:把“浇”、“验”换去偏旁,组成另一个字,再联词。学生组成了“烧水、环绕、富饶、拂晓、不屈不挠”和“检查、捡柴、眼睑、俭朴、收敛”等。学生反映,这作业有趣,做一个复习了一串。二、变“动手”题为“手脑并用”题。教过《小英雄雨来》和《马》等课文后,出了一道填写象声词的题:下列三种情况用什么象声词: 1.小雨用________,中雨用________,大雨用________。 2.子弹出膛用________,子弹在空中飞过用________,子弹打入水中用______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