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门寺地宫是唐代宫廷为礼佛供佛而修建的专属供奉场所。其内珍藏着唐朝宫廷很多奇珍异宝。这其中包括十四个越窑秘色瓷器,这些瓷器的出土,填补了中国一千多年以来没有越窑秘色瓷器的历史空白。  相似文献   

2.
一 考前,总有一些考生千方百计找“名师”,希望“名师”能押上作文题,哪怕押上类型、范围也好。更多的考生则是针对历年试卷的作文题型进行“备考”。怎么“备”?少不了要“背”它几篇范文。辛辛苦苦,都是希望到考试时能以现成的东西——自己的、他人的——应对神秘的命题组秘密拟出的那道令社会各界极为关注的作文题。 其实,命题组并不神秘,它早已通过《考试说明》把考作文的目的、范围、要求公之于众。作文题也无甚秘密。作文,无非是写“物理人情”;考作文,不外乎检查应试者的思想水平、文化储备和行文技能。而考生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国家乒乓球队正定基地写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中央情报局某刊物曾刊文这样描写河北正定国家乒乓球队训练基地的“神秘”:“在中国北京附近石家庄有个秘密地点,这儿离一座大佛很近,中国在奥运会上夺冠可能性最大的乒乓球队正在这里进行秘密训练,外人根本无法接近……”请看:  相似文献   

4.
Joomla诠释开源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源是指一种软件程序完全公开的开发模式.程序和文档全公开.没有任何“秘密”,过程完全透明。说明白了.就是公开表演,竞技比赛。没有秘密.能够创新吗?这种开发方式.有何迷人之处?  相似文献   

5.
“隐私倾诉”兴起的理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志武 《新闻界》2002,(3):11-13
有一部名叫《说出你的秘密》的电影,说的是一个开车撞人但无目击证人的母亲为了逃避责任,把这一秘密隐藏在心底,没有告诉包括丈夫在内的任何人,然而她内心背负着的道德重负,时时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最后她终于说出了她的这一压在心底的秘密。时下,这种“说出心中的秘密”成了媒体报道创新的一种新闻样式。仿佛一夜之间,“隐私倾诉”、“私秘自白”、“情感实录”之类的专版和  相似文献   

6.
“支那”是外国人对中国的称呼,中国人自己一般不用。由于近代日本侵略中国,称中国为“支那”,人们普遍感到这是一种蔑称。其实它的本源是英文China的音译。一说China为古代外国对中国的称呼“秦”的音译,又一说China在英文里为瓷器,说中国盛产瓷器,有人便以其作为中国的代称。  相似文献   

7.
徐迅 《新闻三昧》2004,(4):52-53
“暗访”是新闻采访的一种方式,针对“明访”而言。它是指新闻信息的采集不公开自己的采访身份、采访目的和采访手段而进行的采访活动。它还有一些别的称谓,如隐性采访、隐身采访、秘密采访,在摄影记和电视记那里,它还被称为秘拍、偷拍等等。虽然新闻采访学的教科书上,采访方式被归纳出几十种,暗访与偷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技术秘密?不同国家的界定各不相同。1961年国际商会理事会通过的保护技术秘密的决议条款是:所谓技术秘密,是指单独或结合在一起,为有利于完成工业目的集中技术,或是为实际应用这种技术所必需的秘密技术知识和经验,或是其总和。它的特点表现为:它是一种技术知识,是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它是具有实用性和可转让性的技术知识,可作为技术转让的对象;它是秘密的、不公开的技术知识;它是一种没有取得专利权的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9.
翻阅《于丹〈庄子〉心得》,无意间发现了在扉页前面,还特别加了一张卷首页。卷首页用的是暖灰色质朴而雅致的特种纸。在卷首页的正面,镶嵌着一枚精致的藏书票,描绘着“庄生化蝶”的故事。精美的藏书票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藉由它可以实现心神与物象的交流,在侃侃而谈的文字中“乘物以游心”,超越自我达到“物我两忘”的阅读境界。真妙!这种别出心裁的创意,肯定会为阅读带来许多的浪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周甲禄 《新闻传播》2005,(12):34-36
在媒体的舆论监督中有一种采访方式现在经常用到,这就是记者为了获取公开身份无法采访到的信息,不征得采访对象同意、并隐瞒职业身份或假扮其他身份进行的采访。这种采访方法被称为秘密采访(有的人又称为隐性采访,隐身采访,暗访)。广播电视媒体的一些重要调查采访大量运用的就是秘密采访,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报道许多都是在秘密状态下拍摄的。一些报纸还开辟了暗访专栏。  相似文献   

11.
隐性采访俗称“暗访”、“秘密采访”、“偷拍偷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新闻采访方式。由于隐性采访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与可读(看、听)性很强,在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采用。当然有些人对这种“揭人短处”“挖人隐私”的采访方式也提出过异议,但这并不妨碍它对热衷挖掘“秘闻”记者的巨大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这种神秘文字曾引起江泽民主席的浓厚兴趣;这是个比甲骨文更难破译的“世界之谜”,这些古老的“契丹小字”中保存着许多极珍贵的历史资料,解读了它,就能把人带入一个神奇世界……  相似文献   

13.
“哪怕是最神奇的魔术师都不会在一个城市演出两场”——大卫·科波菲尔却做到了。 他带给中国观众的,是已经不再神秘的魔术手段,和大卫独有的来自魔术殿堂的艺术和感动 “解密”大卫——魔术以外的秘密与感动  相似文献   

14.
对于衰老这件事,除非有一天当你真的老了,你才能真正体会究竟意味着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衰老是个秘密,生命越是趋于尽头,就越是一个庞大的秘密,一个共属于整个人类的秘密。更因为,最后体验到谜底的人,多已经无法表达,它就越发神秘而迷人。而那些以各种方式去探寻这个秘密的人,是在为整个人类提供一种经验,一些体认。在这各种方式中,如本书作者张大诺一样的"临终关怀者",其所践行  相似文献   

15.
骆正林 《新闻前哨》2001,(11):41-43
隐私的存在缓解了人们对人格的担忧,保证了个体自由愉快地生活,个人隐私一旦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人只能低着头做人。信息时代,网络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当人们陶醉于网络时,自己的隐私悄俏从“漏洞”中流了出去,成了别人开心的道具,为进步所付出的代价,唤醒了人们对网络的深思,人们期盼获得一种手段,让大家既享受现代文明,又拥有宁静的生活。 网络漏洞威胁个人隐私 隐私是人生活的秘密,包括个人的人体秘密、性关系秘密以及其他生活情报秘密。隐私权就是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听广播”可以给人带来无限的遐想,那么“看广播”则是打开“天窗”说话,让声音变得不再神秘,充分展示出这种面对面交流的直观可信和独特吸引力。而广播的社会活动打破了声音的“神秘”性,以“走进寻常百姓家”的丰富形式,日益成为现代广播赢得公众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黄兵 《新闻世界》2006,(4):30-31
将牛骨煮出时尚的味道 6年前的一天,在武汉市蔡甸区新农街开牛肉面馆的毛晓林排队购买牛肉时。突然发现了一个“秘密”:在屠宰场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里,堆着高高的一堆牛骨,每根牛骨上都残留着鲜红鲜红的牛肉,好像要被扔掉似的。他顿时灵机一动:何不在牛骨上做一做“章”,让它变成一种人见人爱的吃食呢?  相似文献   

18.
赵燕 《北京档案》2004,(9):38-39
中国人首次接触到天宇的神秘后,一段尘封34年的航天秘史也被激活了,那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次秘密选拔预备航天员的经历。这次选拔进行得很秘密,事后没有很大反响,所以从未引起过外界过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在历代王朝使用的玺印中,秦代以“和氏璧”制成的御玺最为名贵,代代相传,被奉为天命的象征,称之为“传国玺”。玺本来是印的统称,从秦代开始专指皇帝的印。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神秘地失踪了。几千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张颐武 《传媒》2003,(2):14-15
最近,所谓“电视考古”变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不断出现的考古现场直播从国内到国外,从水下到陆地,在到处流行。人们不断地充满期待地试图看到灿烂的古代神秘的文明在直播现场突然呈现在我们面前,历史的秘密通过大众传媒变成当下时代的最新的文化奇迹,我们期望在两个小时之内改写人类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