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走过了创业生存阶段后,我国很多优秀的家族公司已经到了上市融资的发展时期。上市将对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上带来怎样的影响?浙江鲁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开始接受上市辅导,加根、加春兄弟俩作为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共拥有公司61%的股份,传统的家族企业在成为公共公司之前的这三年里,股权构成、管理模式、内控制度、激励机制、人事制度等公司治理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从鲁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最初的上市目的到上市过程中公司治理的完善两方面入手分析上市将对家族企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并提出关于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毕艳杰 《未来与发展》2007,28(4):63-65,44
本文以我国324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家族公司引入职业高管后,其治理结构及公司绩效的演变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引入职业高管的家族公司与家族成员担任高管的家族公司相比,其股权结构、高管薪酬、董事会结构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治理结构的变化并没有提高公司绩效。因此变革、创新治理结构是家族企业引入职业高管后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基于熵理论的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治理是企业成长的基础。本文从熵理论的角度,对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的变迁现象进行了研究。在介绍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变迁过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企业治理结构的相关因素,并分析了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变迁的内在机理,并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家族企业治理是管理理论实践研究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但是针对中国家族企业治理中如何体现中国式管理的研究很少。中国式管理在家族企业治理中确实有所应用,但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学者们对中国式管理相关研究的成果及家族企业治理中的相关问题;运用定性分析法对典型的家族企业——李锦记集团进行剖析,创新性地得出家族企业治理中体现的中国式管理思想集中反映在家文化、价值观、人际关系和安人策略上,同时指出中国式管理思想必须独到性地运用于家族企业治理以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已占据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国家也一再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而民营企业最常见的就是家族企业,由于家族企业通常股权高度集中于家长或家族,易引发一系列企业风险,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制度方面的现存问题,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制度的创新性对策。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的转型升级问题,利用2008—2019年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数据,探讨家族企业去家族化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分析两权偏离度和地区市场化进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家族企业变更实际控制人与引入外部职业经理人均会显著抑制企业的创新投入;两权偏离度对去家族化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的抑制关系没有显著调节作用;地区市场化进程将显著弱化去家族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抑制作用.最后,为家族企业完善公司治理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霞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118-119
家族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初期家族化治理结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却开始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通过实行两权分离、适度分散股权结构、开拓多种融资渠道等措施来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模式,促进家族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家族企业成长既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也受内部文化基因的影响.家族企业包含家族和企业两个利益导向,二者存在着复杂的博弈关系,"家族化"与"弱家族化"是家族企业发展过程所面临的两难抉择.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演进主要表现为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和转移问题,家族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企业成长和治理模式的演进.文章探讨了家族企业的内涵、文化特征和家族企业成长的阶段,从家族文化视角分析了中国家族企业成长与治理模式的演进路径.  相似文献   

9.
肖惆 《科协论坛》2007,(6):120-121
本文阐述了我国家族企业资本结构及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了资本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比关、日、中三国家族企业继任方式,并从治理结构的视角分析影响家族企业继任方式的因素。根据本文的研究,选择何种继任并不取决于家族企业的意愿,而是由企业治理结构和外部市场机制所决定。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市场监督机制是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的必要条件。不能简单地将“富不过三代”归咎于“子承父业”的继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