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命题趋势 关于古代经济史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未来高考的走向: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江南的开发和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赋税制度改革的得与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东西经济区域发展的问题;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管辖;交通发展问题;人口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重点知识整合】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及其演变。如西周的井田制、隋唐的均田制、清朝的更名田。2.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及其演变。如春秋时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两汉实行的编户制度,北魏、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和唐朝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推行的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等。3.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调整。如春秋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禁止弃农经商;秦朝实行土地私有,按…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阅读》2005,(1):33-36
农业发展的表现,一般要从农具改进与农作物的推广、水利工程的兴修、耕作技术的进步、垦田面积的增加、粮食产量的提高、政府收入增多、国家人口增殖等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4.
[高考导向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重心,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从古代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这一要求反映在高考命题中,就是经济史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比分不断上升,例如1998年高考试卷中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单、多选)共考了11题21分,经济史就占了7题13.5分。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中国古代经济吏的考查具有面广、题型全的特点。在内容上既考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史,又考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改革,以及经济思想、经济上的主张等。在题型上,选择、填空、材料、问答各种题型皆考过。具体来说,先秦部分着重考查原始社会的经济史内容,从’87到’98的11年间,本部分考了12道题,所考查的主要是原始人生活的时期、地点、使用的工具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征等基础知识。’98考了战国的冶铁中心单选题。秦汉部分考的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发展时期,朝代更替频繁、内容丰富、错综复杂.为了帮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掌握学习过的知识.复习课主要应指导学生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掌握重点、要点.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关于朝代更替.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掌握主要朝代的名称、建立时间、开国国王、末代国王、都城名称(包括古今地名).方法上可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二、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方面应让学生注意掌握以下内容:(一)封建社会的五个时期.如: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这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社会性质的变化C.王权的削弱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2.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的最主要区别是A.废除了人头税B.以征收实物地租为主C.征税标准不同D.征税范围扩大3.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故待农而食之,  相似文献   

7.
8.
【高考展望】 中国的经济文明发展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2009年备考时,要引起一定的关注。这部分内容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以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主要的命题角度有: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由奴隶制的生产关系到封建生产关系再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演变,经济重心的南移,列强经济侵略和自然经济的瓦解,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中经济史的论述逐渐增多,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但总的说来,中国古代经济史的研究仍然显得有些薄弱和不平衡。这不仅表现在论述的理论深度不够,宏观研究较多而微观考察较少,因而显得不够系统、具体、深刻,在研究方法上也显得有些笼统和陈旧。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对中国古代区域经济史的具体考察重视不够。这里有客观的困难,但也有认识问题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森 《历史学习》2006,(11):22-24
解读: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用桔槔来灌溉农田。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修的郑国渠,都是著名的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都江堰同时具备了防洪、抗旱和排沙的功能,有了它,川西成都平原一带才成为千里沃野,后人称赞说:“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之国也。”都江堰从建成到现在,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都江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经济史是宁可先生教学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上,宁先生长期以来一直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讲授《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隋唐五代经济史》和《(资本论)选读》等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宁先生以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室为依托,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学术水平优良、年龄结构合理、科研成果丰富的队伍,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成为国内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术重镇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单项选择题1.与北京人相比,山顶洞人在征服自然的能力方面有了显著进步,主要表现在()A.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情和交流思想B.其形貌和体质特征同现代人大体一致C.采用磨制石器和钻孔技术并懂得人工取火D.按血缘关系组成较固定的集团过着定居的生活2.母系氏族制度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世系按母亲血缘计算B.财产属氏族公社共有C.女子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D.妇女在政治上居统治地位3.我们认为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其主要依据是()A.奴隶制改变了人类无国无家的落后状态B.这种制度基本适应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C.它推动了人类社会由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D.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4.根据西周井田制的规定()A.奴隶要向奴隶主交纳地租B.诸侯要向周王交纳贡赋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农业被统治者视为立国之本。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和相对完备的农业管理,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我国古代手工业曾经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我国古代商业经济非常发达,对外贸易较为频繁,然而,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先进文明交流的机遇。新课程历史古代经济部分着意展现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轨迹,帮助同学们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点,通过置疑设问,融合各版本教科书基础知识之精华,相信对同学们的学习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与教学的同人均有同感,这门年轻的学科经历了创始维艰的甘苦,已经看得到它蓬勃发展的前景了.尽管相比起中国古代政治史或思想文化史仍略为逊色,似乎还没有遇到类似“政治史热”或近来新兴的“文化史热”那样的幸会,它默默地、却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前进、开拓、建设着具有自我  相似文献   

15.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经济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期。关于这个“太古时代”的潮汕,历代史籍仅有过简略的记述:汉《礼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  相似文献   

16.
二、手工业进入战国以后,潮汕一带的手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一样,也有较快的发展。青铜器生产,在战国秦汉的潮汕手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礼乐之器、兵器以外,还制造了大量的日用品,生产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三新’(新情境、新史料、新问题)命题时代的到来,历史作为高考文综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难易程度直接影响了当年高考文综的总分”[1]。与此同时,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越来越注重利用图片、表格等方式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获取图表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高效地进行经济史复习备考,笔者认为高考试题作为新高考改革的风向标,能够有效指导课堂教学。因此,笔者以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第31题为例,浅谈经济史复习的备考策略,不妥之处祈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史,包括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形态、经济结构(不同的经济部门间的关系)、经济制度(各经济部门的具体制度)等经济学理论,还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等各种产业的发展过程,概括来讲,即一切人类经济活动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客观过程的历史。可见,历史教学中经济史的讲述是不能忽视的。了解和认识经济发展历程,对学生从人类文明演进过程的视角来形成正确的社会发展观,以及正确看待社会经济问题,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一口气读完了傅筑夫同志的新著《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这是一本值得一议的好书,它观点鲜明,引证丰富有力。在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上,解放前我是相信范文澜同志西周封廷说的,六十年代以后觉得郭沫若同志的战国封途说似乎更有道理。这门”傅筑夫的书,我的思想又回到西周封婊说上来了。傅筑夫川比较研究的方法,紧紧抓住经济基础,从几个方而剖析论证,为西周封建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中国古代经济史学习心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岚 《历史教学》2001,(5):37-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