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的“小女人散文”之“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作品取材上的“小”和意义上“小”的特点;时代和文学本身的因素是“小女人散文”曾经风行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的原因;而“小女人散文”最终却归于沉寂,其中不乏有尖锐的批评,批评家们大都用传统的文学价值标准去评判“小女人散文”。本文认为客观、合理而公正地看待这种文学现象,是批评家的一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文学社会学的视角,阐释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文学体制的变革.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文学生产者“身份”的重新定位、文学作品的生产方式的改变及在此时期所产生的“小女人散文”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3.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历史上创作个人化的一个高潮,它在许多方面与“小女人散文”的个性化写作有相通之处。后人对晚明小品文的评价多从艺术角度加以肯定,而对其蕴含的知识男性生活意识和生存方式给以忽略,而对“小女人散文”则带有负面的性别审美倾向。该文在论述这一文学现象后,认为女作家“女”性意识的客体化在“小女人散文”遭受不公平评价中应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4.
“小女人散文”又称都市女性随笔,是一群知识女性以“闲着也是闲着”的姿态进行的创作,它是商业社会的催生物,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文化快餐的性质注定其文学性的缺失和商品性的学说,它不书写商潮的沉浮与无奈,却又沾染了商业社会的气息,所以它不属于商潮,只能漂浮在商潮之上。  相似文献   

5.
“小女人散文”已成为流行的批评话语。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它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合理性令人质疑。“小女人散文”的核心词语及在不同人眼中不同的看待,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和地域背景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颇具意味的文学现象和文化现象。文学批评者在使用这一批评话语时应该严肃、审慎,应意识到它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和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文化散文"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散文创作繁荣"的主潮现象.本文试图对"文化散文"创作思潮的特征进行理论上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散文和“小女人散文”是90年代出现的两个重要的散文流派。新生代散文主要由60年代后出生的作者构成,他们以其纯粹的文学追求体现出一种“雅”的风貌;“小女人散文”则由一些女性作者构成,她们主要写一些娱乐性的晚报专栏散文,体现了散文“俗”的一面。两个流派各自有着自己的一些特点,现比较如下:一、在文体意义上有巨大区别;二、在写作风格上有明显不同;三、都有着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小女人”散文曾一纸风行。独特的题材 ,独特的视角 ,独特的艺术风格 ,是它赢得读者的关键所在。“小女人”散文要求得发展 ,就要在坚持自身特点的同时 ,不断创新 ,尤其要在题材的开拓、主题的深化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冰心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类文体,其中散文的创作成就最高。对于冰心的散文研究,前人多集中在建国前以及新时期以后,而对于作家在十七年丰富的散文创作却少人问津,这对冰心的散文创作的研究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若从思潮的角度去观照冰心在十七年的散文创作,会发现冰心对时代语境的自觉顺应与不自觉的游离。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散文思潮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观20世纪散文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散文思潮的发展与人的心灵发展相一致,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涨落起伏,这一过程始终与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发展相伴随。在思想解放、个性自由发展的时代,抒发内心情感的散文就得以较大发展;反之,在个性被压抑、人的理性之光被遮蔽的情况下,散文的发展就会被抑制。五四时期和20年代,人的意识的觉醒成为散文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因,这一时期的散文体现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和丰富的个性色彩;30、40年代散文在价值取向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作家投身社会现实的热情决定了散文由关注内心向关注社会生活转移,同时,表现为文体的转型,即抒情性作品的弱化和杂文、报告文学的兴起;建国后前十七年,时代“大我”和集体意志淹没了个人情怀,最终导致“自我”的彻底遗失;新时期散文在较为自由宽松的时代氛围中重现丰富的文化个性,形成多种散文形态共存的多元对话局面,散文因此迎来真正繁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本把战国以前称为前散时代,在这一时代,化对散萌生的影响是多重的,主要是神话化、卜筮化和政治化。神话化之下的散其实是追忆的虚构散,它对散的影响在于叙事和丰富的想象力;卜筮化下的卜辞和卦爻辞因语言的精练、语义的朦胧而具有诗化的色彩;政治化之下的记事散在叙事说理中有比喻、引用、排比的运用,庄重里蕴含有语言的生气。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构成前散时代散萌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史在创意上追求如下特色:以散文思潮为经,文艺理论为纬,书写一部全新的中国20世纪散文发展历史(囊括传统意义上的近代、现代、当代散文史)。即用文艺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审视,展现和描述中国20世纪散文思潮的流变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20世纪散文作家作品作出合乎这一流变、趋势的文学史评价。  相似文献   

13.
在90年代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和社会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女性"自我推销"与社会期待的双向运作,使"推销女性"成为引人注目的时代大潮.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散文创作中的“月”意象,是他追求、探索的美学象征,也是他主体精神的象征。“月”意象给我们展示出了一种空灵静寂的禅宗式的意境,使其散文呈现出浓郁的禅宗韵味。  相似文献   

15.
反现代性发展思潮是在反思和批判全球现代化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否定现代性为基本理论取向的社会思潮,它既包括以解构和终结现代性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也包括以固守传统、拒斥现代性为取向的文化守成主义.反现代性发展思潮既孕育有积极合理的因子,也涵括某些消极颓废的成分,在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理论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的同时,亦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合理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救国论作为一股重要的社会思潮,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救国主张之一,是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的共同产物.它的兴起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萌发时期、勃兴时期、发展时期、高涨时期、回落时期.教育救国论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社会思潮,具有无可争辩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当然,教育救国论作为一种思潮又是有历史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制度上确立抒情机制,表现为对新生活、新制度的歌颂,这样导致与社会风尚关系密L刃的散文丧失了自由言语的空间,形式上由叙事向抒情的转型,并在艺术形式上走向“诗化”,从而出现了固定的理论与表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