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哭颜渊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透过孔子的哭之痛与爱之深,体察了这位生命在场的良知哲人的生死观。孔子是一位秉具真性情的圣哲,他通过体验颜源之死这一“临界处境”,穿透了“死生”、“富贵”这一重价值,由此透示出了这位以“仁”立教的圣哲不以“死生”、“富贵”为念的那层生命的洒脱和高尚的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2.
孔子哭颜渊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本文透过孔子的哭之痛与爱之深,体察了这位生命在场的良知哲人的生死观。孔子是一位秉具真性情的圣首,他通过体验颜源之死这一“临界处境”,穿透了“死生”、“富贵”这一重价值,由此透示出了这位以“仁”立教的圣哲不以“死生”、“富贵”为念的那层生命的洒脱和高尚的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3.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一位人物能像孔子那样对中国文化产生如此深刻久远的影响。没有任何一门学说能象孔子所创立的儒学那样占据国家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二千多年而不衰。所以.中国人常常将孔子看作是中国思想或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之精髓的集中体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和“尽善尽美”都是孔子的音乐思想,表达的“过犹不及”与“中和”的审美哲学,情感、道德、理性的交融,达到高度的统一,这样的音乐才会更大、更正、更有力量、更感动人深,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4.
陈军 《上海教育》2013,(31):66-68
从知识论上看,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伟大贡献就是他的“述”与“作”。他对“六经”的整理,首先表现了他对中国先贤思想的敬重,以先人之“知”为“知”,这是了不起的。墨家教弟子只习墨经,只注重自家一家之言,养成自家的学者。而孔子教弟子遍学六经,以天下“知”为“知”,所以其弟子各有成就,绝不一律。其次,表现了他对中国先贤思想的应用。孔子的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5.
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苟子说,人之为人,是因为人能说话。海德格尔在其所著的《通往语言的途中》也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我们活着,所以言说着,苦说是生命的奉然状态。美国一位人类学家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口述时代、书写时代,现在正步入“超文本”时代,超文本时代的一大特征就是口语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后世史宫所遵循的修史原则、方法以及指导思想都是在这一时期确立的.“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春秋的指导思想.孔子编修《春秋》的实践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论述,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春秋笔法”一直是研究孔子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议题,人们对于其探讨也是争论不休.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它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学者们研究历史文献的书写演变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一位叫杨槐的民间学者,经过15年的呕心钻研,提出了一个新的地学理论——地球非球对称膨胀论,向当代地球演变的权威理论“板块学说”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对这一研究成果评审后认为杨槐是一位“旷世奇才,不可多得”。两位地质学学部委员称这一理论的诞生,“将会起到投石击浪的作用,并在论战中推动地球科学的发展。” 然而就是这样一项研究成果,却在担负着繁荣学术事业重任的学术刊物上遭到了冷遇。杨槐把他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说:“孔子对教育的看法,其见解、观点是非常现代的”。做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位影响至深至大的教育家,孔子首创私学、删经订礼,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至今仍不失其光辉的一面。尤其是孔子教育思想中关于师德的论述,更受后人推崇,以致孔子被后世喻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他的影响“江汉已灌之,秋阳以曝  相似文献   

9.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继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懦。他和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对孔子的思想都作了重大的发展。孟子基本沿袭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被视为孔子的继承者,因而中国古代素有“孔孟之道”的称谓。苟子的学说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兼取先秦诸子尤其是道家、法家之精华,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和充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因此他虽属儒家,但“儒而不纯”,是一个集百家之大成者。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懦家的…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学术中的阐释学传统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形成时期,就开始了以阐释(又称“解释”)为特征的思想展开方式,比如,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就是把自己放在古代圣王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观念的“记述”与“阐释”者的身份上。这样的传统也被后来的儒家学者所继承。在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设立“五经博士”来传...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开私人讲学之风,是民办教育家的始祖,在历史上有“平民教育家”之称。孔子的影响已不限于中国,孔子学院已遍及全球各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决定设立孔子教育奖,从2006年起每两年评一次,奖励世界各国对教育工作有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孔子的教育思想作为孔子博大精深的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仍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内某知名杂志曾裁有《情绪好学习效果佳》一文。文章开头写道:“中国有句格言‘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一直是与‘苦’字连在一起的。但最近的研究认为。要使学习更有效果。应提倡‘乐’字。”紧接着该文作者引用联邦德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的研究成果.论证了“情绪越好学习效果越佳”这一论题。然后,大声疾呼要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格言改成“学海无涯乐作舟”才好。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孔子、孟子思想便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孟之道”就成为儒家思想的代名词了。但这是一种有违历史事实的“想当然”的说法。诚然,儒术独尊之后,孔子及其六艺之科获得崇高地位,可是孟子却远没有这样幸运。  相似文献   

14.
孔子从事教师工作,大约四十多年,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写道:“曲阜是孔夫子的故乡,他老人家在这里办过多年的学校,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这件事是很出名的。”可见孔子是中国古代很成功的一位教师。为什么孔子能有这样突出的成绩?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的分析,便可以知道孔子具有作为教师的优秀品质,也就是他能有这样突出成绩的原因所在。第一,进步的政治思想。“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以教师自身必须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以他的“仁”为核心的。他的学生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论语·颜渊篇》),孔子还讲  相似文献   

15.
文章拟从“人生追求”与“社会思想”两个维面让鲁迅与孔子进行精神对话。在人生追求上,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与鲁迅的“走”的生命哲学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一脉相承的经世情怀。鲁迅的“中间物”意识是对孔子“中庸”“至善”思想的一种形而上的消解。在伦理学方面,孔子与鲁迅有着根本性的冲突,孔子所倡导的孝悌观念正是鲁迅反封建的矛头所指。孔子的“忠恕”思想只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生活关系的道德准则,而鲁迅的“不宽恕”是对自己信仰、人格和理想的一种坚守与延续。政治理想方面,孔子的“大同”世界与鲁迅的“人国”理念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具有“顾后性”,以尧舜时代为样本,后者具有“前瞻性”,是中国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第三样时代”;孔子的“大同”理想重在物质的满足,鲁迅的“人国”重在精神的觉醒。孔子的思想是“君”本位的“治民”之术,鲁迅则是“民”本位的“启民”之道。教育思想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打破了封建贵族对教育的垄断。鲁迅对中国现代教育的普及和妇女教育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鲁迅的教育目的是“改造国民性”。  相似文献   

16.
“你有教育思想吗?”假定有人提出这个问題,本人将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因为压根儿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什么“教育思想”;即使去问一位真有建树的学者、教师,他们的回答或许也是如此。一位教学经年的教师,或在玻璃窗前爬格子有素的学者,果真在没头脑地工作么?谁也不致承认。迄今为止,似乎只有一位学者挺身而出,赫然宣称:“我的教育思想”!这就是于光远。尽管他只不过是表述了一个明明白白的事实,这个事实的这样表述,在中国确乎不同凡响。  相似文献   

17.
孟子长于论辩,其思想的犀利和性格的刚烈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对孟子这样评价:“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辩论家,他周游列国,在推行“保民而王”、“以仁为本”的思想中,显示了他高超的谈话艺术。下面我们就简要谈一谈。  相似文献   

18.
古往今来,人们对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曲说繁解,聚诉不已。本文提出孔子的“道”就是孔子的思想学说,“一以贯之”就是其思想学说有一条主线来贯串;这条主线包括作为孔子思想学说核心和精华的“仁”之道、作为行“仁”之方的“忠恕”之道和作为确保实现“仁”德的“中庸”之道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扩大了私人讲学规模,创立了儒家学派,宣扬了仁政和德治主张,在当时有了很大意义,而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其他古代学者所能比。汉朝司马迁作“史记”时已肯定了孔子的历史地位,他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世家)在绵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这说明了他是中国历史上人民崇仰的最杰出的教育家。今天用新的观点来整理分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发扬祖国的优秀教育遗产,这是我们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的应有任务。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孔子的评价问题,学术界长期以来未曾求得一致.孔子在他的时代,曾提出了一种“权变”的主张,笔者认为,考查孔子的权变思想,乃是研究孔子的关键之一.本文拟就此作一分析,并向学术界的同志们请教.“孔子拨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这是《孔子改制考》中一句著名的话.在“孔子改制”的名义下,康有为将君主立宪和议会民主的资产阶级思想加诸孔子,以为这是“孔子之微言,素王之巨制”.①这里,所谓“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