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读着这篇通讯,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平静从容的邵云环,在炮火中一路走来,向我们诉说着她经历的战争;我们同时又可以体会到她那颗已经难以抑制住愤慨的心。文章是见闻式的,但结构紧凑,毫不散乱,血与火是全文的两条主线。在记叙北约对南联盟三次轰炸的同时,邵云环描述了这场战争给南联盟及其人民带来的伤害,一边是无情的炮火,一边是伤痕累累的国家、流血的无辜。读者的思索是随着记者目光所及而游走的,这是见闻式报道的特点。邵云环的目光是敏锐的,这篇文章里的细节处处动人心弦。第一次爆炸,邵云环描写了使馆工作人员的反应:“在场…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记者进入南联盟科索沃战区进行战地采访,客观条件、通讯状况艰难,并有极大危险性,能成功地将实况展现给观众实属不易。该片充分运用电视语言,从几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战争中的南联盟人民的状况。1999年3月25日凌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袭。南联盟虽然遭到了北约的轰炸,但贝尔格莱德人民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气概。记者在住地饭店立即开始采访,通过对饭店经理这一普通人的采访入手,以“如果你是米洛舍维奇先生,你会在协议上签字吗?”这个颇具针对性的提问…  相似文献   

3.
《最抢手的徽章和最流行的歌曲》似乎是邵云环随手偶得的一篇短文。但这篇看似不经意间写下的作品,却很好地表现了邵云环敏锐的新闻视觉和娴熟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一、取材上的以小见大南斯拉夫战事局势复杂,头绪繁多,记者往往容易注重宏观的综合报道,而忽略对其中一些细小事物的发掘。实际上,“于细微处见精神”,邵云环的这篇通讯,难能可贵地取材于两件细小的事物:最抢手的徽章———靶心和最流行的歌曲———爱国歌曲,窥一斑而见全豹,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南联盟人民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用一种很随意的形式开头…  相似文献   

4.
九月九日,首都各大报和各省区报纸都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邹爱国、张严平采写的长篇通讯《六年两千件——记胡耀邦同志处理人民来信》。这是一篇有立体感的好通讯,是整党中进行党性、党风教育的生动教材,人们读后交口称赞,从中感受到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现在  相似文献   

5.
一、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人物通讯有了细节,可以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特征,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典型,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丰满、细腻、生动。如穆青同志写的人物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有这样一段:“那是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焦裕禄听见风雪声,倚在门边望着风雪发呆。”记者抓住了这瞬间即逝的“发呆”的情态,深刻地反映出焦裕禄这位县委书记心中时刻装着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  相似文献   

6.
一、对大寨的报道。其他报纸采用的是照片和通讯综合的方法,而经济日报则以特写的形式且题目就很吸引人即:《郭凤莲“卖”酒》。一下子就把读者牢牢地给抓住了!使你非把这篇文章读完不可。读后让你觉得人家记者写的很亲切、很活泼、很生动,感到记者不是在刻意写报道,而是在和读者聊天,而读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把十四大后这五年里大寨的变化全知道了,确实令人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7.
侦查通讯是法制新闻独有的重型武器。记者爱写,读者爱看,具有广阔的前途。但要写好侦查通讯,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写侦查通讯的记者,既要了解侦查的法律程序和侦查学知识,又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文字表达能力。怎样才能写好侦查通讯。为读者提供严肃生动的精神食粮?结合自己长期的采写实践,试作初论。  相似文献   

8.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然轰炸南联盟的国际列车,造成至少10人死亡,16人受伤!这一野蛮行径令人发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贝尔格莱德记者王智敏、郭志家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地向世界报道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惨剧。战地通讯如何体现现场感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战地通讯要有强烈的现场感,这样才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这篇通讯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记者必须亲临现场。现场感来自对现场的细致观察和真切感受。否则,现场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北约飞机轰炸国际列车的事件发生后,国际台的记者迅速赶往现场,将自己在现场的…  相似文献   

9.
历史将永远记住1999年5月7日:这天深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共和国联盟大使馆,致使使馆馆舍被毁、工作人员20多人受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和光明日报社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不幸遇难。这一暴行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也使中国人民进一步看清了他们长期鼓吹的“人权”、“民主”和“新闻自由”是些什么货色。 这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打的是人道主义旗号,以“人权卫士”自居,却对南联盟各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他们说是轰炸“军事目标”,却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和民用建筑被毁。其实,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巴尔干半岛这块战略要地,杀鸡给猴看。不屈的南联盟人民,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声援。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夫妇就发回了大量的战地报道,揭露了他们的战争罪行;他们害怕人民知道事实真相,先是炸毁  相似文献   

10.
一边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狂轰滥炸,一边是英勇顽强的南斯拉夫人民的坚决反击。在正义与非正义面前,作者坚定站在英雄的南斯拉夫人民一边,以凝聚饱满感情而又朴实客观的笔触歌颂不屈不挠的南联盟人民,成为其作品的主基调之一。这篇小巧精致的特写就是礼赞南斯拉夫人民的一曲明快的赞歌。南人民军击落美国最先进的F-117隐形战斗机后,南斯拉夫人民举行了不同形式的欢庆活动。作者以此为契机,撷取贝尔格莱德人民欢庆胜利、誓死捍卫祖国的一组镜头,以特定的写作形式朴实地再现了在空袭不断的南斯拉夫正涌动着为正义而战的洪流。镜头…  相似文献   

1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联盟发动空袭以来,西方各主要新闻媒体开足马力,集中一大批优秀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不断就空袭科索沃以及南联盟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大量的集中报道,充分利用这一国际政治、外交和军事史上的重大事件大作文章,在扩大发行量和提高收视率的同时,也间接起到了为北约政治和军事领导人造势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西方民众开始站到北约一边,支持空袭和对南联盟发动地面战争。可以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早已把媒体作为武器系统的一部分精心设计,巧妙利用。 寻找新闻卖点、挖掘独家新闻一向是西方各家媒体处心积虑加以实现的第一要务。这次科索沃危机以及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袭,更成为各家主要媒体炒  相似文献   

12.
语言通俗方传远。一篇内容好的文章,语言越朴实自然,明白的人越多,影响和教育作用也越大。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多运用一些群众熟悉的“口头语”,使文章通俗易懂,读者自然会增多。被评为1983年全国好新闻的人物通讯《妈妈教我放鸭子》(作者刘衡,人民日报记者),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口头语”,把先进人物写得活灵活现。这篇通讯文字朴实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看标题《妈妈教我放  相似文献   

13.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的野蛮轰炸开始以来,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就是南斯拉夫人民对这种野蛮行径的反应如何?他们的精神面貌又是怎样?《光明日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许杏虎的特写《歌声鼓舞我们》从一个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南斯拉夫人民不畏强暴,抗击侵略的决心,以及他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和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极度蔑视之情。一幅万众一心抵抗侵略的巨大图画跃然眼前。强烈的现场感和典型材料的运用是这篇特写的基本写作特色。3月28日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日,也是北约对南联盟轰炸的第五天。经过几天的空袭,南斯拉夫人民的士气…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出版的“新闻业务”第八期上,载有评介通讯“二十年岁月、三千里行程”的文章。记者在通讯中把小说中闰士、祥林嫂这些人物说成实有其人,并且把一名叫章贵的青年人说成是闰土的孙子、水生的儿子,这本来就是不准确的,而评论文章中却再三提到这点,说记者介绍了这些的“背景”,加深了读者  相似文献   

15.
扈爱民 《报刊之友》2014,(9):164-165
做记者就要写新闻报道。通讯作为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题材,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相比消息的写作,通讯的内容较为丰富,形式较有创造性,写作的手法较为多样且富有文采。部分记者在写通讯的时候,文章所谓的有水平、有学问的“高雅之美”,就是在文章中堆积一些华丽的辞藻。本文笔者通过自己在通讯创作的亲身感受,论文内容摘要:介绍了通过多用惯用语、引用俗语(谚语)、穿插歇后语、巧用顺口溜、“客串”广告语、善用成语使通讯增色的体现通讯写作“通俗美”的几种表现手法,给读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一本小32开,每期六七万字的小册子──《解放军报通讯》(以下简称“通讯”),竟使我如醉如痴。“通讯”架起了一座编辑部──读者──作者的友谊之桥。新鲜的观点,感人的事迹,生动的材料,编辑。记者、通讯员采编写作的酸甜苦辣,一桩桩通过“通讯”之桥,到了广大新闻干部的心中。“懒人不能当记者”时间过去了30多年。抹不掉的回忆,是一句警句式的话:“懒人不能当记者。”说这话的人,是60年代任军报驻广州军区记者的杨子才同志。那时,我并不认识他。我知道这句话,是从“通讯”刊登军报记者会议发言材料上看到的。他讲了很多,我…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以报道祖国各地新风貌为主要内容的风貌通讯,在我们的报纸上,比以前增多了。不少报纸除了经常用它来反映本地风貌外,还派出记者用这一形式报道外省市在改革开放中呈现的新气象、新面貌,以开阔读者的眼界,振奋读者的精神。写得好的风貌通讯,不仅能给人以思想上的教益,而且生动丰富,饶有情趣。风貌通讯的写作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现在报纸上常见的就有好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遥远的南联盟在炮火中走近了每一个中国人,我的好朋友许杏虎、朱颖夫妇就把生命留在了那里。他们作为《光明日报》驻南记者,生前向国内发回了大量稿件,特别是许杏虎撰写的百余篇分析文章和43篇日记体报道《亲历炮火》,成为本报读者了解南联盟局势的最重要渠道。每次看到许杏虎发自南联盟的稿子,我都在心里为他和朱颖祈祷。我知道他们在那边会很苦很累,但我绝想不到会发生这样令我和每个中国人悲愤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细节,是人物通讯的灵魂,是让典型人物鲜活起来的重要因素,也是通讯有别于消息的重要标志之一。生动而又逼真的细节描写,可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有时,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就能使一个人物变得生动和立体。因此,为了拨动读者的情感之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将典型人物写活写出彩,记者必须重视尤其在细节的采写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于1999年3月23日下达对南实施空中打击的命令之后,巴尔干半岛这块历史上饱经战乱的土地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面对侵略者的导弹,南斯拉夫人民作何反应?他们的生活怎样?3月24日,邵云环迅速发回通讯《悲壮的贝尔格莱德》,真切地记录了面临空袭的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绪,表现了他们对外来侵略的满腔悲愤及不屈不挠捍卫祖国的斗争精神。《生活》杂志老记者保罗·奥尼尔发明“奥尼尔定律”,即“在第一段就要抓住读者的喉咙,在第二段就要把你的拇指塞进他的气管,把他靠墙抵住,直到文章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