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俄国著名思想家、作家赫尔岑的代表作《往事与随想》近日由译林出版社推出最新全译本,这部由“欧洲知识分子百年精神史”之称的鸿篇巨著,自问世以来便以其惊人的思想力与批判力,深刻影响了俄国乃至世界几代学人。本次出版的最新全译本,由已故著名翻译家巴金生前与臧仲伦共同翻译,是该书首个译自俄文原版的译本。  相似文献   

2.
译完《往事与随想》,完成了我此生的最大心愿,已心力交瘁。在交稿之前,我还想谈谈我翻译《往事与随想》的缘起、经过,以及巴金先生与我的相识和对我的提携。  相似文献   

3.
《出版视野》2006,(1):17-17
[关键词]良心 巴金谢世,“随想”成绝唱 新版《随想录》是今年书业最值得纪念的一本书。它一面市便跃上了非小说类图书排行榜的第一名,成为书店的抢手作品。这说明,人们悼念巴金,注重的是他的精神和品格。珍藏一部《随想录》,就是珍藏了一份对巴金的尊敬。作为巴金的经典之作,“随想”已经成为历史的绝唱。  相似文献   

4.
对热点问题向来敏感的媒体,最近与赵忠祥先生叫上了板。其原因盖由老赵的两本书——《岁月随想》和《岁月情缘》引起。我和老赵熟识。在十多年前社会上盛传他是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时,我们曾有过一段愉快而难忘的合作。不久,他拿出了自己的业务自传与我商量,能否在《青年文摘》杂志上摘登。大约是五年前的春节后不久,他又突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我想在自己业务自传的基础上,扩写成一本书,主要讲讲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人和事以及相关随想,中青  相似文献   

5.
俄国19世纪杰出的思想家赫尔岑因其不朽的回忆录《住事与沉思》的问世,而赢得了素世界性的赞誉,被称颂为“俄国的第一个思想家”.赫尔岑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有颇为透彻的了解,他想“通过一个偶然进入历史道路的人来反映历史”。高尔基称赞赫放岑在自已身上对这个时代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正巴金是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也是一位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我因工作关系,幸运地与巴金先生结缘,并持续了20多年的友谊。初见巴金1980年代初秋的一天,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告诉我,巴金家中有一批外文书要捐赠给"上图",他嘱我前去巴金家了解—下情况,听听巴老的想法。这可是一份美差呀,想着快要与心中仰慕的巴金见面了,我激动极了。早在读初中时,我就从国文老师那里借阅小说《家》,书中的人物情节让我浮想联翩,"巴金"这个名字也深深印刻在了脑海中。也正是这位国文老师,帮我改名为"斌如"。我原名"慧英",他认为太俗,且希望我能成为一名文武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的时候,巴金同志抱病赶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贺词.这不是一篇善颂善祷的应景文章,而是由衷而发的肺腑之言,堪称编辑箴言的经验之谈,很值得我们这些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后生小辈认真学习.巴金同志的这篇文章和他的其他文章一样,是用自己的心灵同读者对话的.不是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真挚的感情直扑人心的.文章一开头就"先从自己谈起",他说:"我在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8.
苏涛 《记者摇篮》2012,(9):21-22
巴金在《十月》杂志创刊三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致(十月)》的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编辑的一些事情",其中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巴金的编辑意识,他说:"做编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从编辑的观点看问题",这里的"编辑的观点"应该是包括编辑工作的全过程和编辑事务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很重要的是对编辑主体的认识,巴金认为":编辑是作家和读者之间的桥梁。"以"桥梁"来比喻,十分形象地揭示了编辑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是巴金最重要的编辑意识。  相似文献   

9.
黄龙 《出版参考》2005,(32):35-36
"任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爱情神话,在巴金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对于爱情,巴金十分执着,他曾这样说过:"我看不惯那种单凭个人兴趣、爱好或者冲动,见一个爱一个,见一个换一个的做法……多多想到自己的责任,应该知道怎样控制感情."而他也用实际行动印证了他的信念.  相似文献   

10.
痴情与幻梦     
夜幕深沉,冷月高悬。灯下,打开墨香犹在的《痴情与梦幻 明清文学随想录》,读完,“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于是走笔做“痴情与梦幻”,与作者共浇胸中块垒。 作者借随想的自由,随意抒写自己的研究心得,可谓构思精巧,用心良苦。利用随想的形式,行文简练,文笔多情,血肉充满,给读者展示了明清文学丰富多彩的全貌。然而,最令人感叹的是作者的“痴情”,作者的激情、感叹、深刻的反思、诗意化的文笔都溶在情中。这在专门的学术著作中实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俄国著名文学家赫尔岑一次参加宴会时,被轻佻的音乐腻烦得捂住了耳朵。主人向他解释说:“演凑的都是流行歌曲呀!”赫尔岑反问:“流行的就高尚?”主人自信地回答:“当然。”赫尔岑又反问:“那么流行性感冒该是高尚的感冒了!”主人语塞窘极。正如“金子都闪光,而闪光的并非都是金子”的道理一样,赫尔岑正是运用了充分假言的推理进行反问,才能使对方无言以辩。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它生动地说明:逻辑源本来自生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生活不仅产生了逻辑学,也是孕育一切  相似文献   

12.
学术会议是青年编辑成才的好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朗 《编辑学报》2013,25(3):304-305
学术会议是青年编辑成才的好平台。探讨青年编辑参加学术会议的必要性,参会的问题及对策。认为青年编辑要从"要我参会"转变为"我要参会",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促进自己快速成长与成才。  相似文献   

13.
巴金在晚年写的回忆性文章中曾特别指出:"我一直被认为是作家,但我也搞过较长时期的编辑工作."[1]与巴金相知甚深的作家萧乾也回忆说:"谈巴金而不谈他惨淡经营的文学出版事业,那是极不完整的.如果编巴金的<言行录>,那么那十四卷以及他以后写的作品,是他的‘言',他主持的文学出版工作则是他主要的‘行'.因为巴金是这样一位作家:他不仅自己写,自己译,也要促使别人写和译;而且为了给旁人创造写译的机会和便利,他可以少写,甚至不写."  相似文献   

14.
李楚珺 《今传媒》2016,(11):39-40
本文从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视角,以"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为例,从这一"商业化收编"的案例中,对青年社群在新媒体时代下消费主体性表达缺失进行批判.笔者认为,青年亚文化在被大众文化收编之后并没有失去抵抗意义,仍然进行着充满"大众的活力和创造力"的"反收编"活动,由此,笔者尝试对青年社群消费主体性的建构提出设想:青年本应拥有自己理性的选择权,而不应该在媒体诱惑和传统权威强压下"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关于书的格言中,我最喜欢赫尔岑的这句话:“书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种族、人群、国家消失了,但书却留存下去。”  相似文献   

16.
作家应该有一种唯物的、实事求是的立场 闫文盛(以下简称"闫"):赵老师您好,<寻找巴金的黛莉>一口气读完了,许多感觉一拥而至.按照雷达先生的说法,此书属于那种"一粒沙可见大干世界"的好例子,由7封信引出了大沧桑、大境界、大悲悯.现在我首先要谈的是,您在这本书中正视了早期巴金的生活和创作,提到了那些客观存在的、不容人回避的思想成分对于他本人以及众多的巴金读者所产生的作用等等.  相似文献   

17.
2005年3月,现代文学馆建馆20周年,在珍品展上展出了一页巴金先生《春梦》的残稿。注解写到:“1928年巴金创作的中篇小说《春梦》残稿,此即《家》的雏形。”残稿为一页大32开稿纸,已经磨损泛黄,左侧有一行巴金先生的真迹:“《春梦》一九二八年计划写的中篇小说残稿巴金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这是巴金先生1991年捐赠给文学馆的,被定为馆藏一级品。虽然只有薄薄的一页,但这却是一部堪称丰碑的伟大作品的起点。1928年11月,在法国开往中国的游船上,巴金望着湛蓝色的大海,开始酝酿一部新的小说,他打算用自己的笔,把所熟悉的一个个被封建制度窒息的…  相似文献   

18.
朱守芬 《津图学刊》1999,(1):149-157
巴金,作为20世纪中国的文坛巨匠.六十多年文学生涯所创的辉煌业绩,特别是他执着的人生追求、精神境界及人格力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东西南北中,即使是荒僻山区的小图书馆,都能找到巴金的著作,巴金以他辛勤的笔耕,丰富和充实了现代图书馆。  相似文献   

19.
巴金与沈从文是挚友。1974年,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在上海看望过巴金,巴金当时尚未结束“审查”。  相似文献   

20.
吴泰昌 《出版参考》2011,(12):38-39
巴金与沈从文是挚友。1974年,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在上海看望过巴金,巴金当时尚未结束“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