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新陈代谢的规律也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罢,当今的中青年已被推向了编辑出版阵地的前沿,时代赋予了他们继往开来、开创中国出版文化新纪元的历史使命。如何完成这一庄严的历史使命,已成为广大的中青年编辑的严肃课题。为了那任重道远的时代嘱托,为了那源远流长的中国出版文化的再度振兴、繁荣,中青年编辑们必须上下求索,艰难寻觅。  相似文献   

2.
李敖来过了。引起的那么一点响动已经平息,我们这里一切又复归往日的平常。回到台北的他却继续过他那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生活去了。马不停蹄,他立即开始了他的新节目:宣称要竞选台北市市长。不管我们怎样看待他的“鸣”:是“战士”之鸣也罢,是“政客”之鸣也罢,是“戏子”之鸣也罢……反正  相似文献   

3.
战争在阿尔及利亚已经进行了两年了。这虽是一场战争,但是人们不敢以战争来称呼它。不管是战争也罢,“绥靖行动”也罢,鲜血总是在流,人总是在被轰炸和机枪射击所破坏坏的回教寺院的瓦砾场上死去,而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尸体却总是来不及加以埋葬.  相似文献   

4.
回首改革开放5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5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本书以丰富的笔触,从多个层面来回眸中国房地产这段历史进程,以“得与失”之主题来梳理这段道路,寻找改革开放50年来中国地产变革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出版界关于"走出去"之所以能成为话题,是因为它有话题可言。晚清以降,西风东渐,各类出版物蜂拥而入,先是器物层面的,之后是制度领域的,之所以如此,国力日衰而救亡图存也。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出版物又一次出现,科技作品有之,文艺作品有之,但更多的是各类思潮观念的理论著述,何以哉?富民强国,振兴中华。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力大增,国人看世界的眼光已日益平和,世界则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于是乎各层面的接触碰撞不断地发生着,诸多接触自然也包括出版方面的。版权输入一直是国内出版界不可或缺的项目,版权输入对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所起的作用,这里姑且不表,单就出版界自身而言,丰富了出版类型,移植了现代出版理念,可谓受益多多。大量输入版权的同时,版权的输出也在悄然进行着。版权输出的增加基于国家软实力的增强。版权输出虽说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操作起来却还相当的陌生,面对强势文化,面对旧有的国际规则,出版走出去谈何容易。尽管如此,出版人在这方面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息过,本刊曾陆续刊载过这方面的文章,引人注目,多有回馈,此次又予以集中推出,正是这一探索实践的具体反映,更重要的是其中的经验也罢、教训也罢,都可成为一种资源,其价值在可供借鉴,更在树立信...  相似文献   

6.
李荣 《今传媒》2009,(10):85-87
互联网络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10年,但是世界电视已经有80年历史,中国电视也走过了50个春秋,又逢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在这些中国发展历史上关键的节点上,电视是社会变迁忠实的记录者、冷静的思考者和发展的推动者.电视"热定行"、理论"冷思考",我们研究中国电视的发展,这对中国电视的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玉琦 《传媒》2012,(5):45-47
2012年2月22日,第九届"东方畅想"全球华语广播创新节目大赛在沪落幕,"追求创新"是本次大赛的亮点。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选送的《难忘的中国之声——新中国的声音历史》获得本届大赛银奖,这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改版后该节目所获得的最新殊荣。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由精典博维策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关河五十州最新历史作品《晚清帝国风云·祸起东南》近日面世。这是继2011年《一寸河山一寸血》,有"田间历史学家"之称的关河五十州时隔两年再推出自己的长篇历史纪实作品。这一次他将自己的草根历史犁田机转向了晚清历史。晚清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被迫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半殖民地历史时代。整个晚  相似文献   

9.
慷慨丧仪     
瑜儿 《湖北档案》2001,(11):45-46
父母故去,子女伤悲,失声痛哭,人之常情.哭是人之悲伤的自然流露,就像笑是人之欢愉的表现一样.哭也罢,笑也罢,惟有真情实感,情动于中而形于哭或笑,方能感人至深,而鄂西清江两岸的土家族人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哭丧.  相似文献   

10.
是报刊不分的历史形态原因也罢,是报纸的发展势头迅猛强劲超越了期刊也罢,中国近代报业是素有办刊传统的。其办刊谋略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将报纸内容汇编成册,将报纸上传播的内容视如再生资源,予以二次传播。如1874年在香港创刊的《循环日报》,次年便出版一份月报,选择重要时事汇编成册,每月一期,每年取费一元,但因销数不多,办了一年也就停了。此为“汇编月报”。创刊于1897年4月的《湘学报》旬刊,由唐才常、陈为镒主编,出至第23期汇编成册,出至第40期又汇编成册,这就是不定期的汇编刊了。此为利用撤纸资源而做的期刊简单再生产。其二是报社正式创办期刊,或先有报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正在逐步走向辉煌,各类书籍可谓琳琅满目,而历史文化类的书籍无疑占据了重要之地。仔细分析近年来的历史文化类图书的市场情况,不难发现名人回忆录、系列学术著作(丛书系列)、大众通俗历史读物可谓占据了"三分天下",而这三大类的历史文化图书也就成为中国读者最喜爱、出版社发行量最好的图书类型。而这也是值得出版人和历史文化编辑注意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12.
陈杨 《北京档案》2006,(7):32-33
2004年7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2004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20片"殷墟甲骨"拍出4800万元天价!此拍备受世人瞩目,4800万元虽说是天价,但终归有价.而殷墟甲骨作为国之瑰宝则是无价的,因为其考古研究、历史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故拍卖的真正意义在于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让世界关注中国的历史文化,进而提高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一、古籍整理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1.古籍整理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到了轴心时代理论,指出公元前八百年至公元前二百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轴心期,哲学宗教艺术等在这一阶段得到了繁荣发展,之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文化蓬勃发展都要从这一时期来寻找文化支持,从而获得文化复兴.中国恰是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孔孟诸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这一理论其实可以从中国古代学术发展史得到印证,中国的学术发展史与注经史相伴随,很多大思想家的学说就是在对孔孟诸子哲学的扬弃中产生的,而且,很多思想家的学说本身就是通过经注的形式保存并传播的,如郑玄、王肃、朱熹.中国古代的学者自觉回溯文化源头,并切实做到了述古出新,才使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并不断发展,涓涓细流渐成磅礴之势.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但即使是儒学本身,也处在不断创新与进步中,如董仲舒之"儒术"、朱熹所创"新儒学"、王阳明之"心学".  相似文献   

14.
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中国农村才实实在在地面临着"二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因此,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体现了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5.
孙玫 《文化遗产》2010,(1):17-20,108,157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戏曲改革运动"大规模展开。戏改运动首先是从禁戏开始。意识形态的过度强化,曾使得当年禁戏的行为一度趋于泛滥。1951年5月5日政务院的《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实为纠偏之举。从此,戏改运动的重点就不再是禁戏而是改戏。经"过滤"、"净化"、"去芜存菁"后的传统戏曲,改变了原貌。经几十年之世变,如今的传统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出现历史断层。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的中国,业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告别"意识形态至上",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保护。从禁戏、改戏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何明星 《出版广角》2012,(10):18-20
正今天的中国文化"走出去",除了鼓励西方开明人士多做文化交流工作,恐怕重担应主要落在中国人自己的肩上,这已经是被历史证明的真理。中国文学的对外出版历史,是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才开始真正起步的,一直到1966年"文革"爆发,其间有过十几年的辉煌,史称"文学十七年"。其中有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杨沫的《青春之歌》、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梁斌的《红旗谱》等,这些作品大都在1966年之前广泛传播到世界  相似文献   

17.
14岁的《实话实说》停播了,调侃地说"退休"也罢,悲观地说"英年早逝"也罢,确实有些可惜,不过,到底可惜在什么地方呢?我不揣浅陋,说一点看法。可惜之一,不该死的死了,该死的不死。《实话实说》的停播,消息里给出的理由是,"由于收视率不理想"。假如这  相似文献   

18.
本书以客观的审视,真实再现我国70年来的教育历史,表现其兴废过程,展示其成败得失,揭示其经验教训。全书按历史编年为序,分为四卷。其中第一卷名为"筚路蓝缕",主要是展现1949—1966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文化大革命"前共17年的教育实践;第二卷名为"山重水复",主要是展现1966—1976年的共和国教育历史;第三卷名为"柳暗花明",主要展现1976—1992年的中国教育景象,重点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教育体制改革和文化界空前活跃的政治经济背景;第四卷名为"乘风破浪",主要是展现1992—2019年的中国教育实践,重点展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共和国在努力建成现代教育强国之路上的种种改革及探索。  相似文献   

19.
羊城晚报为纪念创刊50年而做的专题——《风云》,给人的第一感受是:这是一份关注民生的报纸。《风云》精选22个主题,将50年来在广东发生的大大小小、极富时代特征又具社会影响的变化做全方位扫描,准确地捕捉每个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动向,敏锐而亲切。  相似文献   

20.
不论是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还是具体到新中国的新闻史方面,1958年远远不能用一个简单的年份来形容它,一颗颗连起码科学常识都不顾的诸类"卫星"的升空让这一年显得无比沉重.而"卫星新闻"背后的媒体与记者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专业的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维品质?本文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