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主要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出息。但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培养孩子,其实是有其规则的,而《弟子规》里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做人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胡华 中国儿童中心科研处副研究员 章:胡华老师,您好!您对父母给孩子订规则这件事怎么看? 胡:规则在孩子生活中肯定是必要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孩子的健康发展就会受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或许更加注重孩子个性的张扬,而忽视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其实,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这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4.
钱静 《教育现代化》2005,(10):34-34
幼儿园是幼儿开始接触社会的第一站,从小班开始就要注重培养规则意识。通过规则,要让幼儿明白,不能想于什么就干什么。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那么,如何在生活情境中帮助孩子逐渐形成明确、统一、灵活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则意识,使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相得益彰呢?  相似文献   

5.
1.清楚地告诉孩子你要求他必须遵守的规则及其重要性和目的,以及遵守这些规则的原因。2.认真征求孩子对你所定下的规则的意见,吸纳其合理意见,对所定规则作出适当的修改。3.努力与孩子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与关爱的关系,使孩子更乐于接受你所定下的规则和纪律。4.通过鼓励的方式敦促孩子遵守规则,当孩子达到你的要求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5.当孩子违反规则时,必须及时警告他,督促他执行规则。如:“爸爸妈妈说过,吃饭时间,不可以玩玩具。要是你现在不把这个机器人放回玩具箱去,我就要把它锁在抽屉里了。”6.当孩子违反了规则,除了责备和惩…  相似文献   

6.
许多家长为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大伤脑筋,尤其对独生子女常见的任性、乱发睥气等毛病无可奈何?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家长为孩子建立一套行为规则,让他在日常生活中学会遵守一些规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规则的掌握决定于孩子是否学会了内部的自我控  相似文献   

7.
潘爱琴 《考试周刊》2014,(94):188-188
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出息。但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培养孩子,其实是有其规则的,而《弟子规》里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做人的规则。首先要做好人,扎好德行的根。德行的根在什么时候扎?"苟不教,性乃迁"。小不教,长大了,再要把他拉回来,会很困难,所以一定要从小教,从幼儿园开始教。《弟子规》是教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约束孩子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弟子规》就是做人的标准,是让孩子成人成才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大到国家的法律,小到集体的规章制度,以及大家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都是一个人生存在这个社会里所必须遵守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十分重要。现代社会的秩序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社会是由无数规则构筑起来的稳固结构,人要生活在社会中就无法逃避这个结构。只有去适应这个结构,与这个结构相互融合,以自我约束的方式享受自由,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需要明确的是,“规则意识”重在意识,重在自觉和习惯,这种规则意识,其实就是一种道德修养,而它的养成不是靠说教和暴力可以完成的,更多的应该是在生活当中得到一种外在的教化后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习惯。这就需要作为教化者的父母首先要成为一个敬重规则的人。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刊发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晏红同志的文章《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具体阐述了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缺乏规则意识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以及如何培养规则意识的具体方法,希望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杨雄(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根据美国家庭教育理论,最好的教养模式是权威民主型,即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表现出关爱,积极鼓励孩子,但又不失严格和一些必要的规矩.最明显的一点是,父母会给孩子设立目标,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规则的制定.一旦规则制定后,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而当孩子违反规则时,父母不应该以处罚或者哄骗的方式对待,而是要用跟孩子讲道理的方式解决.在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模式下,孩子通常会表现得自信,且有较强的自控力.  相似文献   

10.
影片中的主人公方枪枪,一个梳着小辫子来到幼儿园的孩子,他那高墙里孤独的小小身影,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面对规则与惩罚的渴望和挣扎,一种在集体规则下被遗弃的孤独和悲哀。这个定格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特殊社会背景下的故事,让我们有了某种警觉:如今的幼儿园,在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的背后,是否也有一些方枪枪似的孩子,在集体规则的严密运转下孤独地徘徊?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必读》2020,(5):88-89
虽然制定规则需要以成人为主,但孩子是规则执行的主体,因此,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可以引导孩子理解并认同规则,建立规则意识,同时发展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应对环境、生态等自然的问题及素质、能力等人的问题,得从孩子做起.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养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融入自然;养成自觉地尊重规则、维护规则,并以以规则作为自己行为标尺的价值观.苏格拉底"自然的教育"是值得尝试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时刻遵守自己设定的规则,又总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让孩子去做那些曾经禁止的事情。父母一直以为是孩子在逃离规则,却不知自己竟在不自觉地破坏规则。  相似文献   

14.
根据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者最新研究表明,那些严格对待孩子,允许他探索规则底线并让孩子从规则中学习的父母,更有可能培养出具有领导能力的孩子。因为,如果孩子偶然挑战父母设立的规则底线,良好的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孩子向未来的领导角色迈进。因为,这样做能给予孩子机会去学习为什么会设立这些规则,并从父母那里学到如何在不违规  相似文献   

15.
正为孩子定规则是父母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而只有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特征,父母才能更清楚如何去定规则,孩子也才更容易接受规则。爸爸妈妈带4岁的毛毛去朋友家做客,毛毛趁大人不注意在主人家四处溜达,还  相似文献   

16.
胡桃 《母婴世界》2010,(6):102-103
第一,如何教会孩子公共规则;第二,如何教孩子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感受,并做出相应反应;这次的家长会主要是让家长了解Papilio项目。5年前,Augsburg的教育学家们总结推出了Papilio项目。主要集中在3个问题上:第一,如何教会孩子公共规则;第二,如何教孩子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感受,并做出相应反应;第三,如何进行"积极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位妈妈来信分享了自己与孩子定规则的故事,她感慨说:"管教孩子,只会让我们站在了孩子的对立面,而互相监督,以身作则,才会事半功倍。"立规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一起听听专家对规则的全方位深度解读吧!Part1:妈妈来信我和儿子的平等条约:互相监督管教几个月前,我和儿子一起去医院检查眼睛,仅仅半年,我的近视从300度猛增到了400度,儿子也总是眨眼,医生说是用眼过度,视觉疲劳,不注意保护就会发展成近视。  相似文献   

18.
规则是学校立德的基本,学校要教育合格公民,面对“熊孩子”现象,面对应试体制的压力,学校教育立德树人需要给孩子重塑校园规则。文章从对规则的阐述到对规则的内容界定,再到规则的建构(由不懂到懂)、巩固(不忘记,形成习惯)、运用(会不会)三个层级的确定,明确了规则教育的方向,同时通过明确宗旨目标、构建内容体系、制定评价机制、嫁接美丽学生等实践举措,从而让校园文化变得有迹可循,让美好引领学校教育,让“立德”形成一种归属的良性校园德育。  相似文献   

19.
出场宝宝:阮恩杰性别:男 年龄:4岁叙述人:恩杰爸爸妈妈专家名片张 博学前教育系主任 副教授 (学前教育博士)专家点评●家园不一致分析由于环境不同,规则不同,面对的人不同,孩子的行为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第一,在幼儿园,孩子不仅能够看到榜样的行为,而且会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群体的社会舆论要求,以获得积极的评价。所有这些,家庭中显然是不具备的。第二,幼儿园中的规则和家庭中的规则有本质的不同。第三,教师的要求及其影响与家庭中的要求和家长的影响是根本不同的。●交往能力分析一般来说,孩子都是乐群的,喜欢与同伴交往。但…  相似文献   

20.
很多幼儿园教师反映,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但也越来越难管,表现之一就是孩子缺乏一定的社会规则意识。怎样才能制定出孩子们能够主动遵守的规则?我想何不尝试让孩子们自己来制定规则,就从最简单的做起,如“课间牛奶喝好后我们可以干什么?”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最后大家一致推出两条规则:在位子上轻轻地讲话;玩一些安静的游戏。接着,我又问小朋友:“怎么样才能遵守这两条规则?”有一个小朋友说:“把它写下来贴在墙上,我们看见这张纸就知道该怎么做了。”“那我们不认识字怎么办?”另一个小朋友提议:“没关系,让老师教我们认一下不就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