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近代西方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主张订立社会契约的要义是维护秩序与安全,洛克主张构建社会契约的重心是保护人的自然权利,卢梭则坚决信奉人民主权原则。霍布斯与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虽存在极大差异,但二者却有着共同的政治哲学基础:消极自由观。与之相反,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奠基在积极自由观之上。  相似文献   

2.
国内对霍布斯、洛克、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研究以学术论文为多.对霍布斯,主要从其政治哲学思想矛盾性、国家主权学说、有关自然法的观点进行研究;对洛克,主要从其自然权利说、政府论、自由思想进行研究;对卢梭,主要从其在思想史的地位与影响、公意说、人民主权论进行研究.国外对社会契约思想研究的成果则突出表现在几部经典学术著作.国内外学者在对霍布斯、洛克、卢梭三者的社会契约思想作比较研究而取得较大收获的视角或路径主要有三:一是关于自然状态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关于社会契约思想价值目标的比较研究,三是关于人的自然权利交予范围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社会契约思想在关于国家构建的政治哲学思想中有着重要地位,其中以霍布斯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最为突出。霍布斯在其著作《利维坦》中系统地阐述了由人性到社会契约到国家诞生的推论过程,并自诩为政治科学;而卢梭在其代表作似会契约论》中则运用社会契约思想说明了构建主权国家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等诸多问题。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霍布斯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逻辑过程,推导其隐含的假设以及一些不足之处.最后得出也许更为合理的对国家构建诸多变量间关系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代英国社会契约论的代表人物,霍布斯主张订立社会契约的宗旨是维护秩序与安全;洛克则主张构建社会契约的重心是保护人的自然权利。霍布斯与洛克政治管理思想虽存在极大差异,但二者的社会契约理论却有着共同的政治管理哲学基础:消极自由观。  相似文献   

5.
卢梭通过对自然状态的重新诠释,突破了霍布斯关于人的天赋权利的观念,消解其自然状态的人是启蒙过的、受诸多欲望支配的说法;通过降低思考自然状态的起点,论证了自然状态的人是自由和平等的;通过对社会契约、公意、人民主权概念的阐释以及采用人民主权来论证国家的合法性,找到了不同于霍布斯采用自然法论证国家合法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英国的霍布斯、洛克以及法国的卢梭均是近代西方以社会契约理论为出发点阐述其国家和社会理论的大思想家。他们的社会契约理论对西方社会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理论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文章对他们各自的理论贡献进行了概括,对这些理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自布丹以降,霍布斯提出了君主主权理论,洛克提出议会主权学说,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理论.霍布斯在机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追求安全,洛克在经验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追求自由,卢梭在公意的理论基础上追求平等.相对于霍布斯的君主主权和卢梭的人民主权,洛克的议会主权理论在后来的资产阶级世界里因更具有实际价值而受到普遍推崇.  相似文献   

8.
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究竟孰大孰小,一直是西方古典社会契约论者所探讨的核心命题,他们既有共识,也有鸿沟。目前,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随着对社会契约论研究的深入,主要出现了以洛克主张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模式"与霍布斯、卢梭主张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模式"之鸿沟。尽管各自的主张有所差异,但是相对于一种政治制度设计和理论体系构建而言,在政治现代化的当代都有着进步和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的中国,宣传卢梭思想之功最大者,非梁启超莫属。《卢梭学案》是其宣传卢梭思想的代表作。该文主要围绕着卢梭生平、社会契约思想的宗旨、社会契约与公意及主权的关系、公意与法律的关系、主权与政府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其理解不乏准确、可贵之处,也有明显不当、含混和遗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社会契约思想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有关国家起源、性质学说的一座丰碑。作为西方政治理论界的主导思想,同城邦时期与中世纪的公共权力观念相比,社会契约思想改变了公共政治权威的自然性,同时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进行了反击。社会契约思想从人本身出发来完成整个理论论证过程,体现了近代主权国家观念中的自由和平等思想。与城邦时代与中世纪国家权力不同,在社会契约思想的影响下,主权国家的公共权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从对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的分析之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人民主权思想是卢梭对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描绘,卢梭从分析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出发,探究了如何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国家和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但任何理论都有其时代的局限性,社会的发展需要理论指导,而理论本身也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辩证地认识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对指导当今的社会发展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蕴含着大量的民主政治思想,在其提出并论证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和政治体制的过程中,还可以探究出卢梭关于选举制度的相关思想,本文结合卢梭在书中的论述试提炼其选举、多数原则、一选举原则的思想以及其认识在近现代政治社会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卢梭从人性自然演变出发,基于霍布斯、洛克等人的人性观,提出自己的人性论思想并发现人性异化是一个逐步发展并渐渐找到摆脱异化出路的过程,即由自然人到社会人,再由社会人到自由人,并最终通过契约的建立,使个人成为集体的过程。每个人的意志成为公共意志,思想获得解放,人性在集体中得到真正的释放。人性由扭曲异化后而得到重生是卢梭人性论的终极指向,揭示出人之为人的根本,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4.
国家和社会的权力究竟孰大孰小,一直是西方古典社会契约论者所探讨的核心命题,他们既有共识,也有鸿沟。目前,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随着对社会契约论研究的深入,主要出现了以洛克主张的“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模式”与霍布斯、卢梭主张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模式”之鸿沟。尽管各自的主张有所差异,但是相对于一种政治制度设计和理论体系构建而言,在政治现代化的当代都有着进步和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利维坦》是英国近代现实主义政治思想家霍布斯的成名之作。在该书中,霍布斯以利维坦为喻阐述了人们为避免自然状态下的苦难,通过订立契约、让渡权利、组成国家的过程。霍布斯所提出的人性恶、自然状态、利维坦(国家)等一系列概念及假设,不仅对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国际政治理论同样具有启迪意义。《利维坦》被经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视为国际政治现实主义的理论源泉,而理想主义的世界主义也从中汲取了有益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人民主权是政治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志。卢梭从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角度提出了人民主权理论,强调了人民主权的不可分割、不可代表和至高无上性。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对马克思权力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关于法律、政府和主权的论述是马克思建立人民主权国家的理论基础。但是,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并未跳出时代的限制,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的、理想主义的设想。马克思的人民主权思想从物质生产和物质生产关系中现实的人出发,对实现主权在民的社会理想提出了现实的方法论指导,是对卢梭思想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卢梭的公意     
有时,人们把卢梭的政治思想视为契约论传统的一部分,甚至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以《社会契约论》命名的。我们有理由把卢梭归入契约论的传统中,因为像洛克和霍布斯式的契约论一样,他通过诉诸前社会状态,来解释后天义务(acquiredobligation)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卢梭的公意     
有时,人们把卢梭的政治思想视为契约论传统的一部分,甚至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以《社会契约论》命名的。我们有理由把卢梭归入契约论的传统中,因为像洛克和霍布斯式的契约论一样,他通过诉诸前社会状态,来解释后天义务(acquired obligation)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人权与主权     
人权与主权是国际法的两个范畴。近年来,随着人权日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看法的问题,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亦成为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外交诸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从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主权及其在国际法上的意义 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概念首先是由16世纪中期法国政治学家、法学家布丹在他的名著《论共和国》一书中加以系统论述的。他认为,主权是“国家内绝对和永久的权力”,是一国的最高权力,不受国家的法律约束,从而为主权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关于主权的学说在近代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根据王沪宁同志的归纳,有霍布斯的契约君主主权论,洛克的议会主权论,卢梭的人民主权论,黑格尔的国家人格君主主权论,奥斯丁的功利主义主权论等。随后,主权的内容不断丰富并最终被确定为国家不可缺少的属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法学界出现了一股抛弃有关国家主权和国家权利的潮流。他们主张取消国家的对外主权,这股湖流席卷了整个西方并且影响至今,各种主张废除国家主权的学说层出不穷。有人断言:“陈腐的主权国家就显出了真形——无非是世界循环系统中妨碍血液流通的一个残存的疙瘩罢了。”有人宣称:“历史正在使国家主权这个词儿逐渐丧失意义”。他们统统把国家主  相似文献   

20.
社会契约论在西方政治理论中的地位以及宪政制度设计中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本文简略地讨论了西方社会契约理论的历史,分析了自霍布斯、洛克、卢梭以来社会契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