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起源于浙江宁波鄞县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故事,与《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梁祝》传说历史悠久,流传中外。在国内几乎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特别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拍成电影在1954年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招待外宾放映后,以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悲剧更加轰动世界。之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问世,再次轰动世界。 《梁祝》传说,大约形成于三国以后六朝以前的东晋时代,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可考证的,最早的是1400多年前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爱情悲剧的根源、主题思想及艺术美等方面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经典悲剧进行比较来解读人类最经典最永恒的话题——爱情。  相似文献   

3.
人类化学原理告诉我们,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化氛围会形成不同的民族化心理结构和化现象。本从化学的角度,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体现了内陆型农业化心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折射了海洋型商业化心理。  相似文献   

4.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的同时,也在主人公性格描写及情节设置上有诸多不同,本文将对此作一探讨并揭示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文化和价值取向性。  相似文献   

5.
《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有着相同的主题:爱可以超越一切,包括死亡。文章主要从中西方文化、时代背景、民族审关以及作者写作手法等方面对《梁祝》和《罗》这两部作品的结局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剖析其结局所代表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6.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部经典爱情悲剧在展现悲剧母题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从悲剧美学的角度入手,运用中西悲剧理论分析这两部名著悲剧人物,悲剧情节结构和悲剧意象,这将有助于中西悲剧文化的交流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尽管母题相同.但在人物性格、悲剧精神和结局这三方面仍呈现出明显差异。无疑,这两部悲剧的不同特色与孕育它们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本文对两部悲剧这三方面的差异作了粗浅的分析井从文化角度探讨了这些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尽管母题相同,但在人物人格、悲剧精神和结局这三方面仍呈现出明显差异。无疑,这两部悲剧的不同特色与孕育它们的化背景密切相关。本对两部悲剧三方面的差异作了粗浅的分析并从化角度探讨了这些差异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刘阳 《语文新圃》2010,(8):15-16
为什么除了《红楼梦》以外,中国历史上普遍缺少真正的悲剧? 譬如,可以来比较一下《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的爱情题材,一样有情人难成眷属。前者,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天崩地坼,黯然销魂,成为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剧。可后者呢,草桥结拜,十八相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西部东西方爱情悲剧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虽然故事情节、悲剧模式基本相同,但却因不同的民族文化而呈现不同的审美差异.  相似文献   

11.
爱情是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见证了古往今来人们对真爱的不懈追求。由于社会、时代、家庭等观念的束缚,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此岸之恋的梦想、此岸之恋的幻灭、彼岸之恋的慰藉的历程,进一步诠释了爱情的永恒性和真爱的跨时空性。  相似文献   

12.
总理的智慧     
《青少年日记》2014,(2):50-50
正"派克"的来历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东西方爱情悲剧进行了比较,认为尽管它们的故事情节、悲剧模式基本相同,但是剧中的人物形象、故事结局却反映出中西方的不同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同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是爱情悲剧,这两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虽然都是一往情深,但他们的爱情都很艰辛,为了维护自己真挚的爱情,他们都同长辈作了斗争,结局都双双殉情。这两部作品虽然相似,但是两部作品从人物性格,对悲剧命运的抗争,悲剧结局的差异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5.
靳惠玲 《英语辅导》2008,(3):148-150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流传久远的两部爱情悲剧,一部出自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之手,一部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学四大悲剧,分别在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生根并开枝散叶,以它们独特的魅力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当我们仔细考虑中西这两部享誉世界文苑的悲剧之时,即可欣赏其中的绝唱与神话。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就读过《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刚从思想禁锢的时代挣脱出来,对西方文化和文学充满了渴望、好奇,也不管是西方现代的还是古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大胆、真诚的爱情,以及他们对封建婚姻的坚决反抗和以死相拼,曾激动了包括我在内的无数青年学子的心。今天重读,依然为罗、朱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特别是他们身上那种永不熄灭的人文主义精神,感到一种心灵的震颤和憾动。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描写爱情生活的多如牛毛,譬如《牡丹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从艺术表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7.
对《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这耳熟能详的两部爱情经典故事进行对比和探析,管中窥豹,以示坚贞爱情的矢志不移。在这两部作品中作者都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当时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腐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和落后而顽固的封建势力。他们的爱情故事均饱含着爱与痛的双重火焰的烧灼与锤炼。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化学原理告诉我们,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会形成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现象.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认为<梁山伯与祝英台>体现了内陆型农业文化心理,<罗密欧与朱丽叶>折射了海洋型商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我们唱响了一出荡人心魄的爱情悲剧,剧中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了他们心中神圣的爱情双双殉情.悲剧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感染着每一个读者.我上这一课时给学生特意放映了整部戏剧而不只是节选的部分.当学生看到罗密欧为朱丽叶之死而准备自杀殉情.而劳伦斯还在与另一个神父谈论信件的重要性时.都心急如焚地大声喊叫:“快点来,  相似文献   

20.
《罗米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这两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代,产生于不同的民族,但在故事情节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