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中英广告语言中的语用含糊现象以及语用含糊在商品促销中的积极作用。文章运用Grice的合作原则理论,分析了语用含糊现象的本质和作用原理。通过对广告中语用含糊类型的分析以及语用含糊在商品宣传中所起作用的阐述,作者指出,语用含糊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恰当使用语用含糊,才能达到促销商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文学翻译如何对待语用含糊,指出语用含糊的翻译是文学翻译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甚至当今的翻译理论我们也必须用模糊的眼光去审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文学翻译如何对待语用含糊,指出语用含糊的翻译是文学翻译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甚至当今的翻译理论我们也必须用模糊的眼光去审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雅琦 《英语广场》2020,(30):35-37
语用含糊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言交际策略。本文从元语用视角,结合代表性广告实例,讨论广告中语用含糊的元语用意识表现层面和元语用话语功能。分析发现,广告中引起语用含糊的元语用意识可以通过语音层面、词汇层面、句法层面以及会话含义层面表现;广告中语用含糊可以实现提高表达效率、增强吸引力、激发想象力并使话语委婉含蓄以及规避责任的元语用话语功能。  相似文献   

5.
不论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语用含糊都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它顺应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环境等因素,体现了语言选择的顺应性和动态性。积极、恰当的语用含糊能使话语恰如其分地适应语境,保障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并促进理解。在英语和汉语中,语用含糊的实现方式都是多样的,可以从语音、词汇、语义关系和会话含意等不同角度实现语用含糊。  相似文献   

6.
不论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语用含糊都是一种常见的语用现象,它顺应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环境等因素,体现了语言选择的顺应性和动态性。积极、恰当的语用含糊能使话语恰如其分地适应语境,保障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并促进理解。在英语和汉语中,语用含糊的实现方式都是多样的,可以从语音、词汇、语义关系和会话含意等不同角度实现语用含糊。  相似文献   

7.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用现象,还是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在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用含糊是人们有意识无意识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交际者之所以要使用含糊语言是为了顺应社会、文化、心理等语境因素。恰当运用语用含糊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更有效地传达人们的思想和感情。  相似文献   

8.
官科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1):134-135
在外交活动中人们经常会使用语用含糊这一语言策略,通过含糊的语言形式传达某种言外之力。顺应论指出语言使用者应当顺应语境做出恰当的语言选择,这为理解语用含糊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外交活动中的各种语用含糊策略顺应了交际语境,体现了使用者高度的政治智慧和语言技巧。  相似文献   

9.
语用含糊不仅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一种主观故意的行为。本文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作为理论依据,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语料分析在具体语境中语用含糊作为一种交际策略以达成某种交际需求的现象,提出语用含糊策略的应用是交际双方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互顺应的结果,证明顺应论对于揭示语用含糊策略的本质及其语用功能具备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李洁慧 《文教资料》2006,10(24):123-124
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含糊(pragmaticvagueness)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语用含糊作为一种语用策略是说话人在不同意图的驱使下所做出的语言选择,大脑中的元语用意识(metapragmaticawareness)自始至终都在很大程度上对这些语言选择进行指导和调控,并在语用层面上留下语言痕迹。本文主要从元语用意识的角度对语用含糊这种交际策略的语言表现手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