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害怕吗?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害怕老鼠、蜘蛛,有的人害怕与他人交往,有的人害怕雷电,怕登高,所有这些都是恐惧的表现。一般来说,恐惧反应是一种自我防  相似文献   

2.
<正>“你们孩子都自己睡了吗?我家的总不敢,还是个男孩,这可咋办!”“我家小杰也是,小班时就自己睡了,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天天怕东怕西的,睡觉都不让关灯。”晚接园时,几个大班幼儿家长的闲聊引起了老师的重视。恐惧是我们的基本情绪之一,恐惧并不意味着孩子胆小。如果家长对幼儿恐惧情绪存在误解,对幼儿害怕黑暗、不敢一个人睡这件事过度反应,会导致幼儿对自我的不接纳以及对恐惧情绪的压抑。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无论我们学习什么科目,受教育活动都是一种生活,它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如果收获不了分数,但仍可以收获健康的人格。当对分数的关注度太大时,人格发展必然受到阻碍。中考、高考使得孩子们面对未来充满了恐惧,而这种恐惧是人为制造的。很多孩子没有收获分数,却收获了病态人格——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习得性的恐惧,害怕拼搏、害怕失败、害怕他人批评,用放纵来弥补失去的娱乐,  相似文献   

4.
孩子有了恐惧心理后,有的父母以为孩子得什么病了,有的束手无策,还有的则干脆认为孩子的恐惧不是真的。但是大多数孩子的恐惧不安不仅是真的,而且是其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到的。心理学家说:对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操场上的滑梯就象有一英里那么长,甚至使他却步。—位妇女还记得她小时候害怕在黑暗里睡觉的情景,当时她母亲说她是胆小鬼,迫使她关了灯睡觉,这样却使她更加害怕。有些父母确实因孩子的恐惧不安而忧虑,但是,由于父母不恰当的回答,无形中加深了孩子的  相似文献   

5.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一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胆子太小,不敢一个人熄灯睡觉,不敢去接触小狗小猫之类的小动物,害怕打雷、汽车发动的声音等等。恐惧是一种在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情绪体验,所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不敢”和“害怕”。  相似文献   

6.
杨莉 《中华家教》2014,(Z1):106-107
如果孩子能够放松地成为他们自己本来的样子,在爱的滋养中,他们都会成长为有爱又有能力的人,独特而充满激情和创造力,享受生命,同时也实现着各自的人生使命。接受孩子的性格特质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性格特质,大多数情况都是源于自身的恐惧。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某些性格的人在社会上受欢迎,某些性格的人会遭受不公平待遇甚至被人欺负,也许这些情况就在他们自己身上发生了。他们爱孩子,当然害怕孩子成为容易遭受欺负的人,因此他们会竭尽全力  相似文献   

7.
当你孩子想象能力扩大的同时,他害怕的可能性也扩大了。现在是时候用你的想象力找出聪明的办法帮助孩子面对使他害怕的事物了。下面是一些专家提出的建议,包括孩子恐惧的因素和你该如何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相似文献   

8.
南京一位读者来电说:我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可还非常害怕黑暗,晚上睡觉不肯关灯,自己不敢在暗一点的地方走。我觉得孩子应该改正这个缺点,但应该怎样帮助她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呢?主持:孩子害怕黑暗,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反应。他们年纪小,对自然中的一些现象不能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尚处于一种本能的反应、理解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害怕的事和物,一般都能够得到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但现在,我们有必要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尽快从害怕黑暗的心理中走出来。我们看看杭州求是竞舟小学的几位家长是怎样引导和帮助孩子走出对黑暗的恐惧的。  相似文献   

9.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30):45-47
对某些情景、某些事物、某些特殊对象的恐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由于认识水平低,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差,适应方式简单,控制及调节情绪能力差,偶然的害怕、恐惧是孩子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正常反应,适时、适当的恐惧还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心理现象,比如,对狗的恐惧,能够使孩子采取更加安全、更加慎重和更加有益的方式对待各种动物;对与父母分离的恐惧,能够让孩子学会感激别人的照顾,学会控制怒气,同情那些需要与别人交往的人。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恐惧情绪会逐渐消失,因此,父母师长不必为孩子的恐惧…  相似文献   

10.
有时候,孩子会产生莫名其妙的害怕,如墙上的一道阴影,书架上的一个小摆设,挂在衣帽架上的衣服等。父母们实在搞不懂,那些在大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生活现象,孩子为什么会害怕呢?其实,只要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这类恐惧的原因还是能够发现的。今天请来的几位妈妈都是从事和儿童有关的工作的,和孩子打交道的机会多了,熟悉孩子的程度也相应会高一点儿,她们对孩子“莫名其妙的害怕”有一些特别的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害怕,其实是一个孩子最原始的逆境,但孩子面对害怕的勇气与胆量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更不是通过父母在旁边助威叫好就能实现的。案例游乐场里,我正带着5岁的女儿在玩海洋球。突然听到滑梯那边有一个男人在很大声地说话:“乐乐,你就试试!爸爸跟你说,一点儿也不吓人,你就大胆点儿!”这声音让半个游乐场的人都能听到,于是很多人纷纷侧目,只见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怯生生地站在滑梯下面。这个滑梯,是这个游乐场里最惊险刺激的项目,坡度几乎与地面垂直。小男孩眼睛里充满恐惧,肢体语言全是拒绝。  相似文献   

12.
多尼是一个内向害羞的人,说话做事都很胆怯紧张,放不开。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总是恐惧自己会犯错误。由于害怕犯错,他不愿意参加班级的任何活动,不愿主动与人沟通,不愿回答老师的提  相似文献   

13.
寇文杰  刘丹 《父母必读》2022,(10):84-87
<正>批评不会使人进步!很多父母习惯了对孩子批评和责骂,很难停下来。但实际上,批评只能让人产生害怕和恐惧,暂时停止不良行为,却不能使人主动地延续被期待的行为。许多父母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真不听话!”“不听话”里还包含了小家伙犯错后屡教不改。这真是让父母抓狂。可是你不知道吧,也许孩子也正在抓狂。  相似文献   

14.
恐惧源于误读。闭着眼睛走路,心里面老是不踏实,害怕摔交。人的求知欲在很大程度上跟恐惧有关。为了消除恐惧,我们需要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5.
宝宝受欺负了,家长怎么办。是在一旁干着急,甚至比孩子还害怕冲突?还是教孩子以恶制恶以牙还牙?似乎都不合格!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要知道,你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成长!那么,如何教育孩子处理这种局面呢?  相似文献   

16.
一间简陋的十来个平方的医疗室,在阳明路小学偌大个校园,算什么呢?打个比方,这只不过是大道旁的一株矮树,人们走过甚至望也不望一眼。在校医疗室工作的人,一般也不会引人注目。然而,这里的主人梁淑云却起到了异乎寻常的作用。在孩子的心目中,她是天使;在家长的心目中,她是孩子保健的顾问;在教师的心目中,她是教学卫生的参谋。 现在城市小学生,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就医治疗,心理恐惧。特别是在校就诊,亲人不在身边,尤其害怕。为此,梁淑云接待孩子时十分注意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以消除孩子的顾虑和恐惧,积极配合治疗。一个一年级小学生,进医疗室时缩头缩脑,目光疑惧,梁淑云说话了:“你愿意当解放军吗?你看解放军打仗多勇敢,敌人都不怕,你怎么怕医生呢?……”几句鼓励话,  相似文献   

17.
有人害怕走夜路,有人害怕看恐怖电影,有人害怕孤单,有人害怕当众讲话。大多数学生害怕考试。这些都不能算缺点。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成年人害怕的事情更多,害怕堵车,害怕生病,害怕孩子不学好……当然,他们尽量不把害怕展现给别人,尤其是在子女面前,总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害怕分两种,一种是怕人,一种是怕事。怕人并不可怕,你都害怕谁?拉出一个名单来,想想为什  相似文献   

18.
宗河 《家教指南》2005,(6):54-55
他杀害了四十多人,从没感到过恐惧和后悔。他的律师见到他都害怕做噩梦!  相似文献   

19.
注意儿童退缩行为生活中有这样一种孩子,他们不声不响,沉默寡言,不闹事、不出门、不合群,总是自己一个人玩,一旦改变他的环境,就会表现出恐惧、害怕、不安,一直要到再度回到父母、家庭环境中才能安静下来,临床上将这类儿童的行为称为退缩行为。退缩行为的发生常在...  相似文献   

20.
恐惧是儿童成长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体验。它的内容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如婴儿期会害怕强烈的声响和陌生人:二三岁时害怕动物、黑暗和离开父母,四五岁时则害怕妖怪,可怕的事物(如恶梦)和亲人死亡,等等。随着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某些恐惧将会自然消失。所以大部分儿童的恐惧是短暂的,当一种恐惧出现时,另一种恐惧随即消失。恐惧是儿童对其所处环境的一种行为反应,它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