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的特色就是学校的个性,它更多的是文化的东西(即文化个性),包括学校的教学规范、精神积淀、价值取向、师生共同追寻的行为准则等等。创建特色学校需要学习、借鉴,但不是复制人家的模式。有的东西在人家那里是经验,用在自己学校却不灵验。我们不是有句古话叫“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吗?这是因为,学校个性的形成需要积累,  相似文献   

2.
一、学校教育本土化的基本内涵要理解学校教育本土化的内涵,首先要弄清“本土化”、“本土教育”以及“教育本土化”与“本土学校教育”的含义。本土化是一个至今为止在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却被广泛使用的术语。一般认为,本土化是外来文化及传统文化改变自己的初始形态以适应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的过程。可见,“本土化”是传统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精髓的基础之上的更新和升华。本土教育,并不是一种教育类别的划分,而只是相对于非本土的、外来的教育而言的,它是文化的影响投射到教育研究领域而形成与发展的。文化的多元性与独特性是本土教育…  相似文献   

3.
经常在报刊上看到一些老师照搬某名师的成功方法,结果碰了一鼻子灰的故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的理解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亦即“水土异也”。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成功的方法是很难克隆的。那么应如何向那些名师学习呢?有句话说得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学习名师,不是形式上的,而应该是学习其精神实质。把名师的方法与所在学校、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有所改变,有所传承与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东西,才能使自己的方法行之有效。比如,名师吕飞鹏老师…  相似文献   

4.
日前,北大推出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引起了热议,肯定支持和质疑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煞是热闹。一种新生的事物,总是伴着生长的阵痛,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只有适合不适合每个个体的。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否适于我们本土文化,是否会种“橘”变“枳”成为“虚晃一枪”还需拭目以待。但是我们有权利表达,我们更有责任呼唤。教育要走向进步和民主,需要我们去关注并倾听各种声音,争鸣才是进步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於荣 《中小学管理》2002,(10):58-58
学校组织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支柱,它直接影响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如果说物质文化是学校的“外表”,制度文化是学校的“骨架”,那么精神文化则是学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注重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凸显人文关怀精神,重视人的个性和人的价值,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当前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现象。主要表现有:(1)管理中的科学主义现象,即在管理中一切以科学为标准,其理论前提就是把人都假设为同质同性的,而不是有丰富个性的个体,因而在管理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2…  相似文献   

6.
20世纪40年代与张爱玲齐名的上海才女苏青在她的散文中写道:“幸福乃满足自身需要之谓,不是削足适履,把人家所适用的东西硬来满足自己不尽同的需要。”苏女士对幸福一词的见解有她的独到之处。幸福确实不是“削”足适履,否则“削”出的是“伤痛”,甚至一生的负累。  相似文献   

7.
每一群体都有其独特性,不根据自己文化传统和资源状况去扬长补短,根本无法生存。一所学校如不根据自己的校情去实施素质教育,办学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总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就会失去自己固有的优势,丢掉最宝贵的东西,也就谈不到超越发展。一所有特色的学校,不一定是重点校、示范校,但一定是一所成功的、有生命力的学校。社会需要多类型、多层次、多风格的学校,就像生活中从来不是单调的一种颜色,五颜六色才是常态。学校办有特色,才能在教育的整体布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理解“办学特色”?教育研究成果认为:办学特色是指…  相似文献   

8.
学习、借鉴和弘扬我们的语文教学传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而是一种尊重学习规律,贴近学校教育教学现实的进步,也是充分利用本土民族资源的创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则更有利于学生的人文知识的进一步积淀.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橘逾淮则枳。”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的土壤与生存的环境。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关注自己的国情,兼顾各种差异。忽视国情要付出沉重代价,无视差异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无视成绩就会丧失信心。不能否认的是改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回避问题就会一叶障目。遗憾的是诸如城乡失衡、理念异变等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自己的眼睛慢慢变得远视又弱视,远视到只能看到人家的东西,而看不到自己的正在发生的活的东西;我们的双腿渐渐失去行走的功能甚至离开了赖以生活的土地。…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几乎人人皆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和由故事提炼的成语“南橘北枳”。事实上“南橘北枳”是古人认识上的错误,生物学是一门科学,“南橘北枳”在生物学教材中作为事例来说明问题是欠妥的。1枳和橘是两种不同的植物1.1枳和橘在生物学上同科不同属九年制  相似文献   

11.
今天,多数人己视民主为一种值得称道的东西。但诚如古人所谓的"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民主之树一旦漂洋过海,移植到我们这片传统意识根深蒂固的国土上,便常常会显露出一种"水土不服"的态势:或出现变异,或枯槁憔悴,甚至凋零殒命。在现实中,凋零者易见,变异者却难辨,因为尽管"其实味  相似文献   

12.
《晏子春秋》中记载,楚王宴请晏子,安排人绑了一名齐国人,说是犯了偷窃罪。楚王瞟着晏子问:“齐国人原本爱偷盗吗?”晏子回答:“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栀。”  相似文献   

13.
作文贵在创新。一篇好文章正是因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的色彩才显得分外有价值。如果一篇作文,就算把别人的东西堆成了一座小山,也远不如说出或写出自己发现的一句话更有价值!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活生生的个性、有思想的人,而不是同一个机床上的“复制”出来的规格相同的“零件”;重视的是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而不是墨守成规的因循思想。所以,在每次提笔之前,我们都应该明确:作文的写作是不可重复的,我们既不能踩着别人的脚步走,也不能踩着自己的脚步走,而是要做到次次有心得,篇篇有新意。那么,我们怎样教学生写出闪烁着个性光彩,具有创…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曼于使楚》一文中,有“橘逾淮北则为积,地气使然”一句。通晓全文后,曼子是使用“当淮南的橘村移到淮北后变成了积树,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作用。”论证吴国的人到楚国成了强盗,是楚国的环境造成的。橘与快,在植物分类学中,都属美香科的果树。但橘为柑橘属植物,积为税后,那么为什么“橘生谁市则橘,生于淮北则为权”呢?早在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利用权作砧木,榆作接穗,嫁接繁殖橘苗了。橘只能耐一9℃以上的低温;而橘能耐一20℃的低温。当人们把权作砧木、橘作接嫁稳嫁接培育的权苗,从淮南移到谁北,由于橘树忍受不了…  相似文献   

15.
对于研究者、管理者和具体的实践者而言,变革智慧都形成和增长于教育变革过程之中而不是这个过程之外。能否把握当前教育变革出现的关键性发展问题,取决于我们能否智慧性地认识变革并继续增长变革智慧。我们要广泛注意和思考:教师的实践智慧是学校改革成功的基本保障;主要通过制度和方法的借鉴来推进的教育变革,往往存在外来制度、方法与本土文化之间的“漏洞”;当前学校教育变革的最终文化使命不在于填补这些文化漏洞,而在于实现变革的本土文化意义,在于实现基于民族文化基础上的学校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各位校长好!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纵深推进课改,校长如何行走?在五年课改进程中,这个话题年年谈,回回新,谈论这个话题的人都肩负着一份责任,都在思考同一问题:现在,我们应该往哪里走?如何走?学校文化来助推主持人:一所好的学校,一定有优秀的学校文化,而优秀的学校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品牌。多年来,各校结合实际,努力建设“一校一品”的学校文化特色,那么,今后我们如何使学校文化建设成为课改的助推器?刘俐俐(珠市小学):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首先挖掘本土文化,营造文化氛围。我校在挖掘本土文化时,注重传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红旗…  相似文献   

17.
贫农下中农迫切要求学校的教学面向农村实际,教给学生农村需要的东西。他们说:“我们送孩子上学,一不图升官,二不图发财,就图个能写会算。要是笔杆子和算盘都掌握在人家手里,咱们咋能当好家呢?”贫农下中农对学校教学脱离农村实  相似文献   

18.
足球运动的开展在广州市后乐园街小学已有数十个春秋,作为一所广东省体育(足球)特色学校,我们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希望,让每一个学生能自主、和谐、协调、富有个性地成长。如何“发挥足球魅力.形成足球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发展,进而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成为我们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立足于对现代社会结构和生产设计的时代,是创造具有本土文化、精神文化和生活文化特色的时代。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激烈碰撞的今天.如何使我们的设计保持自己并走向世界,是一个值得我们设计人员深思的问题。中国的设计必须有自己的民族特点,要有中国气派,这样才能真正在世界设计界中独树一帜。但另一方面.强调设计文化的本土化。也决不是要排斥对外圆优秀设计文化的学习和借鉴;相反,中国当代设计师需要具有海纳百川的文化胸怀和综合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一所学校的魅力来自哪里?来自其鲜明的特色以及独有的个性。兴山县实验中学立足学校管理实际,围绕“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治校治学,提出了“打造有个性的学校熏成就有个性的教师,造就有个性的学生”的办学理念,并取得明显成效,这对其他学校是有学习和借鉴意义的。构建学校文化,展现学校特色纵览国内外著名学校,尤其是欧美知名学校熏没有哪一所学校不重视自己学校的文化建设。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那种“千校一面”,办学缺乏特色的沉闷局面,已经彻底改变。教育战线涌现出许许多多新生事物,教育理论和办学实践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改革硕果累累。可见,构建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何等重要。学校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有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深刻内涵。兴山县实验中学的精神文化主要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办学宗旨;“志存高远,学会学习”的校训;“敬业精业,常教常新”的教风;“勤学乐学,活学活用”的学风及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等等。构建学校文化最根本的是建设好学校精神文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完善学校管理体制、制度,培育良好的校风,包括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营造良好的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