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西游补》作为《西游记》续书的一种,沿袭了《西游记》的题材特征,与其他续书不同,其采用梦幻的形式,以荒诞的叙事艺术和梦幻自由的结构模式来铺叙描写行者"历幻"的过程,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强烈的现实批判意识。这使《西游补》独树一帜,在神魔小说的发展历程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方言问题是《西游记》的一个讨论热点,已有学者经过考讧,在《西游记》中发现了少量的吴、山西、内蒙等方言。笔者仔细研究,发现《西游记》中还有较多的湘方言常用词汇,以及诗词赋偈中湘方言韵字与韵律的关系,而且这些湘方言至今还在湖南,以及湖北、江西、广东靠近湖南的地区使用;进一步研究《西游记》、《明史》和明末清初时的文人墨客在《西游记》各版本中的著述,发现《西游记》中隐含着“花萼社”的地名,《明史》记载“花萼社”是位于湖北蕲州荆王府的樊山王府中的读书会所,是明代文人墨客读书和创作《西游记》的地方;明代的湖广行省将湖南、湖北归于一个行政区划,这是出现湘方言的原因;另外明末清初的文人墨客对《西游记》的点评和增删修改,很可能是《西游记》中出现多种方言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侯忠义 《丹东师专学报》2011,(6):104-106,137
《后水浒传》是《水浒传》的续书之一,是在《水浒传》之后产生的又一部歌颂草莽豪杰的英雄故事作品。小说写宋江等人死后转世托生为杨幺等人,发动了洞庭湖农民起义,继承和发展了水浒的事业。他们提出了"均贫畗""平等"等思想,反对招安、外族入侵。小说塑造了杨幺的杰出形象,以续书形式反映了明末清初的市民心理。  相似文献   

4.
续书是作者对原著表达某种意见的途径,《水浒传》续书的出现也正如此。自《水浒后传》刊行至今,共有多达16部的《水浒传》续书出现,二百多年来《水浒传》续书研究呈现出三个特点,从时间上看,前期只有短小的评价,后期以单篇论文为主;从论述的频率来看,主要集中在《水浒后传》、《后水浒传》与《荡寇志》三部作品之上,其余的续书则涉及很少;从论述的切入点来看,主要集中在对续书的内容、分类、主题思想以及艺术得失之上。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续书问题一直是红学界讨论的焦点,这不仅关系着《红楼梦》思想艺术的解读,而且影响着红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学界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宏观和全面的分析,重新审视续书对于原作带来的种种影响。对《红楼梦》续书的由来与界定进行梳理,厘清概念和范畴,进而深入探讨《红楼梦》续书在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创作必要性和在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的创作可能性问题,以期对《红楼梦》的续书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的《红楼梦》使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达到了颠峰。小说在付梓出版后不久,就出现了名为《后红楼梦》的续书,紧接着,文人、小说家纷纷仿效,续书作品不断涌现,在乾、嘉时期达到高潮,并且终清之世而不绝。到了民国以及近代,这股续书之风依旧炽热,而且出来了很多续书研究的专著。文章试对19世纪《红楼梦》续书研究的态势作综合分析,试图通过这些研究理论找出众多《红楼梦》续书之间的共性以及续书背后所隐藏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7.
《金瓶梅》问世之后 ,以《金瓶梅》人物为骨架的续书也开始登上古代小说舞台 ,如《玉娇李》、《续金瓶梅》、《隔帘花影》、《金屋梦》、《三续金瓶梅》等。对《金瓶梅》续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 ,将有利于人们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上,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续书的出现与兴起,是在明代中后期。此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一批艺术精品相继问世,小说的社会地位与日俱增,与明代传奇一道,取代了诗词散文传统的霸主地位,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续书也随之兴盛起来,而且品种繁多,层出不穷。 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续书类型十分复杂。广而言之,续书包括对前书、以及前期有关故事的增删、加工、改写、补撰,《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三侠五义》等一大批演义小说与英雄传奇,都具有某些续书的性质。因为这些小说实际上都是经过无数人的加工制作、续补增删而成的。狭义而言,续书专指某些成型小说的后续之作,且与前书在人物、故事情节和思想上有一定的继承、沿袭关系。本书所讨论的是狭义而言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续书。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续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续书研究形式本身的局限性阻碍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致使目前以“水浒”为母题的小说研究难有所突破。而“水浒小说”研究弥补了《水浒传》续书研究的不足,研究更加客观、准确,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以“水浒”为母题的小说研究,并对其他母题小说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云新著《谁能炼石补苍天-清代〈红楼梦〉续书研究》一书引入"经典"与"非经典"这一对概念,对于《红楼梦》与其续书的关系进行了准确定位,又进一步阐述了非经典作品阅读与研究的态度和方法,以"啃酸果的精神"对《红楼梦》续书做了细致的文本解读。其研究内容、研究范式与方法多有突破和创新,为《红楼梦》续书研究领域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11.
李汝珍撰著的《镜花缘》是一部化用群书、推陈出新的学者型杂体小说。文章从文学发展的继承、创新角度,以确凿翔实的对照比较,论证了《镜花缘》与明代的“四大奇书”、清代两大顶峰小说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镜花缘》中多次提到《西游记》,而且有意翻新,可以看出李汝珍不仅熟读此书,更富有独创性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2.
着重根据全真教史以及古今文士对《西游记》的研究述评,认为今本《西游记》的“祖本”《西游记(平话)》为全真教祖师丘处机弟子所撰,而且认为今本《西游记》的构思、撰写以及定稿,也离不开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全真教龙门派教徒,因此元、明两朝全真教徒应被视作《西游记》一书的首要作者。  相似文献   

13.
明代,朝廷于辽东实行卫所制度,以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统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海州卫为例,通过梳理史料,详细阐述海州卫在管辖区域、城堡设置、管理体制以及清初后金如何控制这一地区,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4.
明清之际传教士把中国古代的科学典籍,包括医学典籍、科技著作和中国天文学史和天文资料传到欧洲,推动了西方科学的发展。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海游记》对中国海岛形象模式的颠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游记》是一部清代改革小说,同时又是一部具有海岛地域背景的海洋文学作品。它彻底颠覆了秦汉时期追求的海上仙山、唐宋时期海客漂流海岛奇遇、明代《西游记》海洋情结等海岛形象的奇幻模式。通过对海外岛屿社会的描写,展示了一幅与现实相似的社会画卷。作者笔下的海外没有美好的仙境,也没有理想的社会。作者将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投射到《海游记》的文本创作中,体现了他对天朝现实的失望,对社会改革、社会进步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对百回本《西游记》主旨的探索,须从《西游记》成书历程所处的哲学背景、时代特征、社会氛围出发,结合对小说文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明代阳明心学对《西游记》的成书有多维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代"四大奇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都与历史献有关系,由于创作背景不同、取舍不同、处理方式各异,成就了各自的特质和奇观。历史献不等于历史真实。历史小说的伟大经典《三国演义》的极大成功在于它是“学”。而学也讲真,但主要是追求美。  相似文献   

18.
今所存见的明刊本"李贽批评本"《西游记》,为无锡文人叶昼托名作伪的产物。卷首所附《西游记题辞》的作者"幔亭过客",为吴县人袁于令,生于公元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卒于公元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词曲家与小说家。叶昼托李贽之名所批评的《西游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前后,其所用底本,为唐光禄刻印于金陵世德堂的《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其批评主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西游记》宗旨的揭示,二即借批评以抒发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三为对《西游记》艺术的称道,四是对佛道思想的宣扬。其中,又以一、二为其批评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儒释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三者自产生之日就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到了明清时期,三教的融合已臻至成熟。在明代小说《西游记》中,这种融合有着典型而又深刻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是人创作与民间艺相结合的结晶,在取得非凡艺术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浅陋廖误,缺漏衍生之处,为作品之美中不足,吴承恩之后,对《西游记》的艺术修补仍在进行,而在明清两代各种版本的《西游记》中,汪Zhan漪笺评本《西游证道书》艺术修补的成就最为突出,它虽是一部节本,但由于其高度的艺术独特性,居然实际上决定了清代《西游记》本发展的主潮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