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孫震 《中国文化》2022,(2):7-11
<正>2019年5月,中華敎育文化基金會董事會通過贊助臺灣大學特聘講座敎授黃俊傑先生的三年硏究計劃,主題是“儒家思想的21世紀新意義”。這個計劃包括13個子計劃,由黃敎授爲主持人,另邀14位傑出學者參加,其中一個子計劃由兩位學者共同主持。每一子計劃每年產生論文一篇,預計三年計劃完成,成果將十分豐碩。現在第一年硏究成果所產生的論文,經過討論修訂,由黃敎授編輯成書,黃敎授命我撰文作爲三年三本書的通序,  相似文献   

2.
十年前,我們合寫《罪與文學》一書,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書聚焦於罪意識與文學的靈魂維度的考察,試圖通過追問罪意識和文學的關係思考和檢討中國文學傳統的局限所在.在這樣的思考背景之下,西方猶太——基督教的原罪觀和懺悔意識很自然就被當成攻錯中國儒家原善觀和君子自省意識的"他山之石".正因爲這樣,我們寫了第五章"懺悔意識與中國思想、文學傳統的局限".  相似文献   

3.
我對傳統中國文化的批判,可以説開始於80年代後期撰寫的<靈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一書,最初的書名叫<表演人生>,完稿於1987年.當時雖然正處於"文化熱"和"新啓蒙"的顛峰,但却没有哪個出版社願意出這本古裹八怪的書.書稿本是應江西人民出版社的約稿寫的,屬於<邊緣叢書>中的一本,但完稿後出版社突然食言,原計劃六本書只出了三本就不出了.拙稿就屬於被遺棄的一本,後來通過朋友交到另外一個出版社,但又在編輯手裹壓了兩年多,最後還是不出.  相似文献   

4.
大西江派是清朝咸豐道光間李涵虚所創,又稱西派,與丹道的北、南、東、中各派分流競爽,流傳甚廣.此派奉吕洞賓張三丰爲遠祖,歷代英傑輩出,著述亦甚多. 今,陳毓照先生所輯<道家西派典籍匯編>,經張利民先生整理後,編爲<丹道養生道家西派集成>,行將付梓.此書總集了西派這兩百年來的成果,粲然大備.凡分七集:一爲李涵虚集,收了道祖李氏所有的著作;二爲柯懷經集;三爲汪東亭作品;四爲魏堯集;五爲徐海印集;六爲陳毓照集;七爲其它相關材料.洋洋二百萬言,可謂漪歟盛哉!  相似文献   

5.
正六年了,楊德炎先生那微笑的臉龐時常浮上我的腦際。我經常和朋友談論起他,與大家一起爲他唏噓感嘆。這位著名的出版家、商務印書館的總經理,剛剛退休,就急急地走了。他是學者,但沒有寫下什麼著作;他德語、英語俱佳,卻沒有留下什麼譯著;他做了一輩子編輯出版,卻沒有來得及總結自己的職業生涯。眾人都說,太可惜了。他爲人作嫁一輩子,剛有機會爲自己量體裁衣的時候,天妒良才,仁者下壽。然而,他對出版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像商務印書館的前輩張元濟、王雲五一樣,他的業績將被記錄在中國現代出版史上。更加令人懷念的是他的  相似文献   

6.
正《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是一部在學界廣有聲譽的著作。此書1936年編成,當年僅油印五十部,分送家屬及知交徵求意見~1。嗣後,1958年臺灣世界書局率先出版排印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又印行了據《初稿》增改的修訂本《梁啟超年譜長編》,并且,即便是稀見的油印本,也借着編入《北京圖書館藏珍本年譜叢刊》之機,於1999年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影印行世。由此,該編也因多次出版與重印,而成爲易得之書。探  相似文献   

7.
劉小磊 《中国文化》2021,(1):256-259
1954年陳寅恪有《無題》詩: 世人欲殺一軒渠,弄墨然脂作計疏. 猧子吠聲情可憫,狙公賦芋意何居. 早宗小雅能談夢,未覓名山便著書. 回首卅年題尾在,處身夷惠泣枯魚. (昔年跋春在翁有感詩云:"處身於不夷不惠之間.") 此詩解者甚多,李堅以爲此詩所咏對象是兪平伯(陸鍵東、劉夢溪、孫玉蓉、沈治鈞持同一觀點),余英時以爲是...  相似文献   

8.
編後     
正文章之難,莫過於爲刊物寫編後。連續出版了二三十年的刊物,每期都寫編後,就不知道該怎樣下筆了。內容單弱,好文章不如想象的多,固然不好寫。精彩的文章逐隊成團,令人嘆美不已,也不知從何寫起。本期的文章,便好得有些過於集中,致使不得已擴展篇幅,成一特大號。名家多,有新義,是爲本期特色。只要一覽刊目,就知道名家之作大有連篇累牘之勢。當然更主要是許多文章有新義。在爲文有無新義這個問題面前,名不名的反而無足輕重了。本期的《天象與溝通天地的工具性符號》一文,其作者就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九年,在王國維自沉頤和園兩年後,他國内的學術知音羅振玉主持纂録了《海寧王忠愨公遺書》,他海外的學術知音伯希和在《通報》上發表紀念文章,稱這是羅氏"真誠地懷念摯友而爲之樹立的紀念碑".十一年後,曾參舆前書工作的他的助手舆學生趙萬里又主持纂録了更完備的《海寧王静安先生遺書》,也就是現在重印的這部《王國維遺書》以下簡稱《遺書》),我們也可以套用伯希和的話稱這是趙氏真誠地懷念導師而爲之樹立的紀念碑.盡管還存在着搜羅未全、校讎欠精等問題,但它依然是半個多世紀以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王國維著作集.《遺書》牧録王著四十三種凡一百零四卷.兹參酌趙萬里《王静安先生著述目録》,《静安先生遺著選跋》、儲皖峰《王静安先生著述表》、王德毅《觀堂先生著述考》、洪國樑《王國維著述編年提要》等相關資料,略叙如次.  相似文献   

10.
蔣天樞在撰寫《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期間,曾得到陳小從等人的幫助,他在1979至1987年之間寫给陳小從的64通信札,爲這段歷史留下了最真實的記録。披露信札内容,釐清撰作順次,還原具體場景,既可展示蔣天樞與義寧陳氏兩代人的情誼,又可凸顯陳小從等前輩對於羲寧陳氏研究的貢獻,還能爲補訂闕誤、破解谜團、評價人物等提供富有價值的材料或綫索。  相似文献   

11.
編後     
正完全沒有想到余英時先生會離開我們。他是本刊學術顧問,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硏究所的學術評議委員和《中國文化硏究所學報》的編委。本期原想組織一組悼念文字,看到兩岸學人已有衆多文章發表,我本人寫於去年春天的《"訪學記情":與余英時先生的談講之樂》,也經友人重刊於鳳凰網等網刊。剛好余先生爲方聞的《中國藝術史全編》撰寫的序言,有幸由我們刊載,謹以此作爲對英時先生的感念和追思。金耀基先生是英時先生的老友,幾十年相濡以沫,同時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學術顧問、  相似文献   

12.
前輩寫真     
正憶胡厚宣先生一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在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姜亮夫先生學習中國古典文獻學,一度迷戀於古文字,不自量力地想成爲古文字專家。偶識來杭州開會的擔任國務院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組長李一氓先生秘書的中華書局編輯沈錫麟先生,他主動表示可以帶我去拜見胡厚宣先生。胡先生是舉世公認的甲骨學大師,不必算他聲譽卓著的《甲骨學商史論叢》,就憑他是《甲骨文合集》的總編輯,憑他是裘錫圭先生的導師,就足以讓人心向往之——何况在那之前,我已經從舊書店買過他的《殷墟發掘》,從新書店買過他的《五十年甲骨學論著目》。而亮夫師也跟我論及過胡先生。  相似文献   

13.
正孔德成先生今年誕辰百年,孔先生的家人、學生近期內有集會以紀念他,孔先生的法書也將於2019年1月19日起,假臺北孫中山先生紀念館展出。孔先生生前的文字,包含生平的文章一冊,抗戰時期的日記一冊以及門生故舊收藏的法書集一冊,也同時出版。學者多知道孔先生書法精湛,四體兼備,常作篆書與楷書。孔先生的篆書自有家傳殷尊周鼎的金文可撫,揩書則寫顏體,他的篆字古  相似文献   

14.
陳立勝 《中国文化》2020,(1):118-133
善惡有報與德福一致是上古文化的宗教信念。先秦儒學對這一信念的反思最終確立了德性的純粹性、無條件性與崇高性,并將善惡無報與德福不一的問題歸咎於時命、氣命等存在的偶然性。然而德福不一、善惡無報的現象畢竟是人生一大缺憾,西來宗教恰恰以其嚴密的果報理論填補了這一空白。世人趨之若騖,一度造成儒門淡泊的文化慘象。程朱大儒應時而起,重樹"文化自信",立生生不息的天道宇宙論系統,破佛教之輪回觀,以"感應"代"報應",以此彰顯佛教之因果報應、六道輪回論之功利性,又將佛教的因果報應與輪回觀充分現世化、人間化,體現儒家"一個世界"的人文底色,并順勢將佛教"念念受報"觀念轉化爲儒家誠意、慎獨話語。中晚明陽明心學力倡知行合一工夫,進而將佛教的業報輪回説徹底心學化、當下化、德福一致化,惠能"西方只在目前"思想更被完全安立在儒家日用倫常的生活世界之中。要之,在儒學發展史中,古老的德福一致、善惡有報的觀念即分化爲兩套話語系統:一套是"修己之學"話語系統,一套是"安人之學"話語系統。前者堅持惟道是憂的道義主義原則,後者則堅持達情遂欲的現實主義原則。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2月15日,我利用到北京開會的機會,到中華書局附近的電力醫院,看望病重住院的傅璇琮先生。因爲知道他十分關心我一直堅持做的《唐五代詩全編》的工作進度,入京前特別打印了相對接近完成的兩卷令狐楚的書稿。與《全唐詩》所收令狐楚詩比較,這兩卷有增補,有校訂,也有辨僞,更特別的是這兩卷中的第一卷以《元和三舍人集》爲底本,區分令狐詩與同收該集的王涯、張仲素二人誤混的情况,第二卷則以源出令狐楚與李逢吉唱和詩集《斷金集》諸詩爲第一部分,以源出令狐楚與劉禹錫唱和的《彭陽唱和集》所存詩爲第二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lt;舊五代史&gt;的多舛命運   記載五代史事的兩部史書,都是北宋時期的著作.&lt;舊五代史&gt;由薛居正主持編修,編成於北宋太祖開寶七年(974),歷時僅一年半.參與修史的一批史官水平并不高,能如此迅捷完成此書,關鍵是充分利用五代實録以改寫成書.五代雖稱亂世,但日常運作的文官體制尚相對穩定,史書編纂也始終没有中輟.幾位史官如張昭、尹拙、賈緯等,雖識見、文筆或稍弱,但矢志修史,勤勉不輟,完成了五代實録的編修.……  相似文献   

17.
一論年號 "年號"是中國歷史上紀述年代的一種特有標識.它經常隨着新的元年而變换,所以也稱"元號".於是把建立年號稱爲"建元",改换年號稱爲"改元",而記述年號的書也多以紀元爲名,如<紀元編>、<紀元通考>、<紀元要略>等. "元"在古代典籍和傳統認識上都有重要的地位.<易·乾文言>和<春秋>中都很重視"元".因此建元也就成爲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而在史籍中多有此一筆.  相似文献   

18.
一論年號 "年號"是中國歷史上紀述年代的一種特有標識.它經常隨着新的元年而變换,所以也稱"元號".於是把建立年號稱爲"建元",改换年號稱爲"改元",而記述年號的書也多以紀元爲名,如<紀元編>、<紀元通考>、<紀元要略>等. "元"在古代典籍和傳統認識上都有重要的地位.<易·乾文言>和<春秋>中都很重視"元".因此建元也就成爲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而在史籍中多有此一筆.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前,香港著名學者饒宗颐先生爲了編纂一部工具書,與作者父女通信59封。《甲骨文通檢》系列自1983年至1999年,15年時間完成了五部分册這些信不僅见證了那個峙代學者的理想與堅守,以及編書背後所發生的故事,更讓我們深深懷念那個逝去的歲月,那些人的真誠情懷,  相似文献   

20.
(一) 《馬一浮全集》即將出版,該書的主編吴光教授約我寫篇序,實在不敢當,但出於對馬一浮先生的崇敬,我答應了.我必須說明,這篇“序”只是我學習馬一浮先生著作的一篇學習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