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加拿大高等教育分权制度十分明显,但是它的高等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究其原因与各省的质量保障机制是密切相关的。安大略省的世界一流大学众多,它的质量保障框架(QAF)及其指导下的各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保障标准(IQAP)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正是基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热点问题,本文选取了安大略省以及安省的多伦多大学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2005年始,加拿大安大略省要求所有接受政府资助的大学都要制定<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即"用浅显的语言和通俗易懂的表述方式"告知人们,为了获得某一专业的学士学位或荣誉学士学位,学生究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2008年,这一工作作为大学质量保障框架在加拿大全国展开.本文分析了该项举措推出的背景和动因,介绍了<大学本科生学位水平目标>的内容及实例,并探讨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未来高等教育委员会是美国教育部长斯佩林斯于2005年任命的咨询机构.2006年9月,该委员会提交报告,对美国高等教育入学能力、支付能力、教育质量、绩效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剖,并提出了六条改革建议.研究这一报告对于我们了解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动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分析了报告出台的背景、主流媒体及大学的反映、四个主题词的意义、改革的外部与内部动因、改革建议与责任分工等,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谈了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与国家的高校招生政策密切相关。自1949年以来,我国高校招生政策历经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革命”时期(包括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在不同时期,机会的供给主体、机会的分配标准、机会的分配方式,以及机会向谁开放、机会为谁所享有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对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在中国历来是一种相当稀缺的资源。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与国家的高校招生政策密切相关。自1949年以来,我国高校招生政策历经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革命”时期(包括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后。在不同时期,机会的供给主体、机会的分配标准、机会的分配方式,以及机会向谁开放、为谁所享有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形成了对教育机会分配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之间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复杂关系。本文以对现行研究的探讨为基础,指出高等教育研究不能仅仅依据教育发展水平的平均指标,而应该从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文章着重分析了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认为在现时代,高等教育公平主要指的是入学机会的公平;而高等教育社会效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加拿大通过立法、绩效考核、会员资格、大学排名、专业认证与评估,以及学位质量保障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对高等教育质量实施评估和监控。面对欧洲"博洛尼亚进程"的机遇和挑战,加拿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并努力构建"泛加拿大"的基本框架,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安大略省从2010年开始推行全日制幼儿园,于2016年完成了《幼儿园大纲》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新大纲提出了一个基于幼儿成长需求的幼儿园课程四框架,主张在探究文化中遵循基于游戏学习的基本原则,倡导多方合作协调的幼儿园公平和全纳教育,实施"让儿童的思考和学习看得见"的叙事性评价。这些对我国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的修订、幼儿园课程改革都富有启发意义。我国学前教育纲领性文件也有必要融入文献、案例,兼具指导性和操作性,应当将全纳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幼儿教育实践之中,构建一个以儿童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框架。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谭敏 《教育评论》2023,(3):30-35
伴随高等教育扩张,女性教育地位得到普遍提升,这种历史性变化要求理论界强化高等教育性别差异的全方位摸排和过程性分析。王伟宜教授的新著《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的变化研究》正是尝试探寻两性高等教育地位总体状况、影响因素与形成机制的系统性研究。该书突破了以往平面化的概况描述,引入了时间与空间维度,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性别差异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综合性分析。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推动了女性教育优势的萌发,但这种教育优势不是全面意义上的优势获得,而是呈现出阶段性、局部性特征。女性在学术、就业和婚姻等方面的劣势尚未从根本上扭转,女性教育优势实质性转化为社会优势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女性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女性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女性高等教育公平事关高等教育和社会整体的发展。本文从历史和现实出发,针对我国女性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过程和就业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分析造成这一状况的最重要原因——文化因素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高等教育法》修订与高等教育财政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65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法》是美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高等教育立法之一,扩展了联邦政府在高等教育财政领域的角色。该法以再授权的方式周期性地予以修订,到目前为止,已进行了8次再授权。2008年通过的《高等教育机会法》是对该法的第8次再授权,本次修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高等教育财政改革措施,并突出体现了促进和改善入学机会、可负担和问责的高等教育财政理念。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追求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价值追求,依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6-2010年的数据,对东、中、西部地区1在高中毕业生规模和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及其占全国的比例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在高中毕业生和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占全国的比例方面均略有下降,西部地区有所上升,中部地区基本持平,同时男女生入学机会基本持平,说明国家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东、中、西部绝对数据差距依然很大。平衡地区间高校分布情况是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洋 《中国高校科技》2019,(10):106-106
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作为当代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维持地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杨倩编著的《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变迁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以及城乡的不同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异,进行了具体分析,考察了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现实状况。从地区、阶层、城乡二元结构等多个角度出发,揭示了民族教育入学机会竞争的变化,为当下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变迁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陆洋 《江苏高教》2005,(4):133-133
当前,从学校、社会和学生三个角度入手,在“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解释上大致有以下观点。1.知识质量观,或称学术质量观、内适性质量观。这种对“高等教育质量”概念的解释强调大学的学术价值,也是一种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潘懋元先生认为,传统的教育质量观是一种知识质量观,以大学生掌握知识多寡、深浅来评价教育质量的高低。这是精英教育阶段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界定。2.能力质量观。这种质量观与知识质量观相对应,前面强调掌握知识多寡、深浅,这里强调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认为,我们要特别强调三种能力:一是创新能力和创…  相似文献   

16.
教育质量问责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高等教育性质决定高等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正是问责主体;高校质量责任的承担者是高校的管理者、教育行为的实施者以及接受者。从这些维度出发来确定高等教育质量责任、责任追究和问责救济,从而初步设计符合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特点的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7.
家庭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可以从两个路向进行分析:一是以阶级结构为起点,研究家庭背景对教育机会或教育取得的影响;二是以阶级文化为起点,通过阶级行动和策略研究家庭背景对教育取得的影响过程.国内现有关于家庭背景与高等教育的实证研究多采用第一种研究路向.在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家庭背景与高等教育升学研究的新方向,即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探究高等教育升学决策过程中家庭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里,教育是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在所有我们能够进行数据分析的工业化或正在工业化的国家里,‘谁走在了最前面?’最好的答案是‘那些获得了教育的人’"。[1]追求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对所有社会成员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理性选择,而各级教育中影响个体社会流动最为明显的当属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还在深入,这一阶段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数量上的发展,即入学率的提高,它同时也意味着受教育机会的增加,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增加是否建立在受教育人口的性别分布、阶层分布、地域分布、城乡分布公平的基础上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伴随“新农村”建设,农村教育对我国社会建设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正日益凸显,因此保障农村子女入学机会均等十分重要。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农村入学机会并未随高等教育规模扩招而达到预期水平,城乡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正由原先表面的、宏观的总量不均衡向更深层次、隐性的不均衡发展。为此竭力探究制约农村子女入学机会的核心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