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经常听到家长发牢骚,抱怨孩子不接受教育、不听话。有的家长经常在教师或者熟人面前诉苦:“我们对他(孩子)不知进行过多少次教育,说过多少道理,他就是不听,就是不接受教育。我们问他,父母说了这么多道理,你为什么一句都听不进去? 相似文献
4.
父母管教方式的代际传递是指亲代有意或无意地在心理上影响子代管教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文章首先从社会学习理论、依恋理论和气质模型三个方面对父母体罚和身体虐待两种严厉管教的代际传递进行了理论解释,然后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代际传递的行为、认知和情绪机制,最后指出了已有研究所存在的局限性和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6.
信息化的今天,各种育儿信息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野,一边是“你真棒的损识教育.一边是“打骂成才”的“虎妈狼爸”。如何能够让父母在这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摆脱非此即彼的模式?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越来越强调在儿童成长基间要提供正向支持,在家庭教育中,就是不用打骂的方式,而是用正面管教的方式来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娅娅今年四岁,一直和奶奶的感情都很深。奶奶的突然去世使娅娅陷入巨大的悲伤和恐惧之中。她经常会独自一个人坐在角落中发呆,或暗自哭泣。像这类对孩子产生严重影响的事件我们称之为孩子成长中的危机事件,包括父母离婚、地震、火灾、车祸等等。危机事件可能大也可能小,那么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走过这一阶段呢?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留守初中生的父母管教方式和心理复原力的现状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所乡村学校的660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初中生知觉到的父母管教方式以消极型居多,且心理复原力明显差于非留守初中生;开明权威型管教方式下的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复原力水平最高,忽视冷漠型管教方式下的最差,即感知到的父母关怀回应和... 相似文献
10.
儿童说谎行为的成因很多,既有其年龄特点的原因和主观因素,又有模仿学习等社会性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不良方法。家长要给儿童营造民主宽容的家庭氛围,尊重儿童,以身作则,教养一致,不要对儿童过于严厉或期望过高,也不要过度溺爱。要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分析儿童说谎原因,正确对待,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1.
12.
笔者一位朋友的儿子自小聪明、上进,小学时他的成绩一直排在班级的前三名.但自从上初中后,儿子把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上网聊天和玩游戏上,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今年寒假前夕,儿子透露出要染发的打算.在孩子的父母看来,未成年人染发是一种十分出格的行为:只有那些缺乏家庭管教、被学校放弃、在社会上染上了不良习气的孩子才会去染发;况且,中学生染发是学校明令禁止的. 相似文献
13.
《启蒙(3-7岁)》2013,(9):24
3岁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会触动你的神经。身为父母的你,肯定有很多兴奋与期待,所以你也会积极地为他的成长做很多事情。但是,作为新手的你也许经验不足,不清楚哪些事情该做或者不该做。孩子3岁前,哪些事情是你不该做的呢?0~2个月:没有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4.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可以说是问题叠着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也有人说,没有问题就没有成长。在解决孩子成长中问题的过程中,父母应当承担什么角色呢? 相似文献
15.
王冠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2011,(7):20-21
费米是意大利裔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出身贫寒,出生时,父亲正跟随着延伸的铁路不停地变换着工作地点,整个家庭没有一个稳定的落脚点,过着游荡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一、“幼儿说谎行为”概念解读。幼儿为什么会说谎呢?我们在这里把“幼儿”做一个定位:幼儿是指六岁以下,也就是广义上的“学龄前儿童”。幼儿即将进入到一个心理发育的巅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幼儿的表现如果出现偏差且没有得到妥善的纠正,那么很有可能导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我与丈夫因感情不合已经分居五年多了,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并没有正式办理离婚手续。我们结婚后就和我公婆同居一处。分居后,我搬出了我丈夫家,而我的孩子留在我丈夫家由我丈夫和我公婆共同照料。现在孩子上小学了,我丈夫出国援外,孩子很任性,他爷爷奶奶一切顺着孩子,我怕老人把孩子惯坏了,再说我觉得孩子在他爷爷奶奶处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所以,我准备把孩子接过来与我共同生活。可我丈夫和孩子的爷爷奶奶都不同意。 相似文献
20.
陈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4,(1):78-80
批评教育有助于学生规范言行举止、增强抗挫折能力、锻炼意志品质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家长得知孩子被老师批评后,首先要保持镇静,理性看待老师的批评教育,再理解共情孩子,疏导孩子的消极情绪,接着耐心引导孩子乐观看待批评,用心帮助孩子学会用乐观路线回应教师批评,最终让孩子学会理性面对和应对批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