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X什么Y"格式是一种高频使用的口语表达方式,表达说话人心中对某事、某现象的疑问,主观否定认识或主观评价,具有强烈的感情倾向,并带有明显的自我印记。经过对诸多语料的分析,"X什么Y"格式具有三种格式义:表疑问,表否定,表任指。  相似文献   

2.
口语表达中的"什么+引述话语"格式既可以表示否定,也可以表示质疑.从语用上看",什么1X"格式可以凸显说话人的理解焦点,或者寻求自我解释,或者寻求对方解释.表质疑的"什么1X"格式和表否定的"什么2X"格式两者在引述性特征上呈现出惊人的相似,在语音表现、共现成分、会话表现等方面表现出区别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的"非得+VP"格式从语义表达的角度可分为"意愿之必欲"、"情势之必须"和"推断之必然"三种类型。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此三类"非得+VP"格式都蕴涵着"肯/否定"的语用功能,同时,三类"非得+VP"格式在所表达的语义和所生成的句式上有所差异,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其后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非得"作了小类划分。  相似文献   

4.
方妍 《现代语文》2010,(4):141-143
"楼XX"是一种新兴语言格式,源自上海的一起倒楼事件,之后,这种格式被新闻媒体广为运用,多指代与建筑质量问题有关的新闻事件。本文通过搜索"楼XX"词族的一系列成员,探讨了这一词模的结构、语义特征、发展演变和流行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有+所+X"与"无+所+X"是一对肯定与否定范畴,从逻辑上讲,肯定和否定是对称的,但是自然语言的肯定和否定是不对称的。"有+所+X"与"无+所+X"在使用频率、分布、"V"的音节数目和标记性程度上存在着不对称,本文从共时平面对"有+所+X"与"无+所+X"的不对称作出了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6.
"管他X不X"格式在口语中经常使用。"管他X不X"是由"不管X不X"虚化而来的。从形式、语义、语用三个角度对该格式进行考察,发现其表现形式更加自由多变,表达含义更加丰富,语用效果上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报纸和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大量"X哥"、"X姐"格式的新词语,本文通过对汉语新词语编年本2009~2012中收录的71个"微X"格式新词语进行研究,重点探讨了其发展脉络、语义特征及"X"的性质特征。本文还从语言内部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了其产生和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8.
"如此X"式标题语主要与某些负面的新闻报道相联系,格式中"X"具有[-常规]的语义特征,整个格式除了对"X"或与"X"有关的某一行为活动进行客观陈述外,还带有对"X"强烈的贬抑评价色彩。这种贬抑色彩承袭于"如此X"最初出现的语言环境。对标题语中"如此X"格式相关问题的探讨,有利于新闻编辑者合理地创作标题,避免"文不对题"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全面影响着语文教学。我们看到了可喜的成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被否定,教师的观念在不断更新,现今又有了高效语文课堂和建构式的语文教学模式。在愈演愈烈的建构式语文教学模式的推进过程中,许多老师不禁对其效果产生了质疑。当然,更多的是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现状。甚至有这样的流言:"语文教与不教、  相似文献   

10.
陶亚男 《教师》2011,(7):70-71
课改进行到现阶段,仿佛到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阶段,人们又对这几年进行的改革开始表示怀疑——是不是太浮夸、太浮躁了?是不是真的有效?是呀,我们目前看到的许多公开课,尤其是优质课评选活动中的参赛课,许多环节设置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要自主的形式而自主,说白了是为了体现所谓的"课改新精神"而追求表面的热闹。确实让人怀疑,长此以往会是怎样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1.
学界常用"企望说""色彩说"来解释"差一点没VP"为冗余否定解"没VP"的条件,但有很多语料违背这两种规则。我们基于北京话的考察提出"预期说",指出"差一点没VP"的语义诠释取决于语境预期,即语境里说话双方就事件实现预先认定的概率状况或标准规范,该格式的真值语义须符合语境预期,所否定的是反预期事件,故其冗余否定解见于明显的"反预期VP"。"企望说""色彩说"之所以有相当的解释力,是因为无标记的常规预期多指积极性的状况,这造成反预期事件往往是人们不企望的消极性事件,于是"差一点没VP"的诠释看似受制于企望色彩。语料中该格式的真性否定例远少于冗余否定例,这犹如否定句远少于肯定句:前者是依赖先设的有标记格式,后者是自由表述信息的无标记格式。此外,"差一点VP"的语义倾向也是真值合预期、否定反预期事件,只是它对语境预期的强制性低于"差一点没VP"。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对近代汉语"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作一个初步的考察,近代汉语"比"字句式的否定形式共有四种。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中的句式如"X比Y不同"、"比X不如"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基本不再使用了。从语义上看,比较后项之后的信息肯定与否,比较项的省略与否,上下文语境等对明确语义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像话"作为否定形式的动宾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使用得非常广泛,这一临时词组不仅被固定下来并形成了固定的整体意义,而且在使用过程中正逐步语法化。从"不像话"在句中充当的成分、句型分布、描述对象的变化及其意义的虚化,都能够看到"不像话"的语法化轨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X也好,Y也好”格式的分析,探讨了此格式的语法意义和语用表达功能,并探讨了“X也好,Y也好”格式的表“情”功能。“X也好,Y也好”的格式意义是表示“例举”,是对某一范围内的人,事、物、方式、情状等进行列举说明。强调范围广、情状复杂。“X也好,Y也好”格式的语用功能就在于,它以“例举”的形式表明所列举项(可以代表人、事、物、方式、情形等)的差别是不重要的,在一定范用内是“任意”的。“X也好,Y也好”格式除了在篇章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外,还具有表明说话人的情感和态度的功能,它表明说话人只看重“X也好,Y也好”后续成分中的事件、活动及结果。  相似文献   

15.
另类“被××”格式语义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自杀”等另类“被××”格式与传统“被”字句的句法要求、语义结构不符,但却能被受众接受.在这一格式中,“被”处于高谓语的句法地位,内部形成“‘被’+事件”的语义结构,“被”是对“NP××”所表事实的一种判断,或认定其非自主性,或作出否定暗示.借助网络的巨大影响力,这种另类“被××”格式正被泛化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宾结构"往+NP"可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也可用于动词后作补语,形成"往+NP+VP"和"V+往+NP"句法格式。这两种格式都可以表示位移类事件,前者可表示现实类位移事件、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虚拟类位移事件;后者一般只表示虚拟类位移事件。这三类事件并不是没有任何关系,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讲,虚拟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的隐喻,半实半虚类位移事件是现实类位移事件向虚拟类位移事件的过渡状态。三者均体现了意向图式中的路径图式。  相似文献   

17.
"还X就Y"格式是一种反预期格式,其所传达的信息可与受话人的预期相反,也可以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还可与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该格式可分为现实型与非现实型两种类型,都传达反预期信息。  相似文献   

18.
新兴格式"被xx"关涉"强势方"和"弱势方"两个论元,是对"强势方将某一行为或结果强施于弱势方"范畴化的结果,具有[+强制][+不真实]的语义特征,其内部紧密度高,且"被"位置固定,具备类推功能,是一个动词性类词缀。在反复使用中"被xx"的演进是个围绕[+强制]基本语义特征向外扩展泛化,形式走向常态化的过程。在语用上蕴涵否定、讽刺、批判的功能,具有新奇、简约以及突显焦点信息的特点,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9.
在口语交际中,人们出于"礼貌原则"常常运用一些不含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意义的表达形式隐含地表达否定意义,我们称其为隐含否定。这类隐含否定,通常位于应答句的句首,反映了讲话人客观或非客观、明确或非明确的取向性否定判断或禁止;具有情态否定或评述情态人际功能;其部分形式呈现出语法化趋势,具有语篇衔接功能。从表达形式上看,可以归纳为语气和语调、副词、固化结构和句法格式四种形式。根据韩礼德的人际功能理论对这四类形式否定意义进行人际意义上的探究,我们发现各个形式具有不同人际意义,语气和语调、副词类侧重于情态否定;句法格式侧重于评述性否定;而固化结构根据与语气结合的不同状况表达了不同的人际否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X"作为固定格式,"越来越"是该格式中的不变成分,X是可变成分,多由谓词性成分充当。根据对BCC语料库的考察,X为形容词(A)的占85%。本文着重讨论了"越来越A"的语义特征、语义限制及其否定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