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黄代学 《中学文科》2000,(10):31-31
6月26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中国等6国科学家,同时向全世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草图。它的完成,将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也蕴含了丰富的哲学道理:  相似文献   

5.
“人类基因组计划”引起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认识自身的世纪工程,其中蕴函了深刻的哲学意义。从哲学层面反思,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出,体现了生物科学深入分析与辩证综合相 统一的发展趋势,反映了人作为有机整体与基因的有机构成的辩证统一;人的特性是基因的自然性与环境的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以及人的认识的无限制与人的实践的有限制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缘起:一个哲学家的生与死生命自诞生之日起,便开始了生死同行的旅程。但真正促使我思考生命的一次性的问题,是在阅读《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一书之时,深切体验了我所崇敬的一位哲学家的生与死。这位哲学家,就是已故著名海外华人学者傅伟勋先生。傅先生是一位挚爱美好人生的学者,一位热爱中国和中华文化的哲学家。他年月生  相似文献   

7.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理论的一项重大突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类哲学”是从人们的价值存在、类生命本性入手 ,探讨人的社会历史存在本质的理论成果 ,它要求人们只有从价值层面上去关注人、理解人 ,才可能真正在哲学中把握住“人”。所以它是提示了现实的人的价值及其未来解放的“真正的哲学”,也是在现代社会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类哲学”的提出对我们重新理解“哲学”、“人”的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实践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培育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事业。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是教育的第一要义。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研究者,教师应不断提升课堂的生命化理念,怀着对生命的敬重,以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让他们在师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下,自由、健康、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从"知能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变对学校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生命课堂",学校要营造人文氛围,创设"生命课堂"的和谐氛围;建设"数字化"校园,促进"生命课堂"的内涵发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推进"生命课堂"的深入发展;开发校本课程,彰显"生命课堂"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人的教育,政治课除了是政治工具外,还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生命价值,为此,必须让政治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唤醒课堂生命意识,使政治课堂成为生命的绿洲,关照生命活动应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冲击很大.尤其是时政性、逻辑型很强的高中政治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和变化。由原来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部分变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内容大幅度增加,课时量不变。这对于高中政治教师如何既能贯穿和遵循新理念又能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是个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高二思想政治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对它的学习、理解既是一个理论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在实践中反复体会总结的过程。如何把深刻的道理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常识”,这就是我们教学要研究的问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方法,供大家参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兰德曼哲学人类学的思考,通过对作为生命体的人与动物生命的比较分析,认为人的生命是非特定化和未完成的,而正是因为人生命的未完成给其生命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人作为自由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创造性的存在和超越性的存在,使生命完善成为可能。分析并吸收哲学人类学对于生命未完成与完善的合理内容,为当前正在开展的终身教育注入了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性爱与文明的冲突机制,是本世纪人们最关注的主题,它在维持或消解传统制度方面具有显著的影响。现代化的走势不仅带来了政治、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机遇和可能,同时,信仰系统的紊乱也在道德文化领域带来危机和挑战,由性开放引发的各种需要和欲求,开始孕育或形成颠覆古老文明的潜在力量。因此,认识性文明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所表现的心态结构特征,会为人们提供一个宏观的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生命课堂"是师生的生命共同体,是为了师生的发展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对于"生命课堂"的构建需要观念的更新,理论的批判,更需要在改革中探讨和创建新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7.
向卫国 《教书育人》2006,(11):62-62
很少见到这样的散文,它把自然、历史、人物、心灵、教育、哲学和诗融合在一起,显得那么自然。它是一个少年的成长史、一个人的心灵史、一座村庄的自然史、一个小小人群的社会史、一段时光的生命史:它又是一部教育诗、一部诗哲学,或者一种狭义的,即个体意义上的自然哲学、历史哲学、道德哲学等等。也许说什么都可以,但都难以成为对这部书的准确命名。与其绕这么大的圈子,也许还不如干脆回来:它,就是作者自己命名的一部“少年史”,一部生命的“细节”史。“少年”是一个人,是个体生命的某个阶段:“史”却是时间,也是某个公共的空间。时间和空间本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生命课堂"是师生的生命共同体,是为了师生的发展而进行的课堂教学。对于"生命课堂"的构建需要观念的更新,理论的批判,更需要在改革中探讨和创建新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9.
追溯宗白华美学的西学渊源,可以发现,西方哲人与艺术家的思想、人格对宗白华美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宗白华生命美学与西方学术思想在生命意志、人性情怀、生命本体、人本启示等方面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总的来说,宗白华是站在生命融通的基石上来化合中西、贯通古今,以生命的视角来进行审美文化的综合创造,从而创构了“生命—艺境美学”的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生命课堂"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的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一、"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