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材料:
2006年11月4—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48个非洲与我建交国的官方代表团、40多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会议。这次峰会,是在中非友好合作深入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机制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促进共同发展,根据部分非洲国家的建议,中国政府倡议召开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得到了广大非洲国家的积极响应。会议通过了《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这次峰会不仅是中国外交史上的空前盛事,也是中非关系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为建立和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蓝图。 相似文献
2.
3.
4.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与合作是稳定和发展双边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建立和发展中国-东盟高等教育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应有之义,也是重要动力源泉。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战略伙伴关系的双方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利用相近文化、尊重异质文化和谋求文化认同,是中国东盟建立和发展高等教育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江时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5-20
巴西是最早与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自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巴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往日益增多。除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及军事等领域以外,两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中也有密切的合作,并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多边贸易体制、气候变化以及南南合作等问题上保持着良好沟通与协调。巴西政府一贯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在台湾、涉藏等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给予中国理解和支持。但是,巴西在中巴经贸关系、中国对巴西直接投资意愿以及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对中国也存有误解。这些误解低估了中国与巴西经贸关系的互补性。中巴双边关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时常受到这些误解的困扰。当然,中巴关系中存在一些问题也是正常的,因为在客观上受到经贸摩擦频繁、相互了解不够、文化差异巨大以及地理上相隔遥远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具有显著的互补性、两国政府和人民拥有进一步加深合作的政治愿望以及两国在联合国改革、二十国集团及金砖国家等多边舞台上的广泛合作,中巴双边关系的发展前景无疑是美好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中俄、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是当前国际政治新特点和中俄、中美共同战略利益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着眼于21世纪的长远战略伙伴关系;两对战略伙伴关系体现了当前大国关系向机制化、相对稳定方向发展的特点和新型国家间关系的基本特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这两对关系都是当前中国全方位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俄关系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少,中美关系存在的问题较复杂,故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相对稳定性可能会大于中美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实践,首先分析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初级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处(甲方)与后勤集团(乙方)之间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然后提出双方关系的准确定位应是建立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就如何更好地认识、理解及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提出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薛丽敏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32-33
东南亚国家联盟(以下简称东盟)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文莱、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组成。当前,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双边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随着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突破性进展,双方一致同意把双边关系进一步推向前进,从战略的高度共同致力于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然而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面临着南海问题、台湾问题、“中国威胁论”等因素的挑战.从这些问题入手以探讨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前景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前,传统的"集中培训"培训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更不能满足教师任职学校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进修学校作为教师培训工作母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申婵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2):42-43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第二大邻国,它不仅是中国处理大国关系、地区多边关系的一个平衡点,也是中美俄三角关系在在欧亚大陆的延伸,是各种国际势力争夺中亚地区的焦点,同时,它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壮大具有重大的现实利益与重要的战略意义,从长远的角度,中哈关系的发展应当以建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方向和指南,这在本质上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建立在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基础之上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具有重要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它寻求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创造性是其三个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张传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
【活动背景】高中生处于“暴风骤雨”期,情绪非常容易波动。这时的女孩敏感,男孩易怒。当遇到生气的事情时,有些同学会选择闷在心里,不去表达。有的同学会指责呵斥,甚至大打出手。这些都不是恰当的处理愤怒情绪的方式。不恰当的愤怒情绪处理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影响事情的解决,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伤害。如何引导高中生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建设性地处理愤怒,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何金俐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0,21(3):25-27
目前,许多学者对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仍是着重于其解构、摧毁的否定性向度。其实整个后现代主义文化运动好比是一种原始宗教的表演性礼仪活动,正是循着“狂欢—涅槃—更生”这一模拟性的生命发展历程,引导出了它自身的建设性向度,显示出对人类精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道家思想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动的、内在联系的泛经验论同道家的道本论在把握世界的方式上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契合之处。道家的整体价值观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价值信仰的重建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类同性。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直觉、领悟同道家的内在体道在广义的“认识”形态上颇为相似。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语言观同老庄的“言不尽意”论表现了相近的旨归。 相似文献
18.
王英恺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23(2):131-132
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 ,通过有效的舆论监督 ,社会管理部门能够正确地行使职能 ,公民的精神文化素质能够得到提高。对媒体而言 ,搞好舆论监督则可以提高竞争力。尤其是电视媒体 ,能否拿起批评的武器搞好舆论监督 ,关系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申振信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16(1):26-34
文章强调,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继承,是对结构性后现代主义的批判与总结,即内在关系论与世界和谐教育,多元价值观与人的解放,人的创造性与后现代科学观教育。文章主要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哲学观出发,阐明了它对教育的启发。在教育上较多涉及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课程观,也涉及到了教育体制和师生关系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的专业建设随着国家的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的需要而进行着调整和改革,不断形成了适合国情的专业建设体系,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