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爽 《中国教师》2014,(1):94-95
学校究竟是学生一起快乐学习成长的场所,还是使学生丧失欢乐、丧失学习伙伴、丧失个性和创造性的场所呢?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学校越来越偏离“快乐学习”的轨道,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厌恶学习、逃离学校的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近日阅读了钟启泉先生翻译的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后,认为此书中就有这一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校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建设学习共同体是我国基础教育学校变革与发展的现实选择。学习共同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以学习为核心,以人的成长为终极目的。学校作为学习共同体,是以人的成长为终极目的的多元、共享的关系结合体。其终极目的是人的成长,其核心任务是教与学,其动力基础是系统领导,其联系纽带是内生文化,其生活方式是持续沟通。学校应在校长、教师、学生超越了个人主义的共同学习中,生成极具特色的组织文化,通过系统领导、持续沟通,推动学校整体性变革。  相似文献   

3.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在"学习共同体"的学校里,不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成长,而且为了促使学生相互学习,教师也必须要相互学习和提高,家长也要相互学习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微 《现代教学》2010,(9):77-79
在有着柔和色调的教室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轻声软语,U字型的课桌椅排列使坐在中间的教师可以毫不费力地捕捉到每个孩子细微的神情变化,因为全身心地接纳所有的孩子,因而他(她)的每一句话都能和煦温暖地吹送到每一颗稚嫩的心田中,课堂里的每个人都认真倾听着别人的发言、耐心地回答询问、认真地思考问题、兴奋地展示成果……不断有精彩观念诞生,如同欢跃的音符激起教室里清畅的交响,润泽的课堂气氛映衬着一张一张灵动、知性的脸。十几年来,佐藤学教授投身于课堂改革之中,使他的教育哲学在实践的沃土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学习的挑战》记载了一个个奇迹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教师》2013,(28):2-F0002
"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目的都是上好课。然而,学校的责任就是在于上好课吗?教师的责任就是在于上好课吗?不是的,学校的目的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保障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为民主主义社会作好准备。倘若一年之后,课堂上哪怕有一个儿童的学习权没有得到保障,就会出现厌学的儿童,那么,这所学校就不能说是尽了责任,教师也不能说尽了责任的。"  相似文献   

6.
庄可 《辽宁教育》2010,(6):10-12
学校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共同体,师生、师师、生生之间就是一个共同体,要不然就不是学校。但为什么现在要强调共同体呢?在应试教育下,我们把教育当作了一种功利行为,难免不出现各自为营等现象。所以,现在讲共同体,是对教育回归的呼唤,是学校教育氛围、教育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发展的开放性、网络化、协作化、资源整合化多元化需要农远项目学校重构合作的教师文化,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提供机会。本文在分析农远项目学校合作文化亟待重构的背景基础上,提出了TELSC(分别取教师Teacher、专家Expert、领导Leader、学生Student、社区Community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多元化学习共同体的建构模式。该文化共同体具有参与者、助学者、学习主题、结构模式、资源模式、发展性评价等方面多元化的特质;在操作策略方面,TELSC多元化学习共同体强调在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信任、规模适度、成员配合合理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分步、谨慎授权、明确授权、信任、信息畅达、宽容、适度控制等教师赋权、全员参与策略实现共同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马立会长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国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区域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研讨会,拟于2007年4月底在上海浦东新区召开。为开好本次会议,研讨会承办单位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浦东新区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模拟思考。今摘登一部分研究文章,以期与大家共鸣。  相似文献   

9.
学校改革的草根运动正在席卷日本全土。这种静悄悄的革命是如何生成的,提示了怎样的学校未来的形象呢?作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创建,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实现着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在教职员室里孕育着作为反思性实践家的教师的同僚性;实现着社区的家长与市民参与的合作性学习。其基础就是立足于"倾听他者声音"的对话性沟通的创造。本文阐述了"学习共同体"的改革哲学是基于怎样的教育发展背景产生的,这种实践又将导致怎样的学校改革的愿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工作日渐成为高校工作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实的高校学生工作体系、从业人员、运作手段与工作思路等在面对工作需求的应答与作为上存在局限。立足促进大学生自主建构学习,提高高校学生工作效能,以学校共同体视角来构建学生工作,是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开放化与信息化的发展,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已逐步渗透入教育中,尤其是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本文就着重研究中职学校借助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提出,教师的责任不是"上好课",而是促成每一位儿童实现学习,保障每一位儿童挑战高水准的学习机会;教师责任的实现要求围绕教师自身的挑战精神形成一个专业成长的"同心圆":内层为个体教师的课堂研究,中层为同事间的课例研究,外层是学校中以及学校间的校本教研制度。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的课堂,是一种公共空间,是师生对话协商、合作共享的场所。以此原则创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学习共同体,要在宏观上形成开放民主、多元交流、尊重信任的共同体内生文化;要在微观上通过对话协商构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打造开放的学习空间、开拓师生和其他成员交流分享的渠道;建设心理健康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家校合作。  相似文献   

14.
陈秋兰 《教育导刊》2005,(12):42-43
走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不仅要把学校建成学生相互学习成长的地方,而且要成为教师相互学习、走向专业化的地方。打造学习共同体学校的起点就是塑造学习型校长,使其重塑多元角色形象,成为团队的首席学习官、共同愿景的开发者、管理创新的设计者和团队关系的协调者。  相似文献   

15.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现代学校的应有之义.本文提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在实践中探索出区域推进学校学习共同体的策略与途径,在共同体建设中使学校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成长.  相似文献   

16.
改善农村学校学生学习共同体将有助于打破传统班级师生、生生之间的孤立与隔阂,促进家校交流之间的通畅度,极大地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营造亲密融洽、互促互励、彼此激发、合作探究又不乏竞争精神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前后持续了20年。20年,课题组成员从最初几所学校,一个县,发展到现在分布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53所中小学幼儿园、6个科研院所和教师进修院校,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20年,课题组的实践是丰富多彩、令人回味的;20年,课题研究的理念和追求是一以贯之、持续深化的。  相似文献   

18.
家园合作是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家园合作相结合可以提高家园合作的效率。当前幼儿园和家庭在合作中出现双方地位不平等、互动沟通方式欠佳、教育资源利用不充分、监管制度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家园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建立共同愿景、提高专业素养、进行团体学习、加强系统领导、拓宽交流平台、完善监管制...  相似文献   

19.
20.
学校教育是一种人与人交往互动的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可以有共享的愿景;能够彼此的交流;人人平等;有规则纪律约束;关心照顾学生;气氛是快乐的.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学生要与学生互帮互助、互教互学,形成一个共同体,从而实现班级日常管理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