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的西方大学为叮维护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而被称为象牙塔.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大学正逐步走出象牙塔,走出的同时却造成了大学理念和精神的缺失.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强烈呼唤大学在走出象牙塔的同时更要注重象牙塔理念的重建.  相似文献   

2.
我们希望你们努力去做“新人”,并且努力地进行自我教育,做一个能够消除敌意,达成和解的“新人”。 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在他的《致新人》中,向渎者传达的最根本的信息。(见该书最后一章《唯有做“新人”》)  相似文献   

3.
刘徽 《现代教学》2007,(5):0-62
张华教授在译者前言里区分了两类教育学者:一类隶属大学和专门研究机构,称之为“大学教授”,主要工作是著书立说;另一类则隶属中小学,称之为“田野学者”,主要工作是立足于中小学,直接改善教育教学。本书作者帕特丽夏F·卡利尼属于后者,她不仅“说教育”,而且“做教育”,即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付诸行动,她创办的美国展望学校就是对其“通过对教育的描述性研究而实现教育的人性化”的核心理念的实践。《让学生强壮起来》阐述了卡利尼的主要观点,即人是作品的主动创造者,作品构成和反映了人的生活;知识是在人与世界的对话中生成的;学校应以发展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为核心,学校本身也在不断处于创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发展并非都是可测量的,要珍视那些不可测量之物;成人对儿童的成长负有责任。《从另一个视角看:儿童的力量和学校标准》是其姊妹篇,介绍了展望学校进行描述性评论的具体做法和事例。如果说《让学生强壮起来》展现了广阔的理论图景的话,《从另一个视角看:儿童的力量和学校标准》则运用大量的实例直接与读者际遇,两者相互呼应、彼此激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邢奇志 《中国教师》2014,(13):89-92
<正>2014年3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插播了有关北京十一学校的报道,画面出现的不是专家、学者及教师的形象,而是喘着、跑着、说着与笑着的流动不息的孩子们,最后学校校长指出:教育就是让孩子发现自己。这和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有着相通之处,透过他的眼睛可以看到教师专业的存在价值。透过孩子的眼睛,我们可以看见教师专业的发展,看见教师群体中的你、我、他及社会……约翰·洛克告诉我们: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思,思想在哪  相似文献   

5.
【正】我确实对教师很有感情。提起教育,我确实非常有感情!曾经,温家宝一再深有感触地这样说。作为从天津小巷里走出来的大国总理,温家宝出身于教育世家,他的祖父曾顶着压力在当地乡村办起第一所女子小学,并培养了许多人才。耳濡目染的温家宝,从小就在祖父熏陶下,对教育有了很深的认识,对教育有着深厚的感情。正是如此,温家宝担...  相似文献   

6.
雷沛鸿(1888—1967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尤其教育改造与社会改造双向互动的理念,值得人们高度关注。令人欣慰的是,曹天忠积多年之功,锲而不舍,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由博士论文改写而成的好书《教育与社会改造——雷沛鸿与近代广西教育及社会》。  相似文献   

7.
李智慧 《宁夏教育》2009,(11):77-77
有一位风趣幽默的“麻辣教师”.他不仅“征服”了一群又一群调皮捣蛋的“问题学生”,而且还在短时间内把他们调教成了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是谁?他就是美国最佳教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也是《教育的55个细节》这本书的作者。  相似文献   

8.
一个读书的时代才是一个有文化味的时代,一个读书的民族才是一个有底蕴的民族,一个读书的学校才是一个优秀的受教育去处。记得一个教育学者说,一所学校的品质不少见证于图书馆。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狄金森)只有读书,才会引起对现实问题(教育当然在其中)的深入思考。书是用文字凝结的智慧,借用智慧的引领从而使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教育的目的就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本刊设置“校长必读”的栏目大致缘于此。  相似文献   

9.
《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8期发表张家的短作《教育的移花接木》道出了不少一般人心中所有、笔下鲜见的看法。其中所谓“木”,指的是称作“教育”的领域与称作“学校”的领域。所谓“花”.何所指?也许不便明说。好在大家心中有数,也就不用挑明。“移花接木”的教育到底算是怎么一回事呢?如果追求的是“教育”本身的正常运行,即使判断失当,举措失当,其错误或可归结为“教育思想错了”;但如果在称之为“教育”的领域,追求的足别的领域的目标,做的是别的领域份内的事情,那就表示没有“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在"象牙塔"的庇护下保持着学术独立、自治、自由的历史传统,并长期徘徊在社会的边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愈来愈密切,社会要求大学走出象牙塔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从而使大学面临一系列难题:大学究竟要不要走出象牙塔?假如要,该如何走出象牙塔、如何保持其基本学术价值?。对于这些问题,博克认为大学既要坚守象牙塔,又要走出象牙塔,更要超越象牙塔以维持两者的平衡。对我国大学象牙塔精神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有利于我国大学象牙塔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11.
刘永和 《班主任》2013,(12):5-7
当前,学校教育有一个突出的矛盾:用过去的知识,教育现在的学生,让他们去应对未来的世界。教师教育也有一个突出的矛盾:用过去的内容与方式,培训现在的教师,让他们去应对“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迫切需要邓小平教育理论来指导。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应着重理解 :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创立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立足点 ;“三个面向”是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方针 ;培养“四有”人才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目标 ;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进行教育改革 ,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教育 ,是搞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保证。为了学好邓小平教育理论 ,必须正确认识学习邓小平教育理论的迫切性和长期性 ;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贯彻邓小平教育理论 ,必须坚持“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13.
钱海荣 《师道》2007,(4):51-52
凌龙华先生是有个性的语文教师,也是有思想的青年作家、教育学者。同为语文教师的我,非常欣赏龙华率真的性情、逼人的才气和灵动的文笔。  相似文献   

14.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开发表的又一个重要报告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反响。本文从立论基础、回应挑战、实现目标三个方面对该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简要述评 ,以期把该书的精华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5.
周茂林  王勇 《继续教育》2005,19(12):18-20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大学已不再是孤芳自赏的“象牙塔”。最早的大学仅仅是传授知识,但自十九世纪末以来,社会服务的作用在现代大学中越来越突出,比如,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新成立的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了“服务社区”的教育思想之后,美国各州立大学纷纷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基本功能之一。时至今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已经同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科学研究等教学理念紧密相连,成为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以塞尔意向性理论为切入点,分别考察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意识、教育意向性、课程决策、对话教育和学习共同体等,析分意向性在主体性教育整个要素、过程、环节中的重要功能、意义与价值。认为主体性教育中的意向性世界是一个以语言为中介,沟通个人心灵与社会制度实在的世界。主体性教育的意向性世界是一个开放性、建构性、可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18.
我从2008年8月1日起开始陆续写博客,我的博客名称是:智慧实践生成智慧。但很是惭愧,作为一名教龄近20年的教师,越来越参悟不透“智慧”一词,既没有进行智慧实践,也没有生成多少智慧。  相似文献   

19.
卢荣林 《考试周刊》2011,(19):210-211
最近,酷爱读书的我欣然读阅了多本关于教育教学工作方法的书籍。其中《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一书中大量正面的事例说明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结合当前所在的技工学校教育,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鸟》是大江健三郎于23岁就读东京大学期间完成的短篇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从虚幻内部世界走向现实的外部世界的年青人的心理历程。大江健三郎笔下的主人公大多可以实现精神上的自我重建,但本部小说的主人公却深陷绝望而无法自救。本论文将围绕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来试论《鸟》这部作品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