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一九一一年,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创举。冯玉祥、王金铭、施从云等领导的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段历史迄今却鲜为人知。在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的今天,重新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爆发了张秀眉领导的苗族农民起义(以下简称苗民起义).这次起义始于咸丰五年(1855年),迄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起义的地区,几乎席卷全省,声威远及湘、桂、川、滇等省的边境.参加这次起义的,除了苗民外,还有以汉族为主的教军(号军),响应这次起义的有布依、侗、水、回等少数民族.这次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以苗族为主体的贵州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义,是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湘南起义在中国革命史和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史上的地位不应低估。我们应在起义时空的选择与斗争的准备,起义的组织工作与军事工作,起义的规模、声势及其群众工作、土地革命等方面弥补既往研究的缺陷,充分肯定湘南起义应有的历史定位。与湘南起义重要历史地位紧密联系的是,湘南起义在起义过程中所凝成的坚定的革命信念、英勇的献身精神、积极的探索创新、赤诚的为民情怀等革命精神和红色基因,更值得我们今天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进一步研究和宣传、弘扬与继承。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湘南起义作为中共中央酝酿和指导,朱德、陈毅与湘南特委共同组织和发动,毛泽东策应与支援的一场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起义,其历史进程尤其值得剖析与阐释,其表现出的革命精神尤其值得传承与弘扬.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我们要深入学习湘南起义中的共产党人在逆境下坚定信念,挫折...  相似文献   

5.
李利  刘涛 《下一代》2013,(2):10-10
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初创时期奠定重要发展基础的是著名的三大起义,即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二枪,广州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三枪。这些起义虽然都相继失败了,但她所播撒下的革命火种终成燎原之势。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上述三大起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历史地位时有过这样的表述:“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6.
发生在1929年5月6日(阴历三月二十七日立夏节)的商南起义,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边区的重要的革命起义之一,由于时隔已久,行政区划变动等原因,人们对这次起义的名称说法不一。据我所知,这次起义的异称有以下几种: 一、“商城起义”。见《大别山烽火》第107页及《历史教学》1983年第8期《商城起义的时间》。二、“太平山起义”。见《革命红旗万岁》第24页。  相似文献   

7.
从1919年到1949年的这段历史,一般通称为中国现代史.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最伟大的功绩还在于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现就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段历史中的重要问题,作一简略介绍,供自学者参考.一、学习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南昌起义中的谭平山——兼谈南昌起义中的若干史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平山是南昌起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参加了三次九江会议,积极为南昌起义作准备,是南昌起义的发动者之一;他反对张国焘的阻挠,坚持武装起义方针,是起义的领导者之一;在南下途中,他对革命前途推动信心,思想右倾,在工作上犯有严重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南昌起义失败的进程。他的功大于过,在南昌起义的历史上应有基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湘南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发动和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中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作为起义的重要领导者,朱德以其非凡的英雄气概和革命胆略,认真吸取南昌起义的经验教训,在危机时期,继续高举我党独立领导武装起义的旗帜,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进行艰难的探索,把武装斗争和农民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对起义的成功举行和失败后排除“左”倾盲动主义的干扰,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白色恐怖中举起了武装反抗的旗帜,以暴力革命的形式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殊死之战,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这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斗争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充分体现了斗争精神的人民性、开拓性、策略性和无畏性。  相似文献   

11.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通过有效的措施组织、动员和鼓舞群众。其中,群众大会是民众认同的革命场景,革命观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群众大会渗透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苏维埃时期,中共对如何召开群众大会制订出一些原则性规定并逐步加以完善。群众大会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仪式,在今天的农村仍然是极为有效的群众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延安红色教育资源是新时期开展公民教育的特色教育资源。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地处陕甘宁边区,在教育的价值与意义上,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为突破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应用受地域的限制,在新媒体环境下提升公民教育中特色教育资源的个性化服务,利用互联网面向学校与社会公开共享特色教育资源,旨在促进红色教育资源在公民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延安红色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个性化服务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原有的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很难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教育资源数字化服务的要求,因此需要重新构建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新模型。基于该模型制定延安红色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和规范,设计和分析红色教育网络平台模块的功能、素材建设等,实施网络平台开发;根据对网络教育平台的推广,研究红色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深化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在学校和社会中有效应用的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列宁参加革命活动的时间顺序,可以把列宁一生的思想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文章主要分析了列宁早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构建了全面而系统的“灌输”理论,利用报刊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理论,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紧密结合。列宁早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周立波一生从事革命文学活动,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出浓厚的革命文学情结,这种情结来自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的影响、马列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引、“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新文学的哺育及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滋养。  相似文献   

15.
在二三十年代流行的“革命+恋爱”的小说叙述模式中.存在着革命权力秩序与性别权力秩序相互纠缠的现象。本论文从二三十年代“革命+恋爱”模式中革命女性的形象书写入手,通过对情爱关系中的性别政治、革命女性的浪漫之爱对革命意识形态的美学实践的影响以及对革命女性的情爱心理中同情即爱的情爱特质的分析出发,试图呈现革命女性性别在政治权力秩序转化为情感秩序时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四川广安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广安市是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广安的发展是世人瞩目的问题。小平故乡旅游资源丰富,集名人故里、山水风光、红色文化和考古文化于一体,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广安市旅游发展的研究对广安经济结构调整、长江上中游地区水土保持、广安跨越式发展和革命老区经济建设探索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革命文学这一指定范围,阿英确立了政治的三重特性:革命性、理想性和先锋性,以及形式的三个层次:规范性、总体性和发展性。对“革命文学”的阶段限定和政治与形式的多重理解,构成了阿英的人本主义文学政治观。阿英的实践启发学界建构文学政治的“一体两面论”,解决文学与政治的共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1905年7月16日,清政府颁布了遣使出洋考察政治的谕旨,是举为清政府谋求政体改革的第一个步骤,高度契合了国内立宪派的政治追求,他们积极为清政府加油鼓劲、建言献策,与清政府暂时结成事实上的联盟,这无疑是对革命派的有力挑战。8月20日,革命派统一机关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由于缺乏言论机关,革命派对遣使举措以及由于9月24日吴樾暗杀考政大臣受到国内立宪派的强烈挞伐几无回应,直到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创刊,革命派才对出洋考察团乃至清政府能否推行政体改革有较为系统的回应,这些回应言论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同盟会成立初期革命派的策略取向。  相似文献   

19.
胡风文学批评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风是怀着对国际普罗运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创作和批评活动中来的。胡风解放前的批评主要收录于《文艺笔谈》等七部评论集和《论民族形式问题》《论现实主义的路》等论文中.建国以来的批评主要是“三十万言书”。胡风的文学批评是中国现代革命文艺阵营中最有个性的批评。足以跻身“五四”以来最富原创性的批评之列。胡风的文学批评在现代革命文艺史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巨大影响。我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某种活力和理论冲击波。  相似文献   

20.
距今一百年前成立的南社,是中国文学史上人数最多、范围最广、活动时间最长的社团。是近现代中国的一个独特存在。当年,它以笔为武器,高举革命文学大旗,以昂然的激情唱响了中华民族觉醒的劲歌。它是民间组织,靠同仁们不言衰的激情和力量从事文学活动。它的革命文学的特性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操守,对当时及后来的中国文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南社文学现象是我们研究南社、探讨未来文学之路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