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文学作品中的“闲笔”,应指那些看似闲散、游离,实则与主题密切相关且别具表达效果的文字或情节。“闲笔”不闲,因为它们在文中或延伸补充,或衬托渲染,可使文章层次更加丰富,虚实相间,摇曳生姿。这样的“闲笔”亦可称为“妙笔”。刘静老师《基于〈藤野先生〉的“1+X”教学设计》以“研究‘闲笔’的妙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关注“闲笔”、理解“闲笔”、品味“闲笔”、运用“闲笔”,整合阅读三篇散文《藤野先生》《回忆鲁迅先生》《我的母亲》,并将对这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指导渗透其中,较好地实现了“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构思新颖、实用,可谓教学设计上的“妙笔”。  相似文献   

2.
“闲笔”的概念并未有权威工具书进行命名。金圣叹在对《水浒传》的评点中称之为“游离于叙事线索之外的细节描写”[1]。后文艺学理论泰斗童庆炳认为“所谓(闲笔)是指叙事文学作品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部分”[2],这一观点得到学界认可。  相似文献   

3.
闲笔理论作为中国古典叙事理论,在阐释中外叙事性文学作品上具有极强的有效性。用闲笔理论解读影片《为奴十二年》,其闲笔艺术体现为:次要人物、故事作为闲笔扩展叙事内容,自然情景作为闲笔增加文学意义,歌曲作为闲笔抒发人物情感,补笔作为闲笔完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常常会遇到一种叫“闲笔”的文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信手一笔”,它是指作者似有意似无意地点缀上的一两句“闲话”,有人比之为“荷叶上的露珠”。下面就撮举数例来呈现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一、展现人格魅力《三国演义》第104回写诸葛亮病故,蜀人  相似文献   

5.
闲笔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为切合表达的需要,而有意造成情节的断续、文笔的婉转迂徐、气氛的调节变换、节奏的张弛间歇等的一种叙事方法。闲笔表面看似乎是繁冗之笔,可有可无,细细品味,则独具匠心,不可或缺。我  相似文献   

6.
“双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深度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以“闲笔”为散文深度教学的切入口,厘清“闲笔”的定义、类型、作用,设计品读散文“闲笔”的学习任务,提出品读散文的策略,实现学生对散文的深度学习,有效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吴卓君 《考试周刊》2011,(88):51-51
本文通过文本“闲笔”“留白”处的研究,让学生能自主地在“闲笔”处流连,欣赏言外之意的独特风景;在“留白”徜徉,领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神韵境界。  相似文献   

8.
李准曾这样来说明他近几年来创作中的一个体会,叫作“闲笔不闲”。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中就有许多精美的“闲笔”,充实着、美化着作品的细节描写,调节着作品的情节结构,在形成李准这一时期创作的特有色调、情趣、节奏、风格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闲笔”本身已在逐步成为李准小说创作的一个特色。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小说以“闲美”著称,读他的小说如在丛林中徘徊漫步,惬意无比。他善用“闲笔”,自然天成,别有一番情味和意蕴。譬如汪老的《金岳霖先生》,这是一篇十分寻常的回忆性散文,但由于闲笔的运用,使散文旁辟小径,曲径通幽,尽显自然洒脱的“散”文之美。请看课堂上关于“闲笔”探讨的四个镜头:  相似文献   

10.
散文向以“形散神聚”为主要特征,与“散”相呼应的,是散文中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这些“闲笔”如何与文章的意脉相接?这就成了散文教学中必须直面的重难点。以经典文本《故都的秋》为例,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涵泳文本,观照作者如何在“文脉”之外开枝散叶,挖掘隐含的独特审美价值和文化资源,或能为散文教学中的“闲笔之探”提供范式。  相似文献   

11.
在鲁迅的小说、散文中,常有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其实,“闲笔”不闲,作者往往在貌似闲笔的有限笔墨中,隐着丰厚、深刻的内涵,从对其小说、散文的个例分析,我们可看到鲁迅语言的精粹、笔墨的经济、内涵的腴厚。鲁迅堪称语言巨匠。  相似文献   

12.
近日,笔者研读了《语文月刊》2014年第6期发表的两篇文章,一是印江苏老师的《难文浅教,让学生收获幸福》,一是黄翠、陈学敏老师的《探讨“浅文深教”式教材处理艺术》。客观地说,二文是文本教学中每每遇到的一个问题相对的两个方面,对教师教学难文与浅文有相当的启迪意义。让我惊叹的是二文都不约而同地言及如何处理作品“闲笔”的内容,前文主体内容的第二部分是“品‘闲笔’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后文主体内容的第一部分是“闲中有趣:闲来之笔赏新趣”。看似闲笔而不能闲置,笔者也想对“闲笔”的准确界定与解读方法作一番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所谓“闲笔”是指在叙事作品中,切合表达的需要,而有意造成情节的断续,文笔的婉转纡徐,气氛的调节变换,节奏的张驰间歇的一种叙事手法。“闲笔”有时初看起来好像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游离主干的蛇足、败笔。其实,  相似文献   

14.
“闲笔”是王蒙小说语言运用中的普遍现象。从表现功能上说,闲笔可以增添语言的情致,使语言更有趣味。从叙事功能上看,闲笔可以调节叙事节奏,制造间离效果。从文化功能上说,闲笔扩大了生活内容的表现范围,体现了广泛真实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常把与文章中心无关的文字称为“闲笔”。在不少文章中,有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看似闲笔实则必要的文字,阅读时应该理解出它应有的作用。一、交待缘由。例如《小橘灯》,文中的主要描写对象是小姑娘,可是在“我”离开小姑娘家之后,作者写了“我”与朋友的一段对话,好像是画蛇添足。实际上,这段对话透露出小姑娘的爸爸与革命组织的关系,照应了前文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反映的。看似寻常的闲笔却能微言大意,映照出历史的深邃与沧桑,而妙趣横生之笔能将人物的性格特征描绘的淋漓尽致。《红  相似文献   

17.
【设计说明】闲笔,是写人记事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教学时关注闲笔,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思,咀嚼文章的情味。本设计按照“1+X”阅读课程形态,组合了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5课《藤野先生》、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以及八年级上册第6课推荐阅读篇目《我的母亲》(邹韬奋)等三篇散文,引导学生辨识、鉴赏、学习三篇课文中的“闲笔”,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8.
小说这一文学作品,除人物、故事情节这两大要素外,还有环境,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描写又叫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不可低估。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地位看似闲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设置安排,不能  相似文献   

19.
文学作品的结构,一般以周密无间、前后连贯、浑然一体者为佳。中外名著大都具有这一特色。但当我们欣赏玩味中外文学名著时,却发现在谨严周密的行文中,往往突然打进一个楔子,插进几句似乎和主题关联不紧密的话,于主干而外,横生枝节。我们切不可以为这些貌似“闲笔”之处是作者的疏忽,而要仔细体味,认真探索,才可悟出作家的良苦用心与运笔之妙。《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反映的。看似寻常的闲笔却能微言大意,映照出历史的深邃与沧桑,而妙趣横生之笔能将人物的性格特征描绘的淋漓尽致。《红楼梦》中“静穆隽永,清澈如水,凝重如山”的个性化语言,就把剧中的人物因社会地位的迥异而表现的人生百态一一折射而出,勾勒出一幅睿智诙谐、娴静雅致的情景交融图,为读者更好的了解剧中的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