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出版参考》2005,(14):1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生命中某一时刻的经验浓缩并凝结成作品的时候,它延续了个人灵魂一段流浪的心情.无论那些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空间里,无一不都在作品中留下点点的痕迹.当陌生人读着使他感动、兴奋、怆然的句子,他便牵过了讲故事人的手.  相似文献   

2.
且将平淡孵辉煌高伟杰【吉林】5岁的时候,妈妈曾问我:“长大后你要做什么?”我答:“当大王。…9岁的时候,妈妈又问我:“长大你想干什么?”我答:“当老师。”18岁的时候,没有人再问我该做什么要做什么。时代安排我们统统去当农民。从此再不敢想当什么想做什么...  相似文献   

3.
胡拥军 《新闻天地》2004,(7):J001-J001
什么时候,我们的热血如此沸腾,什么时候,我们如此执著地守护着一个个漫长的不眠之夜?当欧罗巴的狂潮拍击我们心弦的时候,我们的心在怎样跳啊,喊啊!是的,因为足球,因为那一片梦幻的绿草地,我们的心空,才如此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4.
18年前,我刚刚参加新闻工作,到人民日报社驻地方的记者站工作,一个多月都没发稿,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这个时候,记者站传达室的阿姨告诉我,到秋天该下乡写秋收了. 这就是那个时候的经济报道,所谓的"四季歌",春天报春种、秋天写秋收;年初报计划,年底再总结,还是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套报道模式. 但现在,我们的财经报道显然已经和那个时候完全不同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新闻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更重要的是,现在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全球化切切实实地来到我们每个人的身边.10年前,经济全球化还是学术性的概念,不管是国际经济危机还是日本泡沫破灭,与我们何干?但现在完全不同了,各个经济体之间日益融合、声息相通.  相似文献   

5.
油江 《航空档案》2011,(12):8-21
中央领导于1982年10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讲话时,提出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经济建设要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正确地阐明了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回顾航空工业所走过的路程,我们深深感到,什么时候科研与生产的关系摆正了,什么时候就带来航空工业的蓬勃发展,吾则,就要走弯路.科研、设计...  相似文献   

6.
钟星  陈勇 《湖北档案》2022,(12):21-23
<正>1908年,曾有国人提出“奥运三问”:“什么时候,我们能参加一届奥运会?什么时候,我们能夺得一枚奥运金牌?什么时候,我们能举办一届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交出了恢宏答卷。北京作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连续两次在奥林匹克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篇章。百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疗养院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许多工作也得到了新闻媒体的连续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院一大批专业人才的辛勤努力,得益于这几年我们院领导班子在人才建设上的开拓性思维和对待人才上的根本态度。在疗养院近4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人才建设是一个单位全面建设的基础,一个单位什么时候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什么时候发展形势就好,什么时候失去了人才,什么时候发展就要受到影响。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在人才的培养、使用、稳定和人才交流方面…  相似文献   

8.
凤凰山的山色什么时候最绿, 是春风吹来的时候. 大凌河的河水什么时候最蓝, 是旭日初照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青年记者》2007,(15):79-79
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10.
出版工作者经常强调"眼睛盯着市场,心里装着读者",实际上这两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出版的图书要反映读者的需求,而读者需求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变化的,总结多年来图书出版的经验,什么时候我们的图书反映了读者需求,什么时候我们的图书就比较畅销,否则就销得不好,甚至出现滞销.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在图书比较短缺的卖方市场,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含量,是书就能卖得好.  相似文献   

11.
工作,有忙碌的时候,也有闲暇的时候;事业,有成功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回想这么多天来,常常失意常常不平,感觉自己对事业的追求总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不能顺利实践,感觉人生的不如意似乎总在身边环绕。于是,常常在想,什么最可贵?也常常在想,我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在追逐着什么?  相似文献   

12.
题材选定之后,记者在采访中问什么、怎么问、什么时候问、问到什么程度,这里面大有学问.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题材选定之后,记者在采访中问什么、怎么问、什么时候问、问到什么程度,这里面大有学问.这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相传,阅文画圈开始于宋代,始作俑者为王安石.这自是远话. 那么,我们党和政府的文件,领导人阅后画圈开始于什么时候呢?说来还有一番曲折故事.  相似文献   

15.
当一则新闻从采写过程中产生,我们把它看作是围绕什么人(who)、什么事(what)、什么地方(where)、什么原因(why)、什么时候(when)这五个W的基本要求所构成的新闻文本。这一在作者经过价值判断、记述事件之后产生的新闻文本,内涵着作者对于新闻事件中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的认同。当该新闻文本进入到媒介播发过程时,我们将其称作一则新闻报道。从受众决定新闻价值的观点理解,该新闻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由受众在完成对此报道的解读后实现。所以说,抵达受众一端的新闻报道与原先的新闻文本之间必然已经产生距离,而从新闻文本  相似文献   

16.
没有好歌曲,我们盼着好相声;没有好相声,我们盼着好小品;没有好小品,我们盼着能有"千手观音"那样的意外之喜来拯救春晚.只是,当上面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的时候,还能靠什么呢?于是,我们看到,在离春节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时候,媒体上就开始像往年一样对春晚展开密集轰炸了,只是,这一次被选为调动我们情绪、吸引我们目光的,是"流行语".  相似文献   

17.
没有好歌曲,我们盼着好相声;没有好相声,我们盼着好小品;没有好小品,我们盼着能有"千手观音"那样的意外之喜来拯救春晚.只是,当上面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的时候,还能靠什么呢?于是,我们看到,在离春节还有很长一段时问的时候,媒体上就开始像往年一样对春晚展开密集轰炸了,只是,这一次被选为调动我们情绪、吸引我们目光的,是"流行语".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教育就象面包一样是每个人发展自己的必需品.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教育变成了发霉的面包,块块噎人.  相似文献   

19.
践行“走转改”,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实在是太重要了。从新闻工作的历史看,我们什么时候“走转改”做的好,什么时候新闻工作就活跃,就能在百姓中引起共鸣,激发热情,受到欢迎,收到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2010年到2011年中,中国的媒介传播存在着两个关键压力——大国化和数字化。大国化在外交上讲就是中国威胁论,中国什么时候超越日本,什么时候超过美国?所谓营销都是根据环境而变动的,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再有就是数字化问题,我们自始至终都在利用资本、技术不断进入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