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桂娜 《青年记者》2016,(11):21-22
目前,学界对于媒介产业本质的思考主要集中在“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两个层面.笔者认为,“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皆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而“相关性经济”似乎更能揭示互联网思维下媒介产业经济活动的本质.本文从分析“注意力经济”和“影响力经济”的弊端出发,阐释“相关性经济”的内涵和理论价值,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2.
我和王甘霖老师合写的《邵阳常务副市长背后的利益链接》一文在2005年11月8日的《民主与法制时报》发表后,截至目前,国内许多报纸都发表了相关评论人士对邵阳“情妇经济”的解读,如《“情妇经济”究竟是一种什么经济?》、《贪官为何倡导“情妇经济”》、《“情妇经济”是一个腐败“毒瘤”》、《“情妇经济”警示了什么》等等,对于我们所报道的湖南邵阳常务副市长所倡导的“情妇经济”这一稿子,网上一时间议论纷纷。此外,世界的四大通讯社以及香港《明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都相继转发了这一报道。作为事件的“在场者”,我们也揭开采访背…  相似文献   

3.
从媒介形象的角度看经济广播的形象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轶玫   《视听界》2006,(5):49-51
在频率专业化被广为提倡的今天,一系列专业频率诞生并取得了骄人成绩,如“交通广播”、“文艺广播”、“音乐广播”、“新闻广播”等。在大部分省市电台中,“经济广播”也常常被作为一个专业频率而存在着。然而,当下大多数中国经济广播面对着同一种尴尬:即经济广播作为专业广播的非专业化形象与作为小众广播的大众化生存状态。由此,中国经济广播整体呈现出一种“泛经济化”的模糊形象,“泛经济化”的形象定位远离了最初经济频率“专业化”道路的初衷,名不副实成为大多数经济广播的现实写照。今年是中国经济广播诞生二十周年,本文试图从媒介形象的角度审视当下中国经济广播的形象及其成因,并力图为今后的经济广播找寻一个更合理的形象定位。  相似文献   

4.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经济与人们日常生活是多么贴近。也可能正因为此,对经济生活中一些重大变动的报道,常会引起上下左右不同程度的非议,以至于在当今的经济记者圈中,不少人对“热点”、“难点”新闻避而远之。“逃避”没有出路。记者,特别是经济专业记者的“天职”,就是及时准确地报道经济生活中的新闻。近一年来,笔者有意识地在这一方面做了些许尝试。个中酸甜苦辣,不知同行有共感否? 走出“窘境”在于“层层剥笋”  相似文献   

5.
李欢欢 《大观周刊》2012,(31):12-12,65
先秦农家经济思想可分为“平民农家学派”和“官方农家学派”,两者固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而提出了不同的经济思想和政治主张。“平民农家学派”提出反对剥削、要求平等的经济思想。“官方农家学派”在其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之成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的一种手段。两种不同的经济思想对封建社会“均贫富、等贵贱”的农民平均主义思想和“重农抑商”的统治思想分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和王甘霖老师合写的《邵阳常务副市长背后的利益链接》一在2005年11月8日的《民主与法制时报》发表后,截至目前,国内许多报纸都发表了相关评论人士对邵阳“情妇经济”的解读,如《“情妇经济”究竟是一种什么经济?》、《贪官为何倡导“情妇经济”》、《“情妇经济”是一个腐败“毒瘤”》、《“情妇经济”警示了什么》等等,对于我们所报道的湖南邵阳常务副市长所倡导的“情妇经济”这一稿子,网上一时间议论纷纷。此外,世界的四大通讯社以及香港《明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都相继转发了这一报道。  相似文献   

7.
沈大伟  徐婷 《新闻世界》2009,(12):169-170
湖南卫视在2004年主办大众歌手选秀活动“超级女声”,并于2005年、2006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和第三届。2009年更名为“快乐女声”。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全国刮起了一阵选秀热潮。本文从传媒经济视角对其产生的“注意力经济”进行分析,加深对“快女”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金震茅 《声屏世界》2006,(12):14-15
江苏南部(苏南)作为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崛起了世界第六大现代城市群,被称之为中国经济的“引擎”。当前“苏南”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高潮阶段和后工业化时期,城市化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涌入“,苏南”城市“新市民”数量急剧增加,对“苏南”经济、文化、思想、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广播对大量涌现的“新市民”受众产生何种影响“,新市民”受众对广播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广播应当如何适应这些需求?“新市民”受众的崛起与广播的机遇乡镇变城市,农民变市民,源源不断的外来人口不断加入“苏南”城市。作为我国经济最具…  相似文献   

9.
张草 《大观周刊》2012,(1):38-38
“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最早是冷战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周家对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歧视性做法。“非市场经济国家”一词起源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中的“国家控制经济”的概念.随后西欧、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也制定并实施了有关“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反倾销法律及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0.
经济报道要有“人情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生活已成为社会的主题,经济与百姓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市场经济对群众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强,人们对经济报道的注意力不断提高,媒体间的竞争在经济新闻报道方面也显得愈发突出。经济报道欲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必须转变传统经济新闻报道理念,在题材选择上要广开思路、在报道方式上要大胆创新,特别是要重视经济活动中的“人”的因素,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经济报道要有“人情味”经济报道是“关于人们如何进行经济选择和经济决策的报道”,经济报道的主角是人。“以人为本”的报道方式,就是要在经济报道中关注…  相似文献   

11.
对新闻工作我是外行,对经济宣传我也无研究。但从实际工作中感到,经济宣传非常重要,总希望新闻界能经常宣传经济建设的大好形势,介绍改革和开放的经验,以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四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搞好经济宣传的作用是很大的。这方面的事例很多。我省无锡县堰桥乡的干部、群众,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创造了“一包三改”的经验,就是在乡镇企业中搞经济承包责任制,改干部任命制为聘用制,改工人固定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为浮动工资。这一改革,从干部制度、劳动制度和分配制度方面打破了“终身制”和“大锅饭”、“铁饭碗”,是乡镇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大突破,对城镇集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许多报纸也逐渐把报道的重点转到经济方面来,陆续开辟了诸如“经济”、“市场经济”、“经济生活”、“经济新闻”等以经济内容为主的专刊、专版、专栏。 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江西铜业报也于1993年5月份在第二版开设了“市场经济版”。一年多来,编辑人员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主要防“左”的问题,至少已经提出半年了。也许是我阅读面太窄的缘故吧,总觉得真正系统论述主要防“左”的文章数量太少,力度不大。防“左”的宣传之所以不力,有几种思想障碍。一曰:“防‘左’主要是指经济工作,在意识形态方面主要还是反右。”经济领域中的“左”难道同意识形态没关系吗?我们的市场经济不活跃,同某些理论家、政治家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有直接联系。关心经济的人可能还记得,曾有文章把赞成商品经济的学者分四类排队,他们把大部分主张商品经济的学者讲得一无是处。从而迫使一些赞成商品经济的学者“自我批评”。就是在今天,依然有人对市场经济讳莫如深。至于说对股份制扣帽子的事,那就更多了。可见,经济工作中的“左”,同经济理论中的“左”是密不可分的。不在理论上适当加大防“左”的力度,经济能上去吗? 二曰:“防‘左’表明‘左’还没出现。”这几年,有的报刊在批判庸俗生产力论的大题目下,否定生产力标准;有的报刊在批判实用主义的幌子下,否定实践标准,有的报刊大谈资产阶级完整存在,力图搞以阶级斗争为纲;有的报刊甚至给邓小平同志讲过多次的“改革是一场革命”的正确论断扣上“政治激进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新闻已经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尽管“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客观地说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新闻都完成了它的使命,达到了传播效果。有的经济报道喜欢“打官腔”,或者过于“学术化”、“理论化”、文字“贵族化”,无形中将芸芸众生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5.
出口下滑、消费波动、投资减速、市场紧缩、增长放缓……在全球经济遭遇“坏天气”的环境里,嘉兴日报与“过冬”企业感同身受,并通过经济报道把“坏天气”造成的影响讲清楚说明白,用全球化视野与理性化的深度,对本地经济现象进行更主流化的阐释与解析,及时拉响“抗寒警报”,适时提供“嘉兴兵法”,择时推出“决胜宝典”,在“坏天气”里传递“好声音”、释放“正能量”,为企业转型发展鼓劲助威,提高了党报经济报道的整体驾驭能力,提升了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前社会信息化测度的两大主流体系的分析,指出长期以来存在于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之间的理论“断裂”,并从测度现象的“同源性”、经济对社会的“嵌入”以及经济的社会形态三个方面,为信息经济测度与信息化测度建立起深层次的关联。以此为依据,提出社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必须构建在信息化概念的“整体性”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 ,特别是新闻媒介的双重角色和双重性质问题 ,曾经被许多学者讨论过。本文借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讨论了新闻媒介的两种主要产出物—新闻和广告服务的经济性质。文章提出 ,新闻媒介的双重性质是由上述两种产出物不同的社会经济属性决定的 :现代社会的“新闻”具有强烈的“公共物品”性质 ,而“广告服务”则具有一般商品所具备的“私人物品”性质。本文研究了“新闻”生产的资源补偿机制 ,提出市场经济中新闻媒介的经济运作模式 ,是以“新闻”与“广告服务”的共生关系为基础的 ,而这种共生关系有其必然性 ,它是社会多重政治、经济和历史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文章分析了传媒产业化运作的条件、方式和后果 ,提出媒介的产业性质及产业化运作方式 ,都是以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为前提的。文章提出 ,尽管我国传媒实行产业化运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需要 ,但在我国国情之中 ,媒介产业化运作必然带来的媒介的“都市化”倾向 ,却有可能对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均衡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在不少经济报道还没有实现从“生产型”报道方式到“市场型”报道方式的转变,它们游离经济“内核”,见现象不见本质,削弱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引导力。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这些报道缺乏经济理论知识的有力支撑。世界经济竞争的加剧,国内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落实“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的要求,使新形势下的经济报道面临严峻挑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经济报道提供了进入经济“内核”的新机遇。记者、编辑应增强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经济报道水平。为此,要结合经济报道实践学好经济理论,打好经济理论知识功底,这是经济报道由经济“外围”进入经济“内核”、提高质量、增强引导力的关键前提。  相似文献   

19.
过去有关经济报道,我们只局限在经济版这个小天地。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感到,不仅经济版要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组织报道,一、三、四版也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整个报道的重点都要转到这个方面来。我们以一版带头,二版为主、三、四版配合,在版面上为经济宣传拓宽天地。一版除报道重要经济活动外,还开辟了“对话台”“寄语家乡”专栏,三版则赋予原来的专栏“党员生活”、“法律课堂”、“山茶花”、“人生之旅”等,以新的内容,介绍共产党员在经济改革中的先锋  相似文献   

20.
过剩经济条件下图书出版的现象描述如果对1997年下半年以来的中国书业作一宏观的考察,我们不无忧虑地注意到,图书市场整体感染上了“过剩经济综合症”。这种与过剩经济相济相生的“图书生产过剩”,引起了出版发行界的忧虑和不安。这种图书生产过剩在以下四个方面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