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尔夫·艾里森小说《看不见的人》借由一位无名无姓的黑人讲述其生活经历,展现了社会中的普遍意识:白人、富人的优越性和高贵性以及黑人、穷人的落后性和贫贱性。白人作为社会空间结构规划者将这种白/黑二元对立借由物理空间及物件物品的对立进行体现,形成列斐伏尔所谓的二元对立种族空间表征,规训和强化种族秩序。  相似文献   

2.
扎迪·史密斯的小说《摇摆时光》以主人公"我"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叙事空间横跨西欧、北美乃至西非.通过主人公"我"的眼睛,这部小说为读者们展现了一系列由二元对立引发的冲突,包括:黑人与白人、男性与女性、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二元对立.扎迪·史密斯通过揭示这些冲突,揭露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并表现出颠覆二元对立现象的倾向.然而,她并...  相似文献   

3.
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中包含丰富的二元对立的关系。本文以二元对立理论为指导,通过深入挖掘小说中存在的种族、性别和阶级三组二元对立模式,探讨了作品中所展现的黑人被白人排斥、女性被男性压迫、下层阶级被上层阶级剥削的不公遭遇。进而揭示了在多重二元对立的关系中,每一方都是平等并值得被尊重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的代表作《教父》自出版发行以来,曾经占据《纽约时报》畅销小说榜长达六十七周的时间。小说《教父》中忠诚与背叛的二元对立项、谎言与真相的二元对立项以及爱与恨的二元对立项使这部小说充满了矛盾。这些看似矛盾的二元对立项使小说《教父》的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5.
宗亚琴 《文教资料》2012,(13):19-20
《到灯塔去》是伍尔夫最重要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中二元对立的矛盾对立因素并置,但是伍尔夫主张的并非完全是二元对立,而是二元和谐。本文从理性与感性的二元对立点切入,探讨伍尔夫对二元和谐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6.
法国存在主义代表作家萨特的小说《恶心》中存在着自然与文明这样一组二元对立的研究对象,以这组二元对立为切入点解读小说,说明萨特是如何通过这组二元对立阐释他的哲学观念的。首先概括总结萨特在小说中所表达的独特的自然观,再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参观博物馆这一事件的相关段落的解读,揭示萨特眼中自然与文明的对立,最后说明萨特如何通过这组对立来表达对人是完全自由的认识的。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是一部矛盾激烈,充满张力的小说。然而在小说结尾处,所有的冲突矛盾都归于和谐。小说中存在许多模糊的二元对立。从始至终,这些二元对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表现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解构主义为理论依据,同妇女主义理念相结合,分析了美国黑人女作家艾莉丝·沃克的小说《紫颜色》中三种二元对立的解构,分别是黑人男女间、黑人女性间及黑白种族间二元对立的解体。在这当中,提炼出沃克对消除美国种族歧视现象所提供的有效途径,即通过黑人男女各自的成长和蜕变,以及黑人社区内部的团结和互助,使整个黑人种族得到进步和提升,进而赢得白人和其他民族的尊重,强调沃克为黑人民族实现自我解放、获得真正自由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宣叙》是托尼·莫里森发表的唯一一部短篇小说,作为一部具有开创性的实验性作品,该小说中对种族身份的模糊化处理使其独树一帜。试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探究《宣叙》中罗贝塔和麦吉的身份问题,以及其如何打破传统的"白人中心论",瓦解白人与黑人之间的二元对立,为解决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矛盾指明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籍非裔作家,发表于1987年的小说《宠儿》是莫里森最震撼人心、最成熟的代表作,一直被评论家视为"黑人文学历史的里程碑"。本文以二元对立为视角对《宠儿》进行文本解析,通过对《宠儿》中四组二元对立的分析:人与鬼、反抗与压抑、黑人婚礼与白人婚礼、塞丝母爱的缺失与对子女的宠爱,分析出是奴隶制社会以及塞丝本人性格中的对自由和平等的追逐导致了塞丝弑女的非偶然性。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个人成长经历与现实生活背景决定其文学创作执着于中国乡村的变迁,关注与思考乡土文化的意义以及命运。《极花》是其乡土小说又一个高峰,更是他无法调解城乡文化矛盾与冲突最痛苦的"郁结"之作。作者通过圪梁村人、事、物等一系列生活细节密集性的记录,将读者视野聚焦于拐卖妇女事件的背后,反思在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在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的大背景下,在城市文明成为当代社会主导文化的社会语境下,揭示了城乡二元文化的对立与冲突,表达他对城市文明挤压、侵蚀下的乡土文明凋敝、没落甚至走向毁灭的担忧,更表现出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在审视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矛盾、冲突交织的困境中,思索个人、农村乃至历史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2.
从结构主义理论出发,运用二元对立的方法,从现代与传统、人类与自然、白人与黑人、文明与野蛮四个方面对澳大利亚短篇小说《引渡亡灵的恩加纳格》进行文本剖析,揭露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对落后地区弱小民族的野蛮侵略、对自然资源的巧取豪夺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肆虐破坏。  相似文献   

13.
唐霞  王琳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6):103-105
扁形人物,指性格单一的人物,是英国小说美学家E.M.Forster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圣经中该隐与亚伯即属于扁形人物,福斯特认为,扁形人物就是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只有少数一两种固定性格特征的人物,而与之对应的术语是"圆形人物"。在一个复杂的小说中,扁形人物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与圆形人物相结合。只有在二元对立的关照下,扁形人物才有存在的价值。该隐与亚伯就是二元对立关照下扁形人物塑造的典范,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有助于揭示人物尤其是扁形人物的性格特征,展露并解决故事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看不见的人>具有许多狂欢化文学品质.小说中既有狂欢化的人物形象又有以酒店、街道为隐喻的狂欢广场,表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黑人希望颠覆二元对立的社会现实,从不平等的制度中逃脱出来的"狂欢乌托邦"的理想;另一方面,小说还巧妙地运用狂欢节上诸如"加冕/脱冕"之类的礼仪形式,在对主流社会体制进行讽刺和"降格"的同时,表现黑人在白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实现自我理想的艰难.  相似文献   

15.
旅法作家山飒的《围棋少女》通过对战争中男女爱情的描述,对人性进行深度勘探。该小说文本中充盈着各种矛盾、挣扎的二元对立要素,本文选取“生与死”“忠诚与背叛”这两组二元对立要素进行分析,探讨该小说的人性主题。  相似文献   

16.
陈凡 《现代语文》2007,(3):72-74
本文通过分析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代表作《耻》的叙事结构,揭示小说主人公卢里这一白人殖民者后裔在南非遭遇的种种冲突的本质是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的外在表现,进而得出这部小说是对殖民主义“篡越”行为的批判,对文明之间和平共处的信念。  相似文献   

17.
马亚琳 《文教资料》2007,(36):17-18
由茅盾开创的社会剖析小说,往往采用"二元对立的因果关系来表现复杂的社会斗争",可见采用此类方法是这类作家在上世纪30、40年代普遍的创作方法。沙汀作为社会剖析小说的重要作家之一,沿袭着相同的文风,纵览沙汀的作品,可归为三组二元对立:强权势力与弱小世界、实力的上层与下层、看与被看。本文从这三组关系探讨他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宠儿>是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鼎力之作.作为一部黑人文学作品,该小说在内容和形式上蕴涵着丰富的黑人口述传统文化.呼唤-应答模式在该部作品中的运用,不仅在语言上继承传递了黑人文化传统,而且在主题上解构了传统视角的二元对立话语,实现了文本解读的开放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从结构主义所提倡的二元对立的手法入手,通过分析多组对立面—环境上的南方与北方、身份上的国王与奴隶、价值观上的文明与野蛮,指出主人公巴克最终响应呼唤,回归荒野的原因在于小说中存在着的众多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20.
莫里森在她的小说里呈现了极为纠结和充满矛盾的黑人两性关系:他们既彼此吸引又相互排斥;他们渴望携手前进却又相互伤害。她的小说显示出对于理想黑人两性关系的期待,那就是在经历了对立和冲突后能达到融合,最终能建立相互理解、尊重和扶持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