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是影响翻译的关键要素。本文对比了文化语境论和社会因素的涵义,分析了审美差异、价值观差异、习俗差异等文化语境以及时代的发展、意识形态、社会的发展程度等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具体实例表明:脱离了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的翻译是失败的翻译。因此,优秀的英汉译者除了需要精通英汉两种语言,还要深刻了解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语境和各种社会因素,从而使译文准确恰当地表达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禁忌是世界各民族之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它规约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与社会交际。而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汉英禁忌语的迥异。本文试从宗教信仰、姓名称谓、种族民族以及隐私话题等几方面对汉英禁忌语进行文化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儿童同伴交往影响着儿童社会适应情况,因而笔者对H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在与同伴交往以及朋辈交往中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从儿童交往中年段差异、性别认同、朋辈影响等方面进行要素分析;同时从儿童朋辈交往中的人格培育进行策略探索,以及从团队文化、班级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化解儿童朋辈交往中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恭维语翻译     
恭维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载体,为了防止不恰当的恭维语运用可能造成的跨文化误解,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该文旨在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恭维语的句法和语义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恭维语跨文化差异是源于社会文化的差异,恭维语是有文化特征的。  相似文献   

5.
石璐 《海外英语》2013,(15):145-146
恭维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载体,为了防止不恰当的恭维语运用可能造成的跨文化误解,我们有必要对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该文旨在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恭维语的句法和语义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恭维语跨文化差异是源于社会文化的差异,恭维语是有文化特征的。  相似文献   

6.
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婚礼是开启情侣通往幸福生活的一扇门,是各个国家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伴随婚礼的是各种各样的庆祝仪式。近些年来,中国婚礼不断借鉴西式婚礼的仪式流程,但是婚礼的内涵根本区别不仅仅在着装、婚礼地点、婚礼内容之上,更多的,则是文化、民俗、宗教的差异。本文主要对中德婚礼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德文化的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与国、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而由于其语言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其进行接触碰撞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外来词的借用情况。这不仅仅属于一种社会语言学现象,其也是一种相近和相异的社会文化之间进行接触的一种必然的结果。本文主要对社会语言学视角下俄语外来词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由现代性催生出的新的文化形态日益被大众接受,同时作为网络文化传播与继承的载体之一,语言这一特殊符号与社会权力紧密缠绕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虚拟网络空间的话语体系。立足现代性视角,对网络文化的现代性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网络文化背后折射出的话语体系与社会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博 《海外英语》2022,(8):39-40
语言是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渠道,且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的差异性是语言重要特征之一,语言所涵盖的社会文化或是其他文化都是有差异的。语言的差异性不仅在于语言的语音、语调、语义和语法构成,语言还能反映不同地域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词汇是语言构成不可或缺的部分,而一些词汇中会包含很多特定的文化,这些包含有特定文化以及特定文化含义的词汇被称为“文化负载词”。文章主要从文化负载词的含义、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影响文化负载词形成因素三方面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3):112-115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要从深层次理解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就必须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通过对英汉委婉语产生的主要心理基础——禁忌,礼貌,慰藉等以及文化传统、文化价值观等的对比分析后发现,英汉委婉语的形成既有相同的社会文化心理,也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由此可见,英汉委婉语是基于社会文化心理而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是英汉委婉语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熟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社会观点、宗教信仰以及生活方式等。汉语和哈萨克语这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熟语,因此,在研究两种语言时,对其文化意义进行分析和对比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找出这两种语言熟语之间的跨文化共性和差异,预防跨文化交际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中双方的主动性,互动性及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2.
肖亚琼 《海外英语》2011,(13):212-213
广告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翻译,不仅要求译者要考虑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差异,还要求要考虑两个民族文化上的差异。该文将对汉英广告在语言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差异进行分析并讨论汉英广告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活动与文化活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明显。福建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内部差异较大,地方文化具有多元性。以东南——西北走向将福建省分为沿海、内陆两个文化区,对区域文化资源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文化差异的地理背景因素分析以及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探讨,提出一些促进地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文化的镜象折射。中西礼貌原则的语用差异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从文化价值的差异去研究礼貌原则差异,才能有效地把握礼貌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5.
教育热是家长对子女教育表现出的一种成就动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表现强度不同。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教育热与多种社会文化因素相关联,因此孤立地从某个角度理解都是不全面的。要深入解析韩国教育热,可以利用文化建构与解码的分析方式,从与教育热相关联的家长教育价值观、家庭文化以及社会分层的角度,通过建构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的纵向结构来理解。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必然导致社会和文化的多重分化:第一,文化的分化;第二,社会的分化;第三,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分化.诸多分化所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人们的生活无所适从.因此,有必要首先从理论上把握社会发展的另一进程,即社会和文化的整合.本文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整合、社会整合以及文化和社会的相互整合三种整合方式,并对第三种整合方式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地名是语言学中的专有名词,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种语言现象。对地名的研究应该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地名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桓仁县104个村的地名进行调查、研究,对桓仁地名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与分类,并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姚明现象不仅是一种体育现象、商业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姚明现象产生原因以及它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旨在通过对姚明现象的解析为我国以后培养更多的“姚明”式的人才作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禁忌语是普遍存在于中西方文化中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等。本文主要通过对中西文化禁忌语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分析,以期使读者能够认识到中西文化禁忌语的差异,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姓名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标志和符号,它隐含着一个民族的语言、历史、地理、宗教和文化传统的信息。姓名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某些特点。本文在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下,试论汉族与维吾尔族之间的姓名文化的差异以及对于这种差异应持有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