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鲜火腿遭遇污染》即“敌敌畏火腿”的报道。关注的是经济生活中的食品卫生.质量问题.所揭示的问题在当时的该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报道播出后产生了巨大反响。但“金华火腿”并没有因新闻媒体的曝光像有的企业那样倒下,却在市场中得以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3.
马汇莹 《视听界》2004,(5):27-29
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不懂市场经济规律,不熟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了解市场经济现象,按照对社会生活的舆论监督模式去进行经济方面的舆论监督,忽视了经济舆论监督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经济舆论监督既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又和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如果忽视这一点,它就会造成经济舆论监督的失控,无意之中扩大了经济批评报道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5.
近日媒体的两则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7.
8.
新闻媒体的显特点之一是它对所报道范围内的一切内容,有义不容辞的监督义务。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记是完成这一义务的实施。记历来被称为无冕之王,是因为记与生俱来就有监督的角色职能。但是在时下,很多记的角色出现了不应有的错位。比如:有的记一手拿批评  相似文献   

9.
钱兵 《记者摇篮》2006,(4):36-36
批评报道向来是个较难以把握的报道领域。不痛不痒解决不了问题,深挖狠批往往又难核准事实。报道者与被报道者之间发生纠纷的事情一直不断,很令一些记者编辑头疼,也给新闻单位的声誉造成了损失。我在工作中也经常写批评报道,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一、批评报道要掌握“火候”2002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政府扶持、自己又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大型民营家装企业,因为一段时间的管理不善,装修质量下降,投诉增多,当地一家报纸便连续十几天地大篇幅批评这家企业,在全市引起轰动。最后,这家报纸的发行量增加了,这家企业的信誉却一落千丈,客户纷…  相似文献   

10.
“倘若国家是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的一条船,记者就是船头的嘹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面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并及时发出警告。”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的话,形象地表明了记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从审美的效果和张力来看,媒体对风景名胜、艺术佳品的报道,尽显对象的优美感;重点工程和精神明中的突出典型,使受众在景仰中体验崇高;事故灾难、错误反思在媒介中适度亮相,能使人们在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中由悲痛、同情、直至深省和振作;而肩负社会责任的的批评报道,则往往具有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喜剧效果。不论从现实作用还是从艺术角度来说,批评报道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并不亚于正面报道。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经济类报道成了电视新闻的重头戏。由于经济类报道的抽象性同电视传媒形象的直观性的不相适应,无疑给电视记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它不像事件报道那样宏观展示,不像生活报道那样贴近观众,不如化报道那样多姿多彩,不及反腐片那样引起广泛共鸣。因此,研究经济内在规律,发现新闻闪光点,是搞好经济报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14.
“新闻批评”的学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说的“新闻批评” ,并不是指揭露性、监督性的报道 ,而是指像“文学批评”那样的理论范式。长期以来 ,在新闻学领域 ,一门被忽视的学科正在引起新闻界和新闻教育界的注意 ,这就是对新闻及新闻媒体批评的研究。这一学术兴趣的出现并非偶然 ,而是管理部门、受众和新闻从业者对新闻报道强烈反思引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即如何分析、评价新闻作品 ,如何认识和批评新闻传媒行为 ,日渐激起研究者的不断思索。没有系统的理念指导 ,或者说在缺少学说指南的氛围中 ,人们对新闻及媒体的批评只能凭藉各自的意图 ,不能不产生认识的盲区。但人们并不…  相似文献   

15.
时下一些记者和通讯员有种困惑,就是新闻报道难写。编辑部也反映来稿中“一般化”的稿件太多。什么是“一般化”的报道,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两大类:一是主题重复,手法霄同,经常“撞车”的稿件;二是反映节日活动、农事活动、生产进度,唱“四季歌”的稿件。出现“一般化”报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避免“一般化”的方法也很多。笔者结合多年的新闻实践,觉得主动出击抓问题,是克服“一般化”报道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这里所说的“问题”,也就是新闻作品的主题。一篇稿件新闻价值的大小、社会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问题抓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6.
商问 《新闻与写作》2003,(12):14-16
大众传播的威力是巨大的,电视观众想必对这样一个广告印象深刻:一个同样的贝壳,一边不堪轻轻一击,一边则因涂了高露洁牙膏而坚固无比,同时伴随“咣”的一声,一个鲜红的印章赫然在目——“中华预防医学会”,更加强化了人们对于产品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17.
贾杰 《新闻传播》2009,(8):34-34
既当报喜的“喜鹊”,又当啼血的“杜鹃”,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运用好批评报道这一武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正确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度”,让人“无懈可击”,又常常会变难为不难,稳妥地达到批评的目的,也不会惹上新司官司。  相似文献   

18.
胡广清  郭红 《新闻前哨》2003,(10):50-50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取批评报道的“点子”,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是否围绕当时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是否涉及党委、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焦点访谈》处理得较好。如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整治农村生产资料市场,连续播发了《复杂的复合肥》、《劣种怎到农民手》、《政策肥肥了谁?》三期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记者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报道刊发后,被批评单位既不通过媒体说明情况、研究解决问题方案,又不肯主动改正错误,甚至当记者找上门做进一步深入采访时,以种种理由推托,避而不见,使报道陷入僵局。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新闻商品化概念的提出及传媒运作方式的转变,舆论监督越来越被视为传媒的热点,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利器,担任着激浊扬清、扶正去恶的重要角色,但批评报道工作开展的难度却很大,引发的新闻纠纷及官司也不少。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但是是否对其进行批评揭露以及事实环节的把握却是主观的,因此,记者和编辑在批评报道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心理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