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常常听到、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孩子每当生日时,总是盼望父母买这买那,要是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没有准备礼物、没有做好吃的,就会大失所望,有时竟会对父母发脾气、使性子.他们惟独没有想到,生日正是母亲最痛苦的日子,也是父亲最担心、最焦急的日子.我花枝招展地成长着、充满青春活力地成长着,可是我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皱纹爬上了他们的额头、白发悄悄地从两鬓长出来.我过生日了,我不断长大了,懂事了,该体谅、体贴父母了,应该让父母少操心、让父母更放心了.  相似文献   

2.
年少的我们,总觉得成长充满了烦恼,最不喜欢父母一天到晚地唠叨.到了初中阶段,很多同学和父母的关系更是剑拔弩张,耳朵里的音乐和紧闭的房门,无不宣告着青春的孤寂.然而,被你阻隔在心墙外的父母,你没有看到他们不停徘徊的身影.他们不在乎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想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不信,你来读读他们的来信吧!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就把你当成他们的孩子,请你给他们回封信吧!  相似文献   

3.
    
父母与儿女间有着深深的期盼.哪一刻,儿女不在父母身边,父母的心就像丢了魂似的,急切不已,仿佛生怕无知的婴儿失去了温暖的摇篮,就会难以入睡.每逢佳节,万家灯火、合家团聚的时候,年迈的父母们就会迈着急切的步子,走到寂寞的街头,踮着脚,仰着头,看着,盼着.可谁又知道,工作繁忙、不得脱身的儿女们,也在另一座城市的一角,盼望着父母的爱,想念着正在盼望他们回家的父母们……  相似文献   

4.
"游击学生"是"打工经济"时代诞生的一个新的学生群体.因为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们跟随着父母,辗转于天南地北的不同学校.他们的学习环境不稳定,每换一所新的学校,就形成一次心理波动.  相似文献   

5.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孩子小时候,父母将他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长大后,父母还要帮助他们成家立业.父母对孩子并没有过多的"反哺"要求,他们只是希望孩子有一天能够理解他们,能够孝敬他们,能够让他们安度晚年.但有些孩子却并没有按父母预设的道路前行,甚至背道而驰,对父母做出十分出格的事来:有人把年迈的父母当做拖累,有人把父母当做是"寒酸"的代名词,有人时父母拳打脚踢……近期,这类儿女对父母不孝的事情频繁地出现在媒体的报道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人们对"孝"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提到"留守学生",大家都知道他们缺少爱,所以要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但是我总羡慕那些留守学生,因为他们非常自由,没有父母管束干涉他们的生活,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也常常幻想着父母长年外出打工,这样,我就可以有自己的空间,也能自由.妈妈说: "不久,我们真的要外出打工,你以后要听外婆的话."  相似文献   

7.
水的成长     
水,就像孩子,他们成长着,但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山,就像父母,虽然他们在一天天地老去,但在孩子的眼中,他们沉稳,让人能依靠,父母像大山,父母永远是父母。天空中的小水珠,一滴两滴……凝结成一片厚厚的云,就像母亲腹中的胎儿,一天天地长大。雨滴坠落下来,他们汇入山脚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离异家庭的增多.使一个个单亲子女(其中也包括父母一方丧亡的子女)被推向社会和学校.这些孩子,长期处在父母矛盾的漩涡中,父母的争吵、殴打已经挫伤了他们稚嫩的心灵.父母离异后,他们倍感失落,心理和性格都发生很大变化:有的骄横自私,有的伤感孤独,有的什么都恨,在班上用小刀刻桌子,用脏拖把画墙壁,有的期负弱小同学……有的以游戏机为伴,以录像放映室为家.孤独、自卑、逆反、报复等心理,严重摧残着单亲子女的心灵,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也给班集体带来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如果谁家的孩子在国外读书,周围人投去的可能是艳羡的目光,可有谁去想艳羡的背后父母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孩子呢?他们是否实现了父母的希望?他们幸福着还是痛苦着?  相似文献   

10.
感谢清贫     
当我的同龄人躺在各自的安乐窝里,享受着父母提供的优越的物质生活时。我陪着父亲、母亲在地里挥舞着镰刀,顶着骄阳,滴着汗水。当我身边的同学抱怨他们的父母给他们的东西太少时,我却由衷地感到满足,尽管我的衣装朴实无华。我感谢清贫,感谢清贫的父母在清贫的家庭中哺育我长大,感谢清贫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论职位高低,薪酬几多,身为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子女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父母的习惯、喜好、脾性像一面镜子,投射到孩子的身上,照耀着他们的未来.如果你手不释卷,孩子牙牙学语就会把翻书当游戏,整日沉迷麻将无法自拔的父母,别指望孩子能平心静气埋头苦读.  相似文献   

12.
儿童青少年是具有魔鬼和上帝二重性的人,儿童青少年可爱极了--只要你不是他的父母或者老师,你要是他的父母或者老师,儿童青少年恶心极了.儿童青少年在根本上是一个哲学,一个思想,是人类的精魂.然而,在人类历史和人类意识中,一直没有隆起一个明晰的、独立的儿童青少年观念,他们一直依附于成人,同时陷落着成人.传统农耕文明用结婚霸占他们的身体,终结他们的青春,现代工业文明用上学陷落他们的青春.  相似文献   

13.
春节刚过,假期也结束了,背着厚重的行李踏上了返校的路途。在宿舍打扫、铺床,做着多年习惯的事。同宿舍的女孩,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回校的。见她像个小公主般地被围在中心,见着她忙碌的父母,我也想到了我的父母。小时候,我一直羡慕同龄人,不管什么事,他们都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帮着收拾一切。于是我老埋怨我的父母:为什么总是让我一个人承担所有的事?可是回过头来想想,还真得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的“冷淡”教会了我独立,是他们的“漠不关心”教会了我自立。  相似文献   

14.
你曾经耐着性子听完父母和班主任这样的教导吗?他们会说:“别把你的时间浪费在愚蠢的游戏上面,你应该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努力学习。否则你就别想成为有钱人……”尽管你父母的话不无道理,你还是可以提醒他们.有些人做他们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变得非常富有。《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无时无刻不想着自己的孩子,关注着他们,疼爱着他们.但倘若没有儿女的回应,那可真是"可怜"了!音响共鸣时,音乐才能震撼人心;付出的爱,有回声时,亲情才会折射出美丽的光辉.  相似文献   

16.
父母自我效能感是父母对自己保持孩子身体健康,促进孩子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和养成其良好行为习惯的能力信念.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流动人口以家庭形式进入大中城市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他们在亲职方面有何胜任感,间接影响着流动幼儿的成长.通过对300名重庆市流动幼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父母自我效能感.研究结果显示流动幼儿父母自我效能感并不低,对亲职具有胜任感,而在文化程度、工作时间、收入水平上,自我效能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八月,夏秋交集,既有夏日的闷热,也时有凉风袭来,这是这个时节独有的物语.正如此时节,家庭教育也在经受着这样的双重洗礼. 在组本期稿子时,贵州毕节四童自杀的悲情正深深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四个孩子中最年长的哥哥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他带领三个妹妹决绝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生活上,他们有房住、有饭吃、有钱花,到底是什么使这位哥哥如此绝望?了解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后会发现,四个孩子的精神和心灵极度缺乏关爱和呵护,因而他们难以在被爱中形成对自我生命的认同与肯定.生命源自父母,生命的成长与发展更需要父母爱的滋养,除了物质的满足,父母还应该给予孩子哪些爱呢?  相似文献   

18.
<正>1.好了好了,我知道,真啰嗦。(父母的叮嘱是对子女爱的直接表现。)2.有事吗,没事我挂了。(父母打电话,也许只想说说话,我们能否理解他们的用意,不要匆忙挂了电话。)3.说了你也不懂,别问了。(父母最怕跟子女没有交流,他们尝试着学习新鲜的事物,为的就是和孩子有共同语言、说说话。)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群体.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之中。作为两代人,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在对世界、人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看法及行为模式上,存在着许多差异,这就是所谓的“代沟”现象。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在《文化与义务——论七十年代各代人之  相似文献   

20.
我曾听到无数成年人说,他们永远不会原谅父母以“为他们好”作为借口打他们.但是,在美国,大部分父母仍然使用体罚的教育方式.2007年的统计资料表明,85%的青少年承认曾被父母打过耳光或打过屁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