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庚南老师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的教改试验得到省内外广大教师的关注。本刊在上一期刊载了李老师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课堂实录。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试验情况,我们约请李老师撰写了上好自学课、议论课、习题课的体会,从本期起陆续刊载.  相似文献   

2.
“三学”(学材再建构、学法三结合、学程重生成)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的教学核心思想,旨在推广“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本文撷取李庾南老师“三角形”新授课这一案例,赏析如何巧妙利用知识、方法及思维等方面的联系,提升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以及心智水平.  相似文献   

3.
课前思考 在和老师们一起研究"三角形内角和"这个教学内容时,我们发现北师大版教材以引导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为主线,精心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适合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较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让我有了给学生上课的冲动。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化身为三兄弟,以三兄弟争吵的童话故事形式提出问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都一样大吗?听到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极大地激起,纷纷表示这样围不成一个三角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猜想:三个内角的和应该会是怎么样的呢?  相似文献   

5.
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了让学生发现“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教师可谓是煞费苦心。教师先让学生计算三角尺上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得到180°,进而引发猜想: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一量、拼一拼等方法验证猜想,最后再通过多层次的练习加深对这一结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传统教学法还是现代教学论,都把课堂提问(包括口头提问、书面设问和自学思考提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提问设计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一、常用的几种课堂提问 1.引趣激疑性提问。这类问题一般是在学习新课的开始或者教学内容的转换时提出,一般不要求学生马上回答。它具有激疑性,以便能够使学生产生惊奇或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可以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任意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很快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时学生就会感到惊奇,很想知道老师用什  相似文献   

7.
吴明强 《湖南教育》2005,(17):38-39
案例一一堂七年级的数学公开课上,老师在引导学生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三种方法完全是按照课本上的情况进行的。首先是在多边形内取一点O,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导(如图一);然后引导学生将O点取至一个顶点上(如图二),再将O点取至一边上(如图三)都可以推导出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老师在板书完这个定理后,没有停顿,也没有问一问学生还有没有其他的推导方法,便马上转到其它内容上去了。我看到一个学生举起手像是有话要说,但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下课后我找到了这位同学:“你刚才举手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的教研活动中分别听了两位老师教学《三角形三内角和》的两堂课 ,两位老师在教材处理上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方式一 :师 :同学们 ,请你们按照书上P145~146的方法折一折、拼一拼 ,看看三角形三内角和的度数是多少。学生照着书上的方法进行折、拼 ,最后得出“三角形三内角和是180°”的结论。方式二 :师 :你能想办法知道三角形三内角和的度数吗 ?试一试 !学生首先想到了“量” ,把每个角的度数量出来 ,然后再算三个角加起来是多少度。教师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你还能想到别的方法吗 ?有的学生想出可以撕了以后再拼…  相似文献   

9.
在数学教材中,在教师的具体教学中,常采用一步步“进”的方法让学生去研究新问题、获得新知识。例如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一结论后,我们会引导他们去计算“四边形四个内角的和是多  相似文献   

10.
吕燕  王敏 《黑河教育》2014,(11):72-72
正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实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学会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准备:量角器、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剪刀。教学流程:常规口算。(小老师组织学生口算练习,教师小结,引出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口算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口算意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笔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五月下旬,省教研室在南通市召开了中学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研讨会。我省有关人员和北京、河北、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市的同志通过听课、看录像、听介绍,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与会同志实事求是,畅所欲言。大家认为,南通市十二中李庾南老师的这项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试验,自1980年起,到现在已经搞了两轮,坚持了六年时间,她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非常可贵。六年来,不论是李庾南老师自己所教的班级,还是其他同志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的班级,不论是从学习成绩来看,还是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和他们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以及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教学目的是通过多种证明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初步体会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如何找到思维突破点,引领学生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思维发散是教师在教学中首要考虑的.笔者有幸能从学生错误的证法中捕捉到解题思想方法的“闪光点”,利用这“闪光点”作为学生思维突破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付泽林 《云南教育》2002,(13):41-4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将“三角形内角和”由选学改为必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了“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就不能简单地教给学生结论,而应着眼于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据此,确立三项教学重点:1.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的含义;2.会用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规律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  相似文献   

14.
“三角形内角和”一节的教学目标是:记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中只有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的道理;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进行“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度数,求第三个角”和“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的计算;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教改实践中,江苏南通李庚南老师摸索、总结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她根据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不同水平、不同阶段,将教材划分成教学单元分层次组织教学,每一单元的教学,一般分自学课、交流讨论课、习题课和复习课四种课型。本刊将陆续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四个理解”出发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教学设计.实验操作—直观理解,获得感性认识,感悟数学的抽象性;定理证明—深度理解,引导学生亲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反思证法—反思理解,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不同证法的观察和分析,感悟方法本质;历史回顾—文化理解,体会定理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感悟数学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一位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化身为三兄弟,以三兄弟争吵的童话故事形式提出问题: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能都一样大吗?听到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马上被极大地激起,纷纷表示这样围不成一个三角形。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为了讲清“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的道理,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加以证明,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种方法.1.度量法.课前让每个学生剪出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几个三角形.教学时,指导每个学生实际度量各种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然后算出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的和是多少度,使学生从这些感性认识中明白:不论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均有“三角之和等于180°”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在老师引导下,找到规律,得出结论。这样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三角形三内角的和是180°,这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上课前一天,我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任意三角形,并且用量角器  相似文献   

20.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课本上采用的是“拼”的方法,即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复习”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实验操作过程。当三个内角拼成平角(180°)时,原三角形刚好折成两个完全重合的长方形(如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