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瑶 《对外大传播》2010,(12):62-62
卜睿哲(Richard C.BushⅢ),1947年出生.198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他具有20年的公共服务生涯,横跨美国国会、情报界和美国国务院,曾经在美国国防部和陆军服役,是研究亚洲事务和中国问题的专家。现任美国布鲁金斯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2.
近段时期,部分美国智库、中国问题专家,围绕中国议题、中美关系发表一系列观点和评论,对中国的改革发展和外交政策采取比以往更为消极、负面的指摘,力度为近年所罕见。  相似文献   

3.
易明(Elizabeth C.Economy),现任C.V.斯塔尔高级研究员和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亚洲研究主任,同时兼任中美可持续发展中心董事会委员,及全美美中关系委员会委员。她拥有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和密歇根大学的博士学位,最初在斯沃斯莫尔学院开始中国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09,(6):60-60
伦敦圣詹姆斯广场著名的查塔姆大厦(Chatham House)曾是英国首相宅邸,现在则是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所在地。1919年5月凡尔赛和会期间,经美英代表商定成立了英国国防事务研究所。第二年,该所一分为二,一个设在纽约,取名“对外关系委员会”;一个留在伦敦,1926年获得皇家特许证,取名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成为英国最大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5.
《对外大传播》2003,(7):29-29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9日载旅美资深时事评论员司马达的文章《纪思道的中国观》(节录)]最近在法国埃维昂举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首脑对话时,国际舆论界出现了 G8集团应有中国参加的论调。其中喊得最响的要数《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即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本报注)。他认为,世界各国领导人在法国聚会讨论如何面对21世纪的挑战,G8集团居然没有中国的份,实在是“荒唐”  相似文献   

6.
白鲁恂(LucianW.eye,1921年10月21日-2008年9月5日),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一生致力于政治学研究,是国外研究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山西汾州,父母是在华传教士。从小在中国长大,后回美国,就读于著名的卡勒顿学院(CarletonCollege),并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他曾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任职。  相似文献   

7.
为连续和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在国外民众中的影响力,北京大学“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课题组经由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通过国际性在线调研公司Lightspeed,2016年底到2017年初,在美国、德国、俄罗斯、印度、日本、沙特六国进行了大样本概率抽样问卷调查。这是继2011年的调查五年之后进行的第二轮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调查。本刊陆续刊登该问卷调查针对中国文化符号在上述国家影响力的主要发现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8.
乔纳森·霍尔斯拉格(Jonathan Holslag),年方28岁,现任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长期研究中国外交政策,在布鲁塞尔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获得有关亚洲地区安全的博士学位,是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和欧盟的幕僚关系甚密,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08,(12):59-60
对于候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本人来说,中国是神秘的,他需要有人为他做向导,帮他揭开中国之谜。在奥巴马庞大的外交策略团队中,亚洲政策组是最大的一个,大约有60到65人,他们为奥巴马和他的全球事务最高顾问提供关于亚洲的政策咨询和建议。这组顾问的观点对奥巴马的对华态度有极大影响,而且,奥巴马上任之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可能得到政府公职,直接参与对华政策的制订。  相似文献   

10.
2016年美国大选的舞台让冷战思维甚嚣尘上,冷战言论和论调死灰复燃,这其实体现的是当今美国社会的一些新迹象:在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下,美国失业率逐年攀升,教育开支不断高涨,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受到其他崛起国家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境外涉华经济报道实例点评》一书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编辑,是"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第八本专著。该书从对外宣传的需要出发,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经济报道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从近年《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十余家境外主流媒体中,选取了二十多篇典型报道作为案例,分特写和评论两大部分,约请新华社、中国日报社、外文局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十多位资深专家和学者,从报道选题、可读性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点评。新华社对外部主任严文斌和《今日中国》杂志社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沈兴大为该书撰写了导读文章。对外传播的资深专家沈苏儒先生在序言中写道:"本书对正在从事对外传播实际工作的读者,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性参考书,对于正在学习和研究对外传播的青年读者,是一本十分有助于提高水平的教科书。"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摘编该书的精华文章,供从事对外经济报道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世界民族问题新态势 国际社会是一个多民族的世界,民族问题是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政治问题。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民族问题呈现出以下六大变化趋向:  相似文献   

13.
傅瑞伟(Charles W.Freeman,又译查尔斯·弗里曼),法学博士,现任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费和中国研究项目”主任,年轻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由此引发金融危机,这场金融风暴很快震动了全球.在这场世界性的浩劫中,中国银行、外贸业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但挑战和机遇并存,这次金融风暴在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创的同时,也为中资银行融入全球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文章对美国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安德烈·基里洛夫,历史学博士,俄罗斯资深媒体人,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生于1955年,大学时期开始专注于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1978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俄通社—塔斯社(以下简称“俄塔社”)工作。1986年到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继续研究中共党史。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1988年,回到俄塔社工作。  相似文献   

16.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年11月出版作者黛博拉·布罗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发展项目总监、国际政治经济学院客座教授,是美国研究中非关系及中国对非援助的专家。其代表作《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以客观笔触全面解释了西方国家所不能理解的非洲对中国普遍抱持欢迎态度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国际话语权不仅指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说话"的权利,更是指"说话"的有效性和威力,即权力。西方话语霸权中,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权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人们在认知和解读国际问题与现象时,往往运用西方国际关系学说进行解读,国际关系研究也为西方媒体传播提供了理论和议题双重引导。剖析西方国际关系研究构建的中国形象,对我们从理论层面研究西方话语关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葛莱仪(Bonnie S.Glaser),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弗里曼中国研究客座教授。她从波士顿大学取得政治学学士学位后,获得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国际经济学和中国学硕士学位。2003年开始加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国际安全项目,为美国政府就东亚问题提供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多年之后,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就是在国力空前强盛的时候,相继爆发了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显示出新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的新动态与新特点。这些极端的暴力冲突不仅直接挑战我国的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也使我国的国家形象受损。  相似文献   

20.
每天傍晚5点15分,打开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就会看到中文名为“爱华”的美国姑娘主持的一档名为“GROWING UP WITH CHINESE”(成长汉语)的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