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仲志远 《青年记者》2008,(15):15-17
草根新闻来自于民间.一般来说,多半都是来自于媒体机构专业记者之外的社会各个阶层,牵涉面相当广阔,但实际上也不能完全排除记者群体,因为记者的社会接触面毕竟要比一般人更为深广.谁都知道,记者的稿件会因为各种有形或无形的禁忌而被删改或"枪毙",官方渠道不能发表的稿件换之以另一种面目--草根新闻--出现也就在情理之中.  相似文献   

2.
金秋送爽时,校园里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不过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等待他们的是远赴重洋,在另一个国度里开始自己新学期的生活.没错.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留学生".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年轻人不缺灵气,缺的是傻气" 记者:您出成果主要是在中年以后,这是为什么? 艾丰:我这个人可能有一点特殊性,我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我真正出成果,被大家承认则是在四十到六十岁.原因很简单,一个是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另一个是岗位原因.  相似文献   

4.
慷慨丧仪     
瑜儿 《湖北档案》2001,(11):45-46
父母故去,子女伤悲,失声痛哭,人之常情.哭是人之悲伤的自然流露,就像笑是人之欢愉的表现一样.哭也罢,笑也罢,惟有真情实感,情动于中而形于哭或笑,方能感人至深,而鄂西清江两岸的土家族人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哭丧.  相似文献   

5.
冯并先生在其专著<中国文艺副刊史)关于副刊的本体,认为"副--佐于报纸,副而成其为刊--有相对独立的编辑形态".此其一.其二,副刊有整体上的文化或文艺的色彩.由是观照,报纸副刊的传统正在淡出我们当下的生活和当下的报业,所谓淡出,说的是传统的副刊精神正在丢失.现在的报纸副刊,细读下来,总感到时尚有余、文化不足,消费有余、精神匮乏.报纸副刊传统的淡出是基于对传统副刊的一个判断.  相似文献   

6.
于跃 《编辑之友》2007,(4):81-82
精美的书籍令人赏心悦目.甚至能让人把它拿在手里反复欣赏,爱不释手.那么是什么吸引着我们?是鲜明的色彩,新奇的装帧,还是其他?而我认为是读者在跟观、手触、体会的一系列过程中,书籍本身所散发的一种神韵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而这种神韵,也就是这种潜在的力量,实际上是存在于众多琳琅满目的图书之中.是所有书籍的一个共性--整体美.整体美这一要素是通过各局部之和突现出来的,是贯穿于各局部之间,游离于千里之外,最终显现于人的主体视觉中.  相似文献   

7.
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电视竞争"的时代.不是我要看电视片,而是我要看"好的"电视片.有人形象地把这描述为:今天的电视观众就是一群手拿遥控的人--更换频道,随时随地,任由我心.  相似文献   

8.
《出版参考》2004,(20):38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我也是;毕加索是天才,我也是;毕加索举世闻名,我也是."--达利 从来没有一位艺术家像毕加索那样对后世造成了普遍的影响.他创作范围、艺术风格超乎寻常的宽广、多变,以至于近百年来西方重要的艺术流派,几乎没有一个不是肇始于他,或被他吸收而善加利用.许多重量级的艺术家,因为他而改变了观察世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石: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对应人物--洪七公江湖第一大帮派丐帮帮主,号称"北丐",为人洒脱,行事率性而为,在让出帮主之位后,他脱离俗务,逍遥人间. 而他是一个毫不低调的人,是一个爱唱反调的人,是一个大路不走走小路的人,是一个尽量和钱撇清关系的商人.他是王石.  相似文献   

10.
在多数人还没有触网之时,吴伯凡看到了网络不同于之前一切传媒的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的大众传媒之王--电视的批判。他引用了一个来自于麦克卢汉的比喻--“娼妓”,来表达他对电视的看法,而把网络看作是“数字新娘”。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我们普遍感到我们现在都已成为国际出版社了.在麦克米伦,我们出版社的创始人是苏格兰人,股东是德国人,业务中心设在英国和美国,主要印刷来源在中国和东亚,主要文字处理中心在印度,我们的作者遍及全世界,而我们的管理人员则是我们开展业务的40多个国家的本地人员.并非麦克米伦一家如此--在英国的主要教育出版社中,有四分之三都是国际集团,而在美国,主要出版社的股东则包括了英国人、德国人、加拿大人、荷兰人和法国人.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我们普遍感到我们现在都已成为国际出版社了.在麦克米伦,我们出版社的创始人是苏格兰人,股东是德国人,业务中心设在英国和美国,主要印刷来源在中国和东亚,主要文字处理中心在印度,我们的作者遍及全世界,而我们的管理人员则是我们开展业务的40多个国家的本地人员.并非麦克米伦一家如此--在英国的主要教育出版社中,有四分之三都是国际集团,而在美国,主要出版社的股东则包括了英国人、德国人、加拿大人、荷兰人和法国人.  相似文献   

13.
公元1993年8月,经过整整三年的苦挣苦熬,五十一岁的苏琼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那张梦寐以求的大专毕业证书.她心中的愉悦与激动是不言而喻的.可到1997年9月退休时却未能了却她的另一桩心愿--评上个档案专业职称.这对于她这样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档案事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14.
第一个理想--从政 18岁那一年,王卫国(后改名路遥)成为名噪一时的风云人物.彼时,他有一个令人敬畏的"显赫"身份--陕西省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 现在想来,那应该是路遥人生中最为璀璨亮丽的剪影片段.从政的实践与憧憬,爱情的滋润与甜美,曾经给予出身卑微的路遥太多太多甜蜜的陶醉与抚慰.路遥的初恋情人是林红,一位容貌姣好的北京知青.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本报业集团总编辑倾注了激情、智慧、热爱、忠诚、执著、坦诚的书; --重读这些断断续续记于大样、写于报角、原汁原味、未做任何改动的心得,重读这些感情真、观点也真的速成文章,我有时竟为自己的勇气、真情而感动.我可以保证,这是一个传媒人对蓬勃发展、发生巨变的我国传媒业所有变化的最敏感的理解,对传媒业所有发展的最直观的印象,对传媒业所有问题最坦诚的批评,对传媒业所有机遇最主动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作者的话: 本文基于我个人经历而作.原先我是一名档案工作者,现在我是一名行政官员.70年代末,我开始从事档案工作的时候,档案工作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行政工作,而是一个让人感到非常神秘的部门.那些年,档案工作者被认为是埋首于各种档案中,履行其重要职责--为历史研究和后代收集、保管档案与文件.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改变了这一认识,行政官员们开始认识到档案工作者决不仅仅是保管者,而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的重要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7.
论爱情     
爱情在舞台上,要比在人生中更有欣赏价值.因为在舞台上爱情既是喜剧也是悲剧的素材,而在人生中,爱情常常招致不幸.它有时像那位诱惑人的魔女,有时又像那位复仇的女神.你可以看到,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于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这说明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事业可以摒除过度的激情.然而罗马的安东尼和克劳底亚是例外.前者本性就好色荒淫,然而后者却是一个严肃明哲的人.这说明爱情不仅会占领没有城府的胸怀,有时也能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假如守御不严的话.  相似文献   

18.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到现在,中国的主持人经历了一个从"主持职业"到"主持明星"的过程.简言之,"主持职业"就是以栏目为中心,时刻体现纯粹的栏目性质及内容,栏目在前主持人在后--以栏目推栏目:而"主持明星"则更多的是以主持人为中心,在栏目中体现主持人的独特魅力,逐步建立起一种"明星"效应,使主持人给栏目更多推动力--以主持人推栏目.  相似文献   

19.
谦虚的内涵     
有人于报端著文慨叹:现在谦虚的品格失掉了.走到哪里都可以发现自我吹嘘与自我表扬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是谦虚的.就我的感觉而言,现在谦虚的人确实不多,虽然并非真的几乎没有一个人谦虚.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有着某些媒体在所谓张扬个性的喧嚣中,对谦虚品格肆意嘲讽和贬损的“功劳”.比如说吧,有媒体断言:谦虚就是装傻.有媒体则说:谦虚等于虚伪.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20.
"展现电影魅力、传播电影文化"--栏目宗旨."引人人胜光与影,入木三分评和说"--制作理念.①<第十放映室>是一档到目前为止收视率颇高、收视群稳定的电影类栏目,它不同于现在大部分的同类栏目走的流于表面的影讯介绍或明星娱乐的路线.它采用的是通俗和专业相结合的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