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东汉时属今辽宁的政区 公元9-23年是王莽统治时期,国号新,23-25年是刘玄统治时期,国号汉,年号更始.25年刘秀即帝位,都洛阳,通称东汉,又称后汉.220年曹丕代汉称魏帝.  相似文献   

2.
东汉时属今辽宁的政区 公元9—23年是王莽统治时期,国号新,23—25年是刘玄统治时期,国号汉,年号更始。25年刘秀即帝位,都洛阳,通称东汉,又称后汉。220年曹丕代汉称魏帝。  相似文献   

3.
刘玄在王莽末期建立起汉室复兴政权,随后由洛阳迁都长安,一年左右旋即失败,古之论者以为这是刘玄贪图长安富盛而出的下策,西迁减轻了对洛阳以东的震慑威力,滋长了赤眉等势力扩张,以致最终被取代。这不仅透露出以成败论人的固定套路,也透露出对农民起事者心存偏见的固定思维。刘玄的失败一因其尚未整合出一个有效的法统政府;二因刘秀对其叛变所致。刘玄的迁都与政权失败无关,而刘秀定都洛阳与其后关中数百年的衰落却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东汉初兴,将星云集。冯异身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最为世人熟知的是他谦让的人品。其实,无论谋略还是武功,冯异都有过人之处。(一)冯异字公孙,西汉末年颖川郡父城县(今河南宝丰)人。他喜欢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和《孙子兵法》。王莽新朝时,朝政混乱,终于引发了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绿林军将士拥立刘玄做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年号"更始",从此绿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都知道,《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毛泽东写的,是他的新闻作品的代表作。几十年来,不管持什么观点的人,都称它:佳作、范文,评介、效仿者众多。评者,有的认为背景用得好,消息第二句就说:“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  相似文献   

6.
鐵血三國志     
公元一八四年,由刘邦开创、刘秀中兴的大汉王朝日益走向了衰落。汉灵帝昏庸无道,远贤臣,近小人,十常侍把持朝政,外戚官僚争权夺势,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正直的大臣被疏远。各地诸侯拥兵自重,人民颠沛流离,苦不堪言,生活陷入“衣牛马之衣,食犬豸之食”的境地。人心思乱,盗贼蜂起,伴随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太平道首领张角利用太平道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发动了大规模起义,一股黄色的旋风开始席卷中国大地。汉室王朝的政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乱世,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7.
刘洪(约公元130~210年),字元卓,东汉末年天文学家、历算学家和数学家,山东省蒙阴县人,据考证其故里在蒙阴县城西北四公里处的召子官庄村。刘洪出身于鲁王宗室。由于他自幼“笃信好学,观乎六艺群书”,学识渊博,成为“专心锐思于天文数术”,“探遗索引、钩深致远”,“密于用算”,“当世无偶”的古代历法体系的奠基人,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中华珠算的发明者。因为刘洪是东汉鲁王刘兴的后裔,出身名门望族,有着不同一般的家庭背景,故在二十多岁时就踏入仕途,担任了“校尉”之职。后又于汉桓帝延熹年间(公元158~166年),应太史令征召赴京城洛…  相似文献   

8.
《出版视野》2010,(2):43-4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冯异传》。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镇压赤眉军。大军在回溪被赤眉军打得大败。冯异只与很少几个部下逃问营寨。他开始招回逃散的士兵,重整旗鼓。决战时刻到了,  相似文献   

9.
凉州,位于祁连山东麓,地势坦荡,一望无垠,是河西走廊最东边的一个重镇。约在五千年前,凉州地区即有人类活动,夏、商、周、秦时期,凉州为戎、翟、月氏、乌孙等民族所居。公元前176年前后,河西走廊被匈奴占领,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春,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祁连山,打败匈奴浑邪王部,河西地区归入西汉版图,元封五年(前106),汉分天下为十三州,各置刺史,武威郡属凉州刺史部,凉州之名自此始,以“地处西方,常寒凉也”故名。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使河西走廊成为中原通往西域的唯一交通路线。汉于河西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武威郡领姑臧等十县。河西四郡的开辟,保证了河西走廊这段中西交通要道的畅通无阻,敞开了中原与西域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门。 魏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诸少数民族与汉族统治者逐鹿中原,先后建立十六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十六国中的“五凉”,其地盘主要在今河西走廊以及青海、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其中前凉、后凉建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南凉、北凉一度也建都姑臧。前凉从公元301年由张轨任凉州刺史起,到公元376年被前秦消灭,统治凉州达七十六年。后凉由氐人吕光建于公元386年,至公元401年被后秦所灭,统治凉州十六年。南凉由鲜卑人秃发乌孤建于公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作品最讲究精练,因此,它要求记者写稿一定要惜墨如金,注意炼字、炼句、炼意,努力使每一句话都直奔主题,为主题服务。但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却荡开笔触,从容介绍:“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他还针对白崇禧经常说的“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发表议论:“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  相似文献   

11.
新闻作品最讲究精练,因此,它要求记写稿一定要惜墨如金,注意炼字、炼句、炼意,努力使每一句话都直奔主题,为主题服务。但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却荡开笔触,从容介绍:“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他还针对白崇禧经常说的“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发表议论:“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相似文献   

12.
清代嘉庆年间,福鼎市秦屿镇发生了一件出版家、训诂学家、版本校勘学家王遐春、王学贞父子“刻书祝寿”之事:1809年,值嘉庆皇帝50寿辰,王遐春恰与仁宗同龄,其子学贞时任宁洋县(今宁化)训导,被福建巡抚张师诚选调省城参与编校贡书,趁此机会,王学贞恭请巡抚大人撰文制锦为其父祝寿。王遐春闻讯后,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福州告诉学贞:“取古名人著作将灭仅存者,采梨伐枣先为古人寿,然后厕名校梓,得附古人之寿而为寿。”王学贞于是敬承父命,在学友梁芷邻、赵谷士、吴清夫、李秋潭、赵文叔等人的帮助下,收集唐先贤遗书一一校刊,次第告竣。其移风易俗的创举在当时成为美谈,对福鼎的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地方人文素养的提高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玉舞人"组佩是汉代玉器中独特的门类,盛行于西汉早、中期,佩带者都是女性贵族。目前全国经考古发掘的"玉舞人"组佩墓葬有20余座,分布在陕西、山东、河南、河北、江西、北京、广州、江苏等地,但可复原的组佩并不多。徐州西汉楚国王室墓中发现有7处陪葬"玉舞人"组佩,可复原的组佩有7组,是出土"玉舞人"组佩最多的地区。徐州出土的"玉舞人"组佩皆出自西汉楚国刘氏宗室的女性高级贵族墓葬中,不仅玉质精良、样式独特、雕刻精美,而且有明确的考古信息。这些重要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玉组佩的发展演变、汉代的组佩制度、"玉舞人"组佩的编排方式以及佩带者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4.
刘灿 《历史档案》2020,(3):96-104
嘉庆十七年(1812),因见宗室中不思进取者多而难以约束,嘉庆帝决意推行宗室移居盛京之事。为使天潢宗支回归故土后生计得到保障,特命建盖宗室营房,给予安家费、地租银等优待,以期宗室沐化善俗,安居立业。然而"发遣"与"移居"界限不明,一度使宗室人心浮动,引发混乱。宗室营设有弹压司员严格管理,却未能阻止宗室犯案扰累地方。至道光朝,随着八旗生计恶化,为免营房闲置空耗资产,更多获咎改移居宗室被送往盛京,几致宗室营成为"罪宗"及其亲眷的"聚集地"。本文主要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相关档案,在考辨嘉庆十八年移居宗室身份的同时,梳理宗室回京与续行移居的系列政策,把握嘉道时期盛京宗室营人员增减变化的动态历程,并尝试对移居推行后在充裕宗支生计、教养闲散成才、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的实效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校对小考     
“校对”,古时称“校雠”(音“仇”)。西汉经学家、自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在《孙卿书录》里,就有名称为“校雠”的记载,即“所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二十篇。”孙卿书即指《荀子》。后来,唐学者李善(公元630年-689年)注引《风俗通》(亦称风俗通义》,东汉应劭撰):“按刘向《别录》:‘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所以,后来就遂渐发展演变成为将“校雠”给通俗名曰为“校对”了,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相似文献   

16.
宋代宗室的文化成就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是古代宗室文化发展的成熟阶段。宋代宗室在其存在的330多年时间里,以其恢宏的皇家气度,在文艺学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和制约着宋代文化发展的走向和特质,也为明清时代宗室文化提供了一种建构范型。一、宋代宗室文化的辉煌成就(-)文学成就宋代是汉唐文学繁荣后的又一个弘文盛世。宋初帝王多好学,喜为篇什,由此开有来一代崇文之势,宋初宗室在其影响下也多“善书翰”、“好吟咏”。至北宋中后期欧阳修等倡导“诗文革新”运动,使北宋文坛出现一片繁荣景象,这时期宗室中涌现出以赵令峙为杰出代表的一…  相似文献   

17.
罗振玉(公元1866—1940)字叔言,号雪堂,祖籍浙江上虞。罗氏清同治五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十五岁举秀才,光绪十六年至二十一年在乡间当塾师。光绪二十四年在上海创办东文学社,请日本人及日本驻沪领事馆人员在社任教。那时正值“戊戌变法”运动进入高潮,罗氏政治态度保守,反对变法,与清朝一些大官僚拉上了关系。光绪二十七年,由大官僚刘坤一、张之洞奏派罗氏赴日本考察教育,罗与日本帝国主义分子交往密切。宣统元年罗氏补参事官,曾经理清廷内阁大库档案。并大力搜购安阳出土甲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罗氏携眷逃亡日本,1919年春回国。1924年被清废帝所召,入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对清代宗室爵位等级及其路径迭代进行分析,以丰富清代宗室封爵等级研究成果,为后续学者进一步分析封爵制度和进行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利用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封爵卷进行标注、统计分析,并根据乾隆十三年“钦定爵表”,对宗室子嗣进行路径迭代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封爵卷自“封爵等级”到“封号”,内容条目数量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临时条例主要集中在乾隆朝及以前,而具体事件则主要分布在乾隆朝及之后;路径迭代分析极大地反映了子嗣地位在清代贵族中的重要性,同时严密的爵位等级加上降袭、考封等封爵方式以及世袭罔替、按次承袭的袭爵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宗室爵位冗滥,有助于维护清朝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差强人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吴汉是刘秀手下的大将。有一次打了败仗,诸将“或多惶惧,失其常度”,而吴汉却“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刘秀听说后感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称赞吴汉颇能振奋人的意志(差,颇、殊;强,振奋;人意,入的意志)。后来“差强人意”作为成语,意思稍有改变。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这里是大体、稍微的意思。  相似文献   

20.
开皇13年(公元593年)和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曾两次大规模地禁绝和焚毁谶纬之书,结果使自西汉末以来盛行于世的谶纬之学在历史上“寝传寝微,几于灭绝”。谶纬之书远在战国时即已出现,到西汉末,纬与谶合二为一,从原来的“辅证经义”转变成荒诞无稽的封建神学。东汉光武之后,又成为统治者借图谶以谋夺皇位或巩固政权的工具。同时,谶纬之书在社会上广为流行,也起了极坏的影响,因而当时就有有识之士加以抵制。至隋时,文帝虽严令禁纬,但他本人恰恰是靠“应篆受图”,以所谓“禅让”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