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全部改良主义思想都是建立在“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而“有组织的资本主义”理论的“专利权”应归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重要理论家鲁道夫·希法亭。希法亭1877年生于维也纳。1902年,他参加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以后同麦克斯·阿德勒一起在维也纳创办《马克思研究》丛刊。1906年,希法亭来到德国,参加了德国社会民主党《新时代》杂志和《前进》报的编辑工作。在政治立场上,他属于德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鲁特维·范·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的波昂,1827年3月26日逝世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在他57年的音乐生涯中,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这些名作忽而像泉水叮咚,忽而像森林中鸟鸣,忽而像万马奔腾,忽而像暴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1939—1945年中、苏、美、英等同盟国反对德、意、日等轴心国侵略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双方先后参战的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人口卷进了战争。 二次大战前夕,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7日又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3月和1939年3月,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6—19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  相似文献   

4.
在“新政”的研究中,“新政”的分期一直是争论的问题,特别是“新政”终极时间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研究这一问题对“新政”研究有重要意义.目前,对“终极时间”的看法,国内外学者、专家众说纷纭,但主要有以下几种:美国学者巴塞尔·劳赫、拉尔夫·德·贝茨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明确指出:“新政”的终极应在1938年.阿瑟·林克、威廉·卡顿在他们的著作中则提出“到了1939年,他(罗斯福·富兰克林·德兰)开始放弃国内进一步改革以换取国会对他的外交政策支持,‘新政’结束了.”还有《America Past and present》这本书提到:1936年后第二年“新政”就结束了,即1938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法西斯国家疯狂地扩军备战,并不时地在各地点燃战争火焰。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武装入侵奥地利;接着又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侵略战争正在局部范围内升级和扩展,世界大战的威胁日益临近。面对法西  相似文献   

6.
1938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解除了“西进”的侧翼威胁。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纳粹德国千方百计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暂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当时的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正在同英法两国进行谈判。但由于德国暗中与英国进行谈判,最终导致英、法、苏三国谈判不欢而散。在东方,日本帝国主义在苏联的国土上又不断地制造事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虽然为苏联赢得了一定的建设和备战的时间,但对苏联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发文 《物理教师》2005,26(3):49-51
路德维希·玻尔兹曼 (LudwigBoltzmann ,1 844—1 90 6)是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 .1 844年出生于维也纳 .1 866年从维也纳大学毕业 ,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 .曾是斯特藩 (J.Stefen ,1 83 5— 1 893 )的学生和助教 .历任格拉茨大学、慕尼黑大学、维也纳大学、莱比锡大学教授 .1 876年任维也纳物理研究所所长 ,他用毕生精力研究分子运动论 ,是经典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玻尔兹曼是科学原子论初创时期的主要建立者和捍卫者 .玻尔兹曼给出了“熵”的微观含义 ,建立了统计力学 ,架起了联系微观分子世界和宏观物质世界的理论桥梁 .玻尔兹曼是第一…  相似文献   

8.
18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欧洲的一个音乐文化中心,也是古典音乐的发祥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都在维也纳度过了创作的成熟时期。所以,以他们为代表的作曲学派被称为“维也纳古曲乐派”,形成这个乐派的时间约在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20年代。现在,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一时期的首位音乐大师。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出身贫苦,从小在很艰苦的条件下学习音乐,1791年在埃期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其繁重,地位却很低下。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曾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  相似文献   

9.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是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奥地利作家。他的中短篇小说,虽然没有反映社会巨大历史事件,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却表现出巨大的艺术独创性,有着深沉的艺术魅力,受到世界广大读者的赞誉。茨威格跻身于世界名作家之林,被高尔基称为“第一流的艺术家”。茨威格出身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血统的资产阶级家庭。维也纳曾是欧洲灿烂古典文化的中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最早肯定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的新课题——无意识问题.经过一个世纪漫长的争辩,逐渐为人们所公认.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伊·谢·科恩《(自我论)导言》部分关于“自我”在语言学、哲学、心理学领域研究的历史进行了概括和分析,并尝试按原作者的思路去探索应该如何研究和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12.
蓝色多瑙河     
一八六六年六月十七日普奥战争爆发。七月三日波希米亚克尼希雷茨附近萨多瓦尔一战,奥军遭到惨败,被迫后退。普军扬言要高唱凯歌进入维也纳。维也纳人心惶惶,笼罩着愁云惨雾。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尔贝克(1831—1877)想用音乐来安抚人心,约请约翰·施特劳斯写一首歌唱祖国大地河山,足以激发民族自豪感的男声合唱曲。施特劳斯想起奥地利诗人卡尔·贝克(1817—1879)有一首描写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的诗歌,曾经使他入迷,但不容易谱曲;他就请诗人约瑟夫·怀尔仿照贝克那首诗的意境,写成了新的歌词,由他谱成了一首男声合唱曲,曲名就是《美丽的蓝色多瑙河》。一八六七年二月十五日在维也纳初次演唱时,听众的反映非常冷淡,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1.利塞·迈特纳(1878-1968)1907年,受过良好教育的物理学家迈特纳开始与德国化学家奥托合作进行研究。他们一起合作了30年,直到1938年,迈特纳因为是奥地利犹太人而被驱逐出纳粹德国。迈特纳移居到了瑞典,仍然通过邮件和奥托继续合作。  相似文献   

14.
在欧洲古典作曲家里,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能获得这样的美誉,一方面与作曲家的天赋有关;另一方面得有个人的勤奋努力及合适的环境对他的培养。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ongus.Amadeus Mozart1756.1.27-1791.12.4)出生在离维也纳很近的、美丽的小山城萨尔茨堡。他的父亲莱奥波尔德·莫扎特是萨尔茨堡大公兼天主教府的一位宫廷乐手,拉  相似文献   

15.
齐格蒙德·弗洛依德(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派心理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在长期观察、研究和治疗心理疾病的过程中,逐渐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五十年代末在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这就是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年)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第三思潮”。它是相对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年)的精神分析学——第一思潮和约翰·B·华生(J.B.Watson,1878—1958年)的行为主义——第二思潮而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目前西方最为流行的一个心理学派,在美国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势力,影响很广,被心理学界按其创始人称为“马斯洛心理学”。现已有专门的学会和刊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30年,德国维也纳大学助教库尔特·哥德尔(Kurt Godel1906—1978),在数学领域发现并证明了著名的不完备性定理,世称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这一定理虽然是数学领域的重大成果,但由于它在相当深邃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军国主义势力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扩张,整个世界陷入恐怖之中。德国的犹太科学家纷纷逃离家园。1938年从匈牙利逃到美国的科学家西拉德得知原子核可以发生裂变的消息后十分忧虑,他担心德国可能根据这一原理研制出核武器并用之于战争。于是,他一方面呼吁美国的核物理学家们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研究文章,另一方面游说美国政府赶在纳粹德国之前研  相似文献   

19.
詹姆斯·卡拉汉在1979年大选前不久曾说过,他预感到英国政治中的“海变”即将发生,这种大变化“或许每30年发生一次”.果不出所料,在同年的大选中,他领导的英国工党负于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保守党手下.卡拉汉认为,选民对政府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工党对此无能为力.时间证明他是对的.此后经过三次大选,更换了三届领导班子,但工党至今仍屈居于反对党地位.(5月12日约翰·史密斯逝世后,工党正在酝酿选举一位新领袖,此人大概非托尼·布莱尔莫属.)变化不仅仅限于英国.在整个北欧,选民对社会民主党和其它左翼党的支持程度大大地降低了.工党1979年的失利只是其中的一段插曲,瑞典社会民主党在1976年大选中的失败(自1936年以来第一次被挤出政府)才是悲剧的序幕,而赫尔穆特·施密特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1982年在德国的下野则是悲剧的尾声.1974年,左翼在奥地利、比利时、英国、丹麦、芬兰、德国、荷兰、挪威和瑞典等国执政,到了1982年,除奥地利外,在其它国家都已先后下野.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确立的欧洲经济战略是:极力使欧洲保持和平与稳定,以利于美国进行经济扩张。美国在1933—1940年实行的安抚、绥靖、绥靖与遏制并存的对德政策即服务于这一欧洲经济战略。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前,美国奉行安抚政策,企图通过修正《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不公正对待来消除德国的不满情绪,进而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从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到9月的慕尼黑危机,美国奉行绥靖政策,企图以牺牲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小国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的维持;慕尼黑会议之后,直到德国于1940年4月发动新的侵略战争之前,美国则实行绥靖与遏制并存政策,一方面继续表明自己可以接受以牺牲一些小国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的维持,另一方面则试图阻止德国进一步的侵略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