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的不仅是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且是教育目标的回归。如果学校教育仅仅着眼于学校围墙内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家庭化对孩子潜在的影响和作用;如果学生家长片面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孩子进了一所名牌学校,父母就可以放弃自身学习和自我改变,那么就违背了教育“育人”这一根本。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都是学校不在编的教师,家长的作用、家庭化对孩子的影响愈来愈被社会所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家长因自己的孩子是学校中出类拔萃、具有各种特长的优秀学生而感到骄傲,这是人们能够理解的。但是,勿庸置疑,不少这样的家长是在利用自己的“家长特权”来强迫孩子成为各种优秀学生的,是家长个人通过孩子的奋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缺撼,这种做法是我们的教育规律所不允许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程道金 《贵州教育》2012,(12):20-21
目前,“别让孩子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的呼声日趋强烈,特别是农村小学尤为突出。不少农村孩子的家长想方设法,找亲戚托关系,不惜一切代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城里的学校,想获得最好的教育。这种“择校风”的盛行,导致了城市学校挤不进,农村学校无人读的反差现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农村学校又怎么啦?笔者现就这一现象了解的一些情况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做家长已经有些年了,但每每看到自己的孩子“生活在种种诱惑和痛苦之中”,自己却束手无策,只有“惶惶不安和忧虑”,就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如果有一所新父母学校,自己就是这所学校一名虔诚的学生,该有多好!  相似文献   

5.
陆靖 《贵州教育》2012,(12):18-19,31
寄宿制学校建好,不等于就能留住学生。因为当今家长更关注的是学校能否让孩子真正受到好的教育,能否让孩子安心“上好学”。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由于血缘关系和经济关系,家庭教育成为学生最亲切、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受益一生”。新一代的家长都受过教育,他们都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比较认真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但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正确,虽有教育好自己孩子的愿望,却事与愿违,走入了家庭教育的误区,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要爱丑小鸭     
曾经在学校门口见过这样令人难忘的一幕:“赏识,赏识,这孩子得有让人赏识的地方啊!”面对家长,老师指着身旁的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以不可救药的口吻无奈地说。接着,便是怒其不争地历数这孩子身上诸多的“错误”,例如上课不好好听讲,不按时写作业……  相似文献   

8.
初霞 《教育文汇》2005,(8):15-16
日前,记者接到一封署名“渴望得到公平对待的孩子家长们”的来信。来信说,我市(哈尔滨市,下同)某民办名校刚开完家长会,传达了关于把毕业班分成快慢班的决定。“现在学校分班是为了提高升学率,确保把快班的160名孩子送入省重点,这对160名以外的孩子和家长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来信最后说,“距中考还有一段时间,不要过早地给孩子定位。不要以牺牲一批孩子为代价来提高学校所谓的升学率。”  相似文献   

9.
鲍道苏 《江西教育》2004,(10):16-17
怎样才能为自己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选择一所好学校,这是千千万万中国父母的烦心事。但是,在安徽省铜陵市.你若要在街头找一个家长问最想让孩子上哪所学校时,纯朴的铜陵人往往会自豪地回答你:“我们这里的学校都不错.只要给孩子选择一个相对路近的学校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不单单是学校和教师的事,而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 这一观点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对孩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常常在无意之间注入孩子的脑海,并影响孩子的一生。那么是否所有家长都认识到这一点,并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充分地了解、尊重自己的孩子,使孩子从小就懂得自信而不自负、自强而不自傲、自立而不自私呢?我们来听听傅老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班一位学生家长到学校与我沟通孩子的情况,我请她坐下来谈谈。她一落座,就高兴地说起了孩子这一学期的可喜变化。她说孩子以前有许多如心高气傲、爱出风头、学习上不自觉不主动等坏习惯,学习成绩不理想。他的爸爸恨铁不成钢,看他这样就气得不行,常用“笨的出奇”、“脑袋瓜不开窍”之类的语言教训孩子。但是这样教育的后果依然是让家长一次次失望。  相似文献   

12.
海岩 《辽宁教育》2010,(10):26-28
学生说:“这所学校可好了!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 家长说:“这所学校可好了!老师把我们想到的做好了,把没想到的也做好了。孩子在这里读书我们放心。” 来过学校的领导说:“这所学校可好了!学校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感觉挺神奇,有特色,很规范。”  相似文献   

13.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很多学校使用了“家庭联系手册”,甚至办起了“家长学校”,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更好地配合学校的工作。然而,一位普普通通的青年教师,没有用“学校联系手册”,没有动辄把家长呼来唤 去训话,而是拿起自己笔,从孩子入学第一周起,常情真切地给家长写信:关于孩子的品德、关于孩子的学习,关于家长的成长……  相似文献   

14.
当前,笔者听到不少家长议论:“什么社区服务课,就是学校让家长去帮孩子盖个章”。家长的这些议论说明,目前学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们家孩子,家里亲戚、朋友都夸他乖巧懂事,在学校怎么这个样子,这不可能。…‘我请你到学校来谈谈你孩子的情况,难道还说谎不成?你这做家长的怎么这样说话?”一天下午,某学校一办公室传来这样的争吵声。可以想象,这种情形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是没法进行下去了。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到位了,就会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得益彰,唱响德育教育的“同一首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忽视对孩子教育,有意无意的陷入教育误区。譬如好哭好闹是小孩子的天性,孩子一耍赖,家长就感到束手无策,于是就吓唬孩子:“再哭,再哭喊医生来打针”。孩子知道打针的滋味,不敢再哭闹了。但是久而久之,在孩子心目中埋下了“怕医生怕打针”的病根。春天来了,学校为了预防传染病,决定对幼儿注射脑膜炎、腮腺炎疫苗。为了更好的配合医生打针,幼儿园老师鼓励儿童:“打针不疼,比比看谁最勇敢”。孩子有心病,就不相信老师的话,结果医生还没有开始打针,教室就哭成了一片。  相似文献   

17.
西点男孩学校因“皮鞭管教”闻名。说是个学校,实际上它更像个暑期夏令营,那些家长管教不了的男孩,在暑假的两个月里被送到位于杭州的这所学校接受调教。这个曾在去年招来骂声一片的特殊学校,在今年的暑假招生中,竟还有300多个孩子因名额爆满而无法进入。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汇》2013,(16):18-18
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小学暑假前的“最后一课”主题就是“减负”。家长会上,学校明确要求家长在“假期不要让孩子学新课,还要每天和孩子沟通一次”等。这些要求具体而实在,家长觉得暖心、贴心,认为这是一份让孩子和家庭易于完成的好作业。  相似文献   

19.
徐芳 《班主任之友》2008,(11):20-21
2008年暑假我送走了一届初三毕业生,我所教的两个班各科成绩都处于学校前列,家校关系也很和谐。每逢学生“有事”,需要家长协助时,只要我一个电话,或者一个口信,家长都很愿意到学校来。有的家长还有事没事来学校了解一下自己孩子的情况,不象其他班的家长,“千呼万唤始出来”,不到万不得已是见不到这些家长的踪影的。  相似文献   

20.
一、别让座位问题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 现在每个家庭孩子不多,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很多家长为孩子挑学校、挑班主任之后,挑座位已经成为他们入学“三挑”的最后一个关键内容。座位安排不好,班主任工作就很被动。我亲眼看见好些家长为座位问题冲到学校闹事,甚至还上告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