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手机短信节日祝福语篇的图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是为了满足即时交际需要而产生的创造性语篇类型,具有明显的语篇特征。短信中的节日祝福话语是以祝福为目的,将情感图式中的祝福元素融入节日活动的图式或现有的文本图式中,构成了具有不同节日的语言特色的祝福语篇。  相似文献   

2.
节日祝福短信以生动简洁的语言,多种多样的形式,传递了对亲朋好友的衷心祝福和深情厚谊。节日祝福短信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它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看重人情,崇尚礼仪的优良文化传统,以及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3.
生动有趣,诙谐幽默,情深意长的短信,每到节日便穿梭于神州大地的上空,人们用短信传递情真意长,用短信捎去生日的问候、节日的祝福。如今,短信已成为人们最常用的、最便捷的、不可或缺的通信交流形式,但您知道收发短信有哪些礼节和忌讳吗?  相似文献   

4.
特殊的礼物     
孩子喜欢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对节日的祝愿。一些节日祝福话语和礼物传情用得惟妙惟肖。这不,生日会上孩子的祝福更具特色,什么越长越帅,祝愿考清华做博士等,当然一些小寿星也免不了请客,送巧克力、棒棒糖什么的,孩子们好兴奋啊!  相似文献   

5.
寂静除夕夜     
从有记忆开始,我们不知经历过多少个节日。从“元旦”到“六一”,从“五四”到“国庆”,从“端午”到“新春”,每个节日都会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过节了!节日带给我们的欢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在那难忘的时刻,感受一份份祝福,让欢笑满载着我们的祝福和希望走向永恒!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利用手机短信传递祝福、联络情感,已经成为现代人在节日期间祝福方式的主流.探讨祝福短信语言的韵律美特色,分析不同文体形式下的节日祝福短信中存在的多种押韵形式,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段而形成的畅达的节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欣赏和创造短信祝福语.  相似文献   

7.
《宁夏教育》2013,(9):F0002-F0002
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9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刘慧,自治区领导蔡国英、王儒贵、姚爱兴、安纯人等看望慰问教师,代表自治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向全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刘慧等自治区领导先后来到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张瑞教授和银川一中安玉荣教师家中,送上节日的祝福  相似文献   

8.
趣话春联     
过新年贴春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习俗。春联喜庆的色彩,衬托出节日的气氛;春联吉祥的祝福,给人们带来愉悦。春联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一句话传真     
《中国教工》2014,(10):41-42
教师节期间,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梁伟来到北京理工大学看望慰问毛二可院士,送去节日祝福,并参观了“毛二可”实验室,市总工会副主席张青山,市教育工会主席吏利国等一同慰问。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讯春节期间,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程艺等委厅领导班子成员分别走访慰问了31位离休干部和11位退休厅级干部,为每位离休干部发放了慰问金,向每位退休厅级干部赠送了节日礼物。慰问期间,每位领导代表委厅向老干部老领导表示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与他们亲  相似文献   

11.
只有很好地了解一个文化现象的社会文化功能,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该现象,从而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傈僳族作为一种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功能,以新米节、阔时节为例对傈僳族节日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傈僳族节日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很好地了解一个文化现象的社会文化功能,才能更全面地认识该现象,从而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傈僳族作为一种少数民族,有着独特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功能,以新米节、阔时节为例对傈僳族节日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节日,特别是带有民族宗教的节日,往往通过仪式的表演来体现其文化内涵。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展示载体。在旅游开发中,民族节日中的仪式展演是旅游者所青睐的旅游对象,往往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开发。"目瑙纵歌"节作为景颇族最隆重的节日,其仪式展演包含了景颇族众多的文化元素,为了使"目瑙纵歌"节更好地体现其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体验的需求,同时避免节日文化在市场化过程中失色,有必要了解该节日的文化特质,并提出市场化运作的思考和建议,赋予该节日以经济的属性,从而使该节日文化在旅游环境下得到传承与保护。同时也可以对类似民族节日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信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素质教育应该结合这一时代背景。信息教育能通过计算机技术充分满足人的主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同时还寿命人们建立起一种科学的学习态度。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信息教育中计算机技术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了工业文明以前的原始文化的大量信息,但随着现代工业社会,尤其是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的传统民俗节日濒临危机,其中声音的缺失是造成年节文化淡化的一个原因。禁放爆竹、手机短信拜年在取消声音的同时也取消了仪式,取消了狂欢,取消了人们对年节文化的生命体验,从而使传统节日民俗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节日文化发生了变迁。主要表现为传统节日形式和内容的调整、变化,同时表现为新节日的大量出现。本文以广西南丹县六寨镇龙马屯水族为例,分析其传统节日——端节的变迁历程,探讨影响水族传统节日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它们承载著深厚的伦理文化意义。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西方文化的浸透,传统节日日益式微。如何追寻传统节日于现代生活的意义,成为了我们共同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黎畅 《海外英语》2014,(18):244-246,285
Code-switching, a natural phenomenon that consists of alternating two or more languages in bilinguals’ discourse, has traditionally been examined in its oral production. For over three decade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emphasized on its form,meaning, and grammatical patterns. However, very little research focuses on code-switching in short message form. Code switching is a quite common phenomenon. As cell phones become the communication tools used by people more frequently, short message language(SM) attracts more attention by peopl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ode switching in the SM language, it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more about its use and explore more information for our study.  相似文献   

19.
《诗经》中有三首涉及"椒"意的诗篇,这里的"意",不仅指它的实意,还包括丰富的文化内涵。《唐风·椒聊》中"椒"字,据诗意可断非赞男子"子孙众多"而为祝福或赞美女子多子。《陈风·东门之枌》之"椒"字,考民俗有"赠送祝福或传情"之意,并涉及"巫用降神"之意。《周颂·载芟》中的"椒"字则非实指意象,乃通假用法。这里也涉及到诗意与字意之间的关系,我们多从诗意去考字意,但若从相反方向作考察,单个字意的解读也会影响甚至决定诗意。  相似文献   

20.
The Development of Message Evaluation Skills in Young Childre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goal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learn if young children overestimate message quality because they evaluate their knowledge or assumptions about the intended meaning of the message, rather than its literal meaning. 2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with preschoolers (4 years) and kindergartners (5-6 years). Second graders (8 years) also participated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Children evaluated the communicative quality of informative, ambiguous, and ineffective picture messages in a simple communication game. In the first experiment, children knew the intended referent when they evaluated the messa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ounger children overestimate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the ambiguous and ineffective messages, while older children evaluated message quality accurately, even though they knew the intended meaning.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younger children detected more of the message ambiguities when they did not know the target referent than when they were informed of the intended interpret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young children overestimate message quality because they evaluate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ssage rather than its literal mea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