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教育部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此次修订强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行为要求中,增加了“大胆提问”?在三至五年级的行为要求中.增加“主动寻找答案”等。在六、七年级增加“勇于探索和创新”的教学内容。在启发式教学原则中.强调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地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能力得到初步培养。”所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把握,教学活动进行  相似文献   

4.
当前,生活化教学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是否所有课程都必须全面走向生活化,我们暂且不论,但品德课却是天然地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或者说,生活化是品德课程改革的真正归宿,生活化是解决以往品德课诸多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是我们在理论思考、实践探索方面的初步认识和收获。  相似文献   

5.
李爱琴 《江西教育》2004,(22):20-21
针对当前思想品德课中重说教明理,轻生活实践的现状,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教育要直面现实生活,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为生活是品德的生长点,也是品德的唯一基础,离开了生活的基础,道德品质将走向虚无。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教科书为切入点,直面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原来的《思想品德》课改为《品德与生活》(低年级)、《品德与社会》(高年级)。充分体现出孩子的品德教育与生活,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折射出许多生活的气息,这是我们教师所迫切希望的。但现在我们大部分学校还在使用老教材,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等到新教材。教师不能被动等待,应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帮助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生活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和着课程改革推进的步伐,新课程理念已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同,但是,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又生成了不少疑问。尤其是对课程核心理念“回归生活”怎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对回归谁的生活、怎么回归生活等仍存在不少困惑。笔者以为,应对回归生活的综合课程,生活化教学是品德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植根于丰富的生活情境之中。  相似文献   

8.
新的七年级思想品德课课本,新颖、活泼、语言朴实、准确流畅,适合青少年阅读。思想品德课不再是说教课,我认为新旧课程有三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做到生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都强调“品德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同时也规定,“要增加具有时代感、鼓励创新和实践相关的内容”。要培养“真正适应步人小康水平的一代新人”为宗旨的综合德育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喜欢鲜活的事物,对于枯燥教条式的品德教育倍感不适应.思品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可爱的孩子们能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获得道德的熏陶、情感的培养,保护好他们的童心.带着这样一个美好的心愿,我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1.
一、缘起 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对此,<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但教材由于受篇幅所限,其呈现形式往往是一些经过精心组织的、条理清晰的数学结构,他们虽然看上去很完美,但却割断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差不多完全没有了产生与发展的痕迹.而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应是自己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的"解读",因此,重现与还原"教材"的本来面目,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开展数学学习、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的"有效素材",应当成为新课程观下数学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着手,用真情感染学生,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行动。使思品教育做到“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一、捕捉“生活现象”,感悟道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亲近感。从而使学生明白书中的道理其实就…  相似文献   

13.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前言中明确强调:"品德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同时也规定:"要增加具有时代感、鼓励创新和实践相关的重要内容.""综合化"、"人性化"是新时期思想品德课的一个新思想.要培养"真正适应步入小康水平的一代新人"为宗旨的综合德育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小学品德课程是由1—2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3—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组成的。《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和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课在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为此,我们在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紧扣“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这一课程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往往是照本宣科,沉闷乏味。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这样的课堂已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呢?我认为,构建一个开放、创造的空间正好能为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建构开放的、创新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是当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研究品德生活化数学的特点,是为了进一步推进品德生活化教学的进程。由于“品德生活化”遵循的是儿童品德与生活这种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性,所以,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特点,也应该是儿童生活的特点与品德教学的特点的内在统一。在教学研究中.我们把真实性与仿造性、童趣性与教育性、自悟性与启发性、愉悦性与烦恼性的统一,视为小学品德生活化敦学最为显著的特征。下面,是我们教学研究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学校经常断电,而且到很晚才来电,有些班级的电灯、电脑、电视机等设备常常忘了关,一些班级大白天还开着日光灯,一段时间内学校的电费数额惊人。针对这个情况,我们组织学生一起动手算一算,想一想,运用数学知识展现一些现象,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到节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常听见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难,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教育更难。  相似文献   

19.
廖太春 《江西教育》2004,(20):23-24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课程变成了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创造者,成为课程的主体。思想品德课集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于一体,在课程体系上给教师预留了更充分的空间和余地。合理地开发利用好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一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因此,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思品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已成为新课程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