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献资料、视频观察、调查访问和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等研究方法较为深入的研究了我国优秀运动员梁富亮完成的单杠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360°下的技术特点和运动学规律,为我国年轻运动员改进该动作并继续发展和改进直体后空翻2周转体720°、1080°下,提供理论依据和可供参考的技术参数,对于提高我国单杠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优秀运动员李月久为超赶世界体操先进水平,于1979年后半年在海棉坑中试做了直体后空翻二周转体360°的超C组高难度空翻动作。这一段实践表明,纵轴转体360°并不太难,而横轴翻转不够则是主要矛盾。从实际完成动作的连续图片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体操向后空翻二周和三周的资料分析,认为只要充分发挥水平速度,做到较大的制动,获得科学的踏跳角、起跳角和腾空角,可使身体总重心升到3米以上,在翻转过程中巧妙地调整翻转角速度,完成后空翻四周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在80年全国技巧锦标赛中,我们对单人项目的空翻两周动作的数量和质量进行了统计,从表一、二、三统计的情况分析,我国运动员空翻两周的技术,不论是翻转速度、高度(男单第二周高于第一周并且是直体落的有八个,女单有四个)、腾空时间都达到了很高水平,这说明我们已具备了发展后空翻三周动作的条件。为了群策群力攻克后空  相似文献   

5.
本文指出:少年运动员在选择和设计成套动作时,一定要用超前的思想为指导,并结合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才有发展前途,才能获得好的训练效益。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最早完成团身后空翻三周(以下简称“后三周”)是苏联技巧运动员本德列尔。他在1974年全苏冠军赛及当年的第一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上都完成了这个动作。以后,在历届世界技巧锦标赛和世界杯比赛中,“后三周”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已发展成屈体后空翻三周。1981年莫斯科五国技巧邀请赛中,苏联运动员已把“后三周”挂串在成套动作中,进一步提高了成套动作的价值。值  相似文献   

7.
胡守文 《福建体育科技》2002,21(3):26-27,30
本文重点对单杠后空翻三周动作的振浪技术、撒手技术、腾越和再握技术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单杠后空翻类动作振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年来,体操技术水平飞快发展,单杠项目出现了许多新颖的、惊险的难新动作。特别是向后空翻类的下法和越杠再握动作越来越复杂、惊险,使单杠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随着后空翻类动作技术的发展,作为这类动作技术的基础的振浪技术也随之发展和变化。这反过来又推动了空翻类动作技术的发展。所以,总结后空翻类动作振浪技术,研究其合理的技术要领,对进一步提高这类动作技术质量和创造更多的新动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9.
自由体操后空翻三周动作,从一开始的小翻跳,就要为空翻的翻转高度和速度创造条件。要求小翻向后的速度要快,推手要有力;空翻中团缩身体的动作要快,姿态要正确;第三周要求身体再紧团一下,在下落中完成310°左右的翻转,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10.
单杠向前大回坏,前空翻转体180°接团身后空翻,是一个两周空翻加做转体的“Ⅰ Ⅱ”组动作。我队运动员张宝玉于一九七三年一月二日开始试做,同年四月十九日脱保,五月十一日应用于成套。一、动作过程和主要要领:1.准备阶段:向前大回环保持一定速度,在撒手前的最后一个大回环至倒立部位时,肩部充分顶开,身体略出背弓,身体继续下摆至图1部位时,肩部继续顶开,屈髋,背部肌肉松驰伸展,为身体向后“鞭打”动作做好准备。身体摆过垂面时,肩部下沉,借屈髋力量迅速向后上方摆腿,头部微低(这一动作很重要,过早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技巧运动同其它一些竞技性运动项目一样,必须不断的创造难新动作,尤其是单人项目,一套动作中只有几个空翻动作,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动作。如果没有新颖独特的难新动作,不仅不能给裁判和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不能给对手造成威胁,因此,不断发展难新动作是单人项目的灵魂。我国优秀的女子单人运动员黄瑞芬(第五届世界杯技巧赛上两枚金牌获得者)在去年五月全国技巧赛上首先使用了团身后空翻三周这一高难度动作(以下简称后三周)。本文通过对黄瑞芬学习完成后三周动作的训练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其它运动  相似文献   

12.
屈体后空翻三周是技巧运动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1981年世界杯技巧比赛中,苏联运动员拉少林第一次完成了这个动作,但质量并不理想。1982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技巧锦标赛中,拉少林用“挺二周挂小翻接团三周”来参加比赛,虽然难度值提高了,但单个动作的难度却降低了。“屈三周”之所以很少被用来比赛,这主要是难度太高,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动作的把握性不大的缘故。我国男单第二套有“1080旋”,难度上占了优势;但第一套只能完成  相似文献   

13.
屈体后空翻三周是技巧运动中的一个高难动作。1981年世界杯技巧比赛中,苏联运动员拉少林第一次完成了这个动作,但质量并不理想。1982年在伦敦举行的世界技巧锦标赛中,拉少林用“挺二周挂小翻接团三周”来参加比赛,虽然难度值提高了,但单个动作的难度却降低了。“屈三周”之所以很少被用来比赛,主要是因为难度太高,要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动作的把握性不大的缘故。我国  相似文献   

14.
翻转的时空分布是“屈三周”动作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的时空分布对完成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有的学者提出完成“屈三周应‘改变先直体飞行,再收腹屈体’的做法”的论点。本人认为这涉及到合理的时空分布问题,搞清这一问题,对高质量地完成“屈三周”及今后向更高难度发展有积极的意义。鉴于上述原因,本文试通过对“屈三周”有关的技术分析研究,对“屈三周”的合理翻转时空分布提出粗浅看法。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邵春华,男,20岁,是我国第一个完成“屈三周”的运动员,在八三年南昌技巧邀请赛和八三年全国技巧冠军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影片解析方法对江苏体操队田家勤在1986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的预、决赛中成功和失败的“后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动作进行了技术诊断,探讨了该动作的一般规律,并根据有关单杠“飞行”动作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计算机模拟,探索了他完成该动作的最佳化问题,最后对把该动作发展成为连接性动作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女子单跳是蹦床项目的一个单项。我国的女子单跳运动员曾多次在世界大赛上勇夺冠军的佳绩,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而且一直得到国家的重视,虽然不是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却是全运会蹦床项目团体赛不可缺少的一部份。随着第九届全运会后大批老运动员的退役,我国女子单跳已经拉大了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直体后空翻两周连接快速后空翻这一在世界比赛中较为普遍使用的技术,在我国女子单跳中却只有少数人能在比赛中使用,能够掌握该动作技术也就成为衡量技术水平的标志。单跳项目的全套共8个动作,以各种空翻与空翻和空翻与手翻组成。因此,我国女子单跳项目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学习和掌握直体后空翻两周连接快速后空翻的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主要通过运动生物力学、视频观察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日本优秀运动员富田洋之和白俄罗斯优秀运动员伊万科夫完成的单杠团身后空翻2周转体360°越杠再握的高难飞行动作,通过比较重点分析了他们完成该动作时在撒手、腾空转体、再握杠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中的运动学特点和区别,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此类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对提高我国男子单杠项目的整体水平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联技巧专家乌·恩·库雷斯和乌·阿·斯卡昆二人,在借鉴享有盛名的斯达维罗波里高级技巧单跳运动员训练中心成功的教育训练经验基础之上,已研究出高难和突破性难度技巧翻腾动作的新教法。这种新型教法业已经过运动实践检验,结果证明它是卓有成效的。该教法的突出特点是贯彻如下两个原则:1、在简化条件下完成超难度动作;2、在加难条件下完成教学课业。所谓超难度动作,系指在简化条件下(主要是利用专门练习设备)完成比所学动作难度更大的同类及其他结构类型的动作。其教法涵义主要在于,使运动员具有超量的技术与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程菲和李娅完成的平衡木团身后空翻两周下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改进和发展此类动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旋”类空翻是体操技术在七十年代的重大突破之一,由于它集中体现了“三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在我国体操史上已占重要的地位。就以男子单杠下法来说,我国第一次成功地完成“旋”是在1974年11月,至今才有五年,但在1979年7月在济南举行的全国比赛中,能做“旋”的运动员就有70人左右。参加单杠决賽的6名优秀运动员中有5名是做“旋”的,现在,连一些少年运动员都在攻克更高难度的“旋”。相比之下,我们对这类动作在理论上的认识尚不够,特别是在体育院校的“体操”教科书中,这部分技术原理还是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