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实录 一、激情导入。沉浸在热烈的掌声中师:今天,王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掌声》一文。请大家一起读课题。  相似文献   

2.
郭莲花 《广西教育》2007,(11A):24-24,39
本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和关爱,文章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教学设计旨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3.
4.
最近,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峨眉山月歌》(苏教版第七册),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5.
沈菊仙 《教学随笔》2007,(10):28-29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蒲公英》一文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通过朗读感悟,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美丽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实施给老师留出了很大的创造空间,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掌声》(苏教版第五册)这篇课文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相似文献   

8.
第九册有一篇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文中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因为我们五年级学生与雨来年龄相仿,于是学起来特来劲,对文中英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也禁不住认真揣摩、刻意模仿,对鬼子的凶神恶煞,也就自然是恨之入骨,咬牙切齿。  相似文献   

9.
10.
陈冲 《成才之路》2009,(36):40-41
比赛前一天抽到了《掌声》一课。打开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课本,《掌声》跃入跟帘。  相似文献   

11.
《掌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主题,深刻诠释了掌声之爱、合作之爱、给予之爱、互助之爱带给人的幸福与快乐。"这种文章,就是要让学生读文悟情。理解文本是第一要义。"这是我最初的想法。但是给儿子的一次试读让我改变了初衷。亲子阅读是我和儿子每晚必做的功课,从他7个月大到现在从没有间断过,现在他4岁了,尤其爱上了阅读。那天我给他读了《掌声》:"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我静静地读着,读完了第一自然段,我问他:"有什么想说的吗?  相似文献   

12.
<第八次>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四单元11课.课文主要讲了古代苏格兰王子布鲁斯英勇抗击侵略军,但屡战屡败,几乎失去信心,后来看到蜘蛛结网受到启发,振作精神,经过第八次战斗终于赶跑了侵略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的故事.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教材内容人教国标版第五册第29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懂得课文中两次"掌声"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范丽华 《江苏教育》2005,(3B):42-42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融写景与记事为一体的章。作用清新的笔调写出了月光下江面、江边水与光的交融,明与暗的相称,既写出了月夜的宁静美,又写出了江面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发展智慧、建构人格、提升精神、丰富情感、学习生活的一种资源: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引导学生与教材对话、与自我对话、与生活对话的一个过程,看作是一个让学生充分经历思考、探究、体验、感悟、发现的过程,基于以上的认识,在确立《快手刘》(苏教版第九册)一文的教学目标时,我把目标定位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快手刘”变戏法之快。同时凭借教材,在多种形式的读中,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境,引发话题 1、创设情境。欣赏歌曲《掌声响声》。多么美妙的乐曲啊!今天,我们先请几名同学以《难忘的一次掌声》为题上台演进,无论是自己演讲还是别人演讲,无论演讲得出色还是不尽如人意,我们都以掌声鼓励他(她),好吗?  相似文献   

17.
设计理念,本设计注重学生读的训练,将读做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引导学生品赏课文。并通过泛读和精读,抓住课文的重点,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升华认识,获得思想启迪,真正实现阅读是“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汪健 《教学与管理》2003,(12):73-74
设计思路: 1.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相似文献   

19.
20.
《大禹治水》(苏教版第三册)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人禹为百姓谋利益的感人形象一从全文看,作者时时处处紧扣“治水”,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把大禹治水前前后后的过程写得细致、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切感悟大禹治水的顺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使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